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比较及运用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1
2.1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背景1
2.2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理论2
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比较4
3.1 年限平均法4
3.2 工作量法5
3.3 双倍余额递减法5
3.4 年限总和法6
3.5 各种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 6
4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运用7
4.1 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运用近况7
4.2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9
4.3 对策 11
5 HM公司案例分析11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怎样计量固定资产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界所重视的问题之一,企业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涉及资产计量的研究范畴,同时又构成各自的系统且各具特色,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经过对相干文献的调查研究,能够掌握国内外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和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方法的形成,同时明确今后的研究中心与前沿课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公司折旧金额越积越多,肯定会对公司的投资情况产生不良影响,在对国民经济进行清算的时候也会受到阻碍。所以研究折旧话题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是本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从狭义上来说,对资产折旧的监督管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这对资产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寿命有助于企业设备的及时更新和企业技术的及时优化。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员工对于其所属的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物力资源就是企业的设备和已有的技术,它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更新速度最终会对企业的发展、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完善固定资产折旧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财会看来,想要解决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就必须遵守配比定律,这个定律从很早以前就是一套成功的价值转移方案。在运用固定资产的时候会造成损失,价值也会降低,而这减少的简而言之就是贬值。企业日常运营中我们把这种“贬值”测算出来就是计提折旧,计提折旧后还要在对应的账户科目中记载。特别是对于资产损失数量的清算,不仅要清楚它的本质还要知道消耗的形式,对它的折旧分析也是理论界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2.1 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背景
20世纪初,铁路运输业不断发展,西方折旧会计应运而生。著名的会计学家厄尔塞利尔斯曾经在《折旧原理》中对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综合整理了一些研究资料,很多资料都提到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案的选择和税务的管理,体现在
首先,选择什么样的折旧法可以加快进程。关于这一点,戴维森、德雷克(1961)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他们探讨了使用的截止日期、损坏的概率以及折旧的概率这三方面和双倍余额逐年递增方案与年数相加策略这两类折旧类型的分开效能与这三方面的影响。
其次,对于不一样的折旧策略的更新问题,依据美国的税法,符合规定的公司,可以得到税务机关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内允许某一特定时间点的固定折旧方法。格林 (1963)、里克斯 (1964)等采取了转向直线法的最佳策略对处于使用年限固定不变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了理论讲解 ;施瓦布 以及 Nicol (1969)、Osteryoung(1980) 等重点讲述了从双倍余额逐年递减方案替换为年数相加策略的最佳时机。
最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直线加速折旧类型。在这个问题上,罗米奇等人(1978 )认为,把影响现值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后,确定了相应时期的折旧费用,而且折旧费用足够负担此时期的折旧金额,与此同时,税率是不变的,所以加速折旧思想来源于直线策略。Weiner(1997)使用对比分析探讨了在不一样的折旧策略的情况下加速折旧法和直线法发生的在节税问题上的差别。就像爱默里和芬尼(1999)提出,在一般情况下,成本认定的越快,税收免除的金额就越多,相应缴纳的税款就越少。罗森(2000)也觉得,公司所得税率和资金成本率不变的前提下,扣除折旧额所产生的节税效果与资产使用前期计提折旧的比重呈现正相关之势。斯科尔和 Wolfson(2002) 曾经总结并提出公司使用策略来达成降低税负的要求[1]。
2.2 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理论
我们国家对于折旧的看法可以大致看为“在清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之后的折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资产减值计算的方法”。事实上,折旧是生产、卖出、分摊、再生产、再次卖出、再次调配的周期,对固定资产分步调配。包含在对应的成本上,使用折旧方法从货物的收益中得到相应的货币形式的赔偿方式。从根本上看,折旧费能当做固定成本,在循环的初期过程中是不在形式的钱,在这段时间内支付的物理形式,以后会以收益的形式在确定的折旧年限内逐年进行补偿。因此,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理论、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理论和现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论是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理论【2】。
2.2.1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理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公司会计规定—固定资产》中提到“固定资产包括产品、服务以及经营时所拥有的,使用时间大于一年的房子、建筑、工具或者与车的经营有关的配件、用具等”【2】。“不是生产所必须的物价,同时满足以下两点也应看成是固定资产,这两点分别是1、单价超过两千元,2、已经使用了两年以上”。这样,我们能把固定资产看成一个项目,用来达到生产的目的,长时间使用的物资,它是公司经营的一部分,但是他的本质不变,所以固定资产在生产中的地位逐年降低,和生产时的连续运用。固定资产的价值消耗转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没有转移的部分则是以实物状态存在的,这就是剩余价值。从以上能了解到,流通才是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而且它的价值可以伴随经营项目随时转变。
折旧的概念主要是为了更加合理和系统化的固定资产在生产销售时不断的损耗转移至成本或者商品的内容;它都会因为外界影响发生折旧,其价值也会转移;但是其转移的价值并不是消失不见,而是与加工后的产品价值融合在一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固定资产所要提取的折旧额以及其更新频度和它的自身价值、损耗速度呈正相关。由此可见, 折旧无处不在,且折旧额大小由折旧速度决定。
2.2.2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理论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单纯的金额分摊,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的更新需要原有资产的折旧金额。从上文我们可以通俗的将固定资产折旧看作一种补偿性质的价值。同时,计提折旧积累的现金资产可以提供企业在本来的固定资产没有使用价值时用来购买新的具有相似功能的固定资产。如此公司就不可能由于固定资产的损害而停止开业,公司的资本也能达到增值的目的。
n =(1-y)/ A
其中,X代表的是月折旧额,M代表的是固定资产原值,x代表的是月折旧率,n代表的是年折旧概率,y指的是预期净残值概率,A指的时是预期使用期限。
以上的折旧概率指的是用部分资产清算的,不能代表整个的折旧概率。除此以外,还应该关注另外两种折旧率,分别是分类折旧率以及综合折旧率。分类折旧率是把相似的固定资产看成一种,算出它们的平均数据,之后使用折旧率对其所属类别的固定资产分别进行计提折旧。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1 引言1
2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1
2.1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背景1
2.2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理论2
3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比较4
3.1 年限平均法4
3.2 工作量法5
3.3 双倍余额递减法5
3.4 年限总和法6
3.5 各种折旧方法的比较分析 6
4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运用7
4.1 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运用近况7
4.2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9
4.3 对策 11
5 HM公司案例分析11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怎样计量固定资产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界所重视的问题之一,企业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涉及资产计量的研究范畴,同时又构成各自的系统且各具特色,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经过对相干文献的调查研究,能够掌握国内外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和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方法的形成,同时明确今后的研究中心与前沿课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公司折旧金额越积越多,肯定会对公司的投资情况产生不良影响,在对国民经济进行清算的时候也会受到阻碍。所以研究折旧话题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也就是本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从狭义上来说,对资产折旧的监督管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这对资产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寿命有助于企业设备的及时更新和企业技术的及时优化。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员工对于其所属的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物力资源就是企业的设备和已有的技术,它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更新速度最终会对企业的发展、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完善固定资产折旧体系,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财会看来,想要解决固定资产折旧问题就必须遵守配比定律,这个定律从很早以前就是一套成功的价值转移方案。在运用固定资产的时候会造成损失,价值也会降低,而这减少的简而言之就是贬值。企业日常运营中我们把这种“贬值”测算出来就是计提折旧,计提折旧后还要在对应的账户科目中记载。特别是对于资产损失数量的清算,不仅要清楚它的本质还要知道消耗的形式,对它的折旧分析也是理论界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2 固定资产折旧概述
2.1 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背景
20世纪初,铁路运输业不断发展,西方折旧会计应运而生。著名的会计学家厄尔塞利尔斯曾经在《折旧原理》中对不同的折旧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综合整理了一些研究资料,很多资料都提到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案的选择和税务的管理,体现在
首先,选择什么样的折旧法可以加快进程。关于这一点,戴维森、德雷克(1961)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他们探讨了使用的截止日期、损坏的概率以及折旧的概率这三方面和双倍余额逐年递增方案与年数相加策略这两类折旧类型的分开效能与这三方面的影响。
其次,对于不一样的折旧策略的更新问题,依据美国的税法,符合规定的公司,可以得到税务机关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内允许某一特定时间点的固定折旧方法。格林 (1963)、里克斯 (1964)等采取了转向直线法的最佳策略对处于使用年限固定不变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了理论讲解 ;施瓦布 以及 Nicol (1969)、Osteryoung(1980) 等重点讲述了从双倍余额逐年递减方案替换为年数相加策略的最佳时机。
最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直线加速折旧类型。在这个问题上,罗米奇等人(1978 )认为,把影响现值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后,确定了相应时期的折旧费用,而且折旧费用足够负担此时期的折旧金额,与此同时,税率是不变的,所以加速折旧思想来源于直线策略。Weiner(1997)使用对比分析探讨了在不一样的折旧策略的情况下加速折旧法和直线法发生的在节税问题上的差别。就像爱默里和芬尼(1999)提出,在一般情况下,成本认定的越快,税收免除的金额就越多,相应缴纳的税款就越少。罗森(2000)也觉得,公司所得税率和资金成本率不变的前提下,扣除折旧额所产生的节税效果与资产使用前期计提折旧的比重呈现正相关之势。斯科尔和 Wolfson(2002) 曾经总结并提出公司使用策略来达成降低税负的要求[1]。
2.2 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理论
我们国家对于折旧的看法可以大致看为“在清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之后的折旧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资产减值计算的方法”。事实上,折旧是生产、卖出、分摊、再生产、再次卖出、再次调配的周期,对固定资产分步调配。包含在对应的成本上,使用折旧方法从货物的收益中得到相应的货币形式的赔偿方式。从根本上看,折旧费能当做固定成本,在循环的初期过程中是不在形式的钱,在这段时间内支付的物理形式,以后会以收益的形式在确定的折旧年限内逐年进行补偿。因此,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理论、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理论和现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论是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理论【2】。
2.2.1固定资产价值转移理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公司会计规定—固定资产》中提到“固定资产包括产品、服务以及经营时所拥有的,使用时间大于一年的房子、建筑、工具或者与车的经营有关的配件、用具等”【2】。“不是生产所必须的物价,同时满足以下两点也应看成是固定资产,这两点分别是1、单价超过两千元,2、已经使用了两年以上”。这样,我们能把固定资产看成一个项目,用来达到生产的目的,长时间使用的物资,它是公司经营的一部分,但是他的本质不变,所以固定资产在生产中的地位逐年降低,和生产时的连续运用。固定资产的价值消耗转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没有转移的部分则是以实物状态存在的,这就是剩余价值。从以上能了解到,流通才是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而且它的价值可以伴随经营项目随时转变。
折旧的概念主要是为了更加合理和系统化的固定资产在生产销售时不断的损耗转移至成本或者商品的内容;它都会因为外界影响发生折旧,其价值也会转移;但是其转移的价值并不是消失不见,而是与加工后的产品价值融合在一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固定资产所要提取的折旧额以及其更新频度和它的自身价值、损耗速度呈正相关。由此可见, 折旧无处不在,且折旧额大小由折旧速度决定。
2.2.2固定资产价值补偿理论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单纯的金额分摊,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固定资产的更新需要原有资产的折旧金额。从上文我们可以通俗的将固定资产折旧看作一种补偿性质的价值。同时,计提折旧积累的现金资产可以提供企业在本来的固定资产没有使用价值时用来购买新的具有相似功能的固定资产。如此公司就不可能由于固定资产的损害而停止开业,公司的资本也能达到增值的目的。
n =(1-y)/ A
其中,X代表的是月折旧额,M代表的是固定资产原值,x代表的是月折旧率,n代表的是年折旧概率,y指的是预期净残值概率,A指的时是预期使用期限。
以上的折旧概率指的是用部分资产清算的,不能代表整个的折旧概率。除此以外,还应该关注另外两种折旧率,分别是分类折旧率以及综合折旧率。分类折旧率是把相似的固定资产看成一种,算出它们的平均数据,之后使用折旧率对其所属类别的固定资产分别进行计提折旧。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