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
目 录
1 引言 1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1
2.1 固定资产的概念 1
2.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1
2.3 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2
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适用范围 2
3.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2
3.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3
3.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适用范围 6
4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结果的影响 7
4.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用的案例 7
4.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纳税产生影响 10
4.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11
5 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11
6 对折旧方法应用的建议 12
6.1 对盈利企业折旧方法选择的建议 12
6.2 对亏损企业折旧方法选择的建议 12
6.3 对于小规模企业折旧方法选择的建议 12
6.4 对于有机床设备或运输工具企业的建议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实现方式,这一方式方法的选择对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活动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会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1]固定资产具有为企业直接或间接的谋取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因为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等因素,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发生转移,并通过折旧这一形式在企业的经营收入中得到补偿,补偿会慢慢减少直至为零。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固定资产折旧,因为固定资产折旧不仅与资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价值管理有重要的联系,而且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等除外。[2]固定资产常用的方法大致为四种,这四种方法是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选择的不同会对企业的生产、利润和纳税等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实例帮助企业直观的理解折旧方法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企业现况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为企业获取最大收益。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2.1 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成本能可靠计量的有形资产,并且该资产很可能为企业带来利益。
2.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房屋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连续损耗,将这部分损耗的价值计入企业成本的会计行为。通常以计提折旧的方式来补偿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固定资产损耗有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两种。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完善等因素所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因企业使用和时间自然磨损而导致的损耗。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损耗。
2.3 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2.3.1 折旧的基数
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是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始成本。
2.3.2 固定资产净残值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预计使用年限到期时,该固定资产预计的剩余价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2.3.3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各会计期间应计提的折旧额受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限的影响。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期限越长,各期间计提折旧的越少;期限越短,各期间计提折旧的越多。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年限一般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固定资产预计提供产品的劳动量和产量。2.固定资产在使用时受自然力和生产磨损所造成的预计有形损耗。3.固定资产的预计无形损耗,如受科学技术更新影响和产品过时等。4.受我国会计法规定限制。[3]
企业需要自己确定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因为这两个因素是难以精准确定的,这两个因素也会对折旧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当前的经营业绩或者今后的发展规划等内部条件,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等外部条件,合理地确定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由于固定资产净残值,在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大化企业利益的折旧方法。
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适用范围
3.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3.1.1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直线法的一种,该方法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平均地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内。平均年限法认为折旧额在使用寿命内只受时间影响,不受企业实际使用效率影响,所以折旧额在使用寿命内每一期都相等。
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年折旧额÷12
平均年限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折旧方法,而且比较简单,方便操作。该方法假设折旧是受时间推移的原因而产生,与企业的使用没有关系。它认为由时间推移形成的有形损耗是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的决定因素,而不是实际使用程度所形成的有形磨损,因此平均年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平均年限法虽然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是忽略了收益与费用配比的原则。打个比方说,一台设备正常情况下,高峰期实际折旧额较高,低峰期较低,但是在平均年限法下高峰期与低峰期折旧额是相同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们在了解平均年限法之后,可以发现这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固定资产在刚购买时工作效率较高,相应的其获得的收入也较高,计提的折旧额也应该多一些,可平均年限法各期间折旧额相同,这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第二,平均年限法没有体现出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效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第三,固定资产的成本费用通常分为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平均年限法在各会计期间的折旧额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成本费用是不断增加的,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合理的。[4]具体的说,假设固定资产在各期间的实际工作量是几乎一样的,那采用年限平均法平均分摊各期的折旧费用是合理的;但是,若固定资产在各期间的实际工作量不同,那么采用年限平均法分摊各期的折旧费用是不合理的,因为在实际工作量不相同的情况下,计提相同的折旧,这样反映的并不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与其计提的折旧也是存在差异的。
3.1.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一种以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提供预计工作量为基准,来计提折旧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与使用年限内的工作量直接相关,固定资产在期间内工作量越多,计提的折旧就相应的越多。与平均年限法不同,工作量法在各会计期间的折旧费用都不相等。
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
第二年 3 000 24 500 6 125 18 375 0.826 5 059.25
1 引言 1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1
2.1 固定资产的概念 1
2.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1
2.3 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2
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适用范围 2
3.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2
3.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比较 3
3.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适用范围 6
4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经营结果的影响 7
4.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用的案例 7
4.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的纳税产生影响 10
4.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 11
5 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11
6 对折旧方法应用的建议 12
6.1 对盈利企业折旧方法选择的建议 12
6.2 对亏损企业折旧方法选择的建议 12
6.3 对于小规模企业折旧方法选择的建议 12
6.4 对于有机床设备或运输工具企业的建议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实现方式,这一方式方法的选择对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活动具有基础性的影响,会对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1]固定资产具有为企业直接或间接的谋取利益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因为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等因素,使得固定资产的价值发生转移,并通过折旧这一形式在企业的经营收入中得到补偿,补偿会慢慢减少直至为零。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固定资产折旧,因为固定资产折旧不仅与资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价值管理有重要的联系,而且在财务、会计和税务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等除外。[2]固定资产常用的方法大致为四种,这四种方法是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选择的不同会对企业的生产、利润和纳税等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就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实例帮助企业直观的理解折旧方法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企业现况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为企业获取最大收益。
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2.1 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成本能可靠计量的有形资产,并且该资产很可能为企业带来利益。
2.2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房屋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连续损耗,将这部分损耗的价值计入企业成本的会计行为。通常以计提折旧的方式来补偿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固定资产损耗有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两种。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以及技术的完善等因素所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损耗。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因企业使用和时间自然磨损而导致的损耗。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损耗。
2.3 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
2.3.1 折旧的基数
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即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是企业取得固定资产时的原始成本。
2.3.2 固定资产净残值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预计使用年限到期时,该固定资产预计的剩余价值减去预计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2.3.3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各会计期间应计提的折旧额受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期限的影响。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期限越长,各期间计提折旧的越少;期限越短,各期间计提折旧的越多。企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年限一般受到以下因素影响:1.固定资产预计提供产品的劳动量和产量。2.固定资产在使用时受自然力和生产磨损所造成的预计有形损耗。3.固定资产的预计无形损耗,如受科学技术更新影响和产品过时等。4.受我国会计法规定限制。[3]
企业需要自己确定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因为这两个因素是难以精准确定的,这两个因素也会对折旧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当前的经营业绩或者今后的发展规划等内部条件,充分考虑市场环境等外部条件,合理地确定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年限由于固定资产净残值,在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情况下,选择最大化企业利益的折旧方法。
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适用范围
3.1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3.1.1 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是直线法的一种,该方法将固定资产
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年折旧额÷12
平均年限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折旧方法,而且比较简单,方便操作。该方法假设折旧是受时间推移的原因而产生,与企业的使用没有关系。它认为由时间推移形成的有形损耗是固定资产价值下降的决定因素,而不是实际使用程度所形成的有形磨损,因此平均年限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平均年限法虽然有操作简单方便的优点,但是忽略了收益与费用配比的原则。打个比方说,一台设备正常情况下,高峰期实际折旧额较高,低峰期较低,但是在平均年限法下高峰期与低峰期折旧额是相同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们在了解平均年限法之后,可以发现这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第一,固定资产在刚购买时工作效率较高,相应的其获得的收入也较高,计提的折旧额也应该多一些,可平均年限法各期间折旧额相同,这不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第二,平均年限法没有体现出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效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第三,固定资产的成本费用通常分为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平均年限法在各会计期间的折旧额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成本费用是不断增加的,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合理的。[4]具体的说,假设固定资产在各期间的实际工作量是几乎一样的,那采用年限平均法平均分摊各期的折旧费用是合理的;但是,若固定资产在各期间的实际工作量不同,那么采用年限平均法分摊各期的折旧费用是不合理的,因为在实际工作量不相同的情况下,计提相同的折旧,这样反映的并不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实际损耗与其计提的折旧也是存在差异的。
3.1.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一种以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提供预计工作量为基准,来计提折旧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与使用年限内的工作量直接相关,固定资产在期间内工作量越多,计提的折旧就相应的越多。与平均年限法不同,工作量法在各会计期间的折旧费用都不相等。
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工作总量
第二年 3 000 24 500 6 125 18 375 0.826 5 059.2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