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思考
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思考[20191230185802]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对策分析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2 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1
2.1 定义1
2.2 发展现状2
3 民营企业融资的四种模式3
3.1 内源融资模式3
3.2 商业信用模式4
3.3 银行借贷模式5
3.4 金融租赁模式6
4 不同融资模式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防范措施6
4.1 内源融资模式下面临的风险7
4.2 外源融资模式下面临的风险7
4.3 法规政策应用风险8
4.4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9
4.5 降低民营企业不同风险下面临的措施9
5 合理选择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对策10
5.1 起步期的融资模式10
5.2 成长期的融资模式11
5.3 成熟期的融资模式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当今社会,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民营企业息息相关,在相当大的程度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靠中下民营企业拉动的。但尽管如此,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还是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首先,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资金供给和需求极为不平衡,民营企业想要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一直受到限制,门槛较高;其次民营企业本身和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就不具有竞争力,没有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健全的信用制度等原因都阻碍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自身或者社会方面的因素,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论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一些主要的融资模式以及各种融资模式存在的利弊,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不能单单利用企业内部资产进行融资,也不能盲目追求外源融资,应采取两者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2 民营企业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2.1 定义
2.1.1 民营企业的基本概念
除国家投资、国家经营企业以外,目前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作为我国民间主体经营的主要形式,换而言之,民营企业相当于是较国有企业相对应的企业类型。从广义上来讲,民营企业主要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外资企业,狭义上主要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例如个体、私营经济。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国情来看,民营企业至少包括以下类型:
(1)个体企业。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体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干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优势尽显无疑。
(2)私营企业。以农村家庭承包制、家庭承包出现专业户的前提下,私营企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私营企业是集聚社会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一种经济,因此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发展前景。
(3)股份合作制企业。相对老集体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内部有职工股份,产权相对明晰。政企分开代表着企业受私人老板控制或者企业属于职工管理,即民营的表现所在。
(4)外资企业。投资规模大,具有明显的拉动和推动作用,企业资本全部由外商拥有。在操作上、规模上以及未来发展上更具优势。
2.1.2 民营企业的特点
在本质上,民营企业具有以下优势:民间经营,主营业务属于个体经营,以民间资本为主体,政府职能和企业管理分开,保持民营企业独立自主的市场竞争地位,管理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完全的市场导向,民营企业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效益,追求资本增值;极具竞争性和灵活性,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样能受到国家优惠或者福利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非主流经济的存在,因此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在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也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但凡事都有对立面,民营企业也存在一些劣势:企业先天不足,对自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大多依靠原始的创业起步,传统的家族制的企业管理很难在应对全球经济局势的变换;融资困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寻求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时刻警惕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不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属于家族制企业,管理方面大多沿袭其他成功企业的模式,没有综合企业自身发展因素,研究开发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
2.2 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2.2.1 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民营企业克服自身缺陷和挣脱外界环境的束缚,一改改革开放之前作为“弱势群体”的存在,其速度远远超过很多国有企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据统计数据表明,除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经济以外,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国内生产总值大多数,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中国经济的增量部分,民营经济占到了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目前全国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超过一千多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百分之九十。
2.2.2 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水平不发达,产品开发和市场研究缺乏科学依据,产品和市场之间结构不合理,在这种模式下,使得企业很难拥有技术含量高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理念。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仍然属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企业进行重组,但大多数改革都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没能真正从内在提高企业的实力。在企业规模由小到逐渐壮大的过程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相比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着实欠缺竞争力。民营企业内部员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偏低,而民营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究底就是要培养优秀的人才,企业竞争实际上也是人才的竞争,由此可见,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民营企业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3 民营企业融资的四种模式
3.1 内源融资模式
3.1.1 内源融资的含义
内源融资即是内部融资,就是指民营企业把内部资金的利用潜能充分发掘出来,通过依靠企业自身信用、折旧、留存收益、内部筹资、股利政策、变卖资产等方式来谋求企业发展资金的融资行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收益而留存在企业用于未来的经营活动,并非用于当期的现金分红派息,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的实质即自身积累。[4]
3.1.2 内源融资的特点
3.1.2.1 自主性
内源融资是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是企业原始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只要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即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控制,基本不受外界的限制和束缚,具有相当强的自主性。
3.1.2.2 融资成本低
融资成本广义上是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就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者将支付给员工的报酬实际上就是融资成本的一种体现。融资成本就是指融资主体筹集和使用内源融资不像外部融资那样,不论采取债券还是股票均需要支付大量的股利或者利息等费用,因此不会减少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大大减少了融资费用,减少了民营企业的负担。
3.1.2.3 财务风险低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民营企业,融资模式,对策分析
目 录
1 引言(或绪论) 1
2 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1
2.1 定义1
2.2 发展现状2
3 民营企业融资的四种模式3
3.1 内源融资模式3
3.2 商业信用模式4
3.3 银行借贷模式5
3.4 金融租赁模式6
4 不同融资模式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防范措施6
4.1 内源融资模式下面临的风险7
4.2 外源融资模式下面临的风险7
4.3 法规政策应用风险8
4.4 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9
4.5 降低民营企业不同风险下面临的措施9
5 合理选择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对策10
5.1 起步期的融资模式10
5.2 成长期的融资模式11
5.3 成熟期的融资模式11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14
1 引言
当今社会,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民营企业息息相关,在相当大的程度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靠中下民营企业拉动的。但尽管如此,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还是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首先,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资金供给和需求极为不平衡,民营企业想要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一直受到限制,门槛较高;其次民营企业本身和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就不具有竞争力,没有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健全的信用制度等原因都阻碍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自身或者社会方面的因素,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都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论述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一些主要的融资模式以及各种融资模式存在的利弊,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不能单单利用企业内部资产进行融资,也不能盲目追求外源融资,应采取两者相结合的融资模式,取长补短,互惠互利。
2 民营企业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2.1 定义
2.1.1 民营企业的基本概念
除国家投资、国家经营企业以外,目前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作为我国民间主体经营的主要形式,换而言之,民营企业相当于是较国有企业相对应的企业类型。从广义上来讲,民营企业主要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外资企业,狭义上主要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例如个体、私营经济。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国情来看,民营企业至少包括以下类型:
(1)个体企业。主要是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体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主干力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优势尽显无疑。
(2)私营企业。以农村家庭承包制、家庭承包出现专业户的前提下,私营企业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私营企业是集聚社会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一种经济,因此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发展前景。
(3)股份合作制企业。相对老集体企业来说,由于企业内部有职工股份,产权相对明晰。政企分开代表着企业受私人老板控制或者企业属于职工管理,即民营的表现所在。
(4)外资企业。投资规模大,具有明显的拉动和推动作用,企业资本全部由外商拥有。在操作上、规模上以及未来发展上更具优势。
2.1.2 民营企业的特点
在本质上,民营企业具有以下优势:民间经营,主营业务属于个体经营,以民间资本为主体,政府职能和企业管理分开,保持民营企业独立自主的市场竞争地位,管理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完全的市场导向,民营企业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效益,追求资本增值;极具竞争性和灵活性,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样能受到国家优惠或者福利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非主流经济的存在,因此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在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也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但凡事都有对立面,民营企业也存在一些劣势:企业先天不足,对自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大多依靠原始的创业起步,传统的家族制的企业管理很难在应对全球经济局势的变换;融资困难,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寻求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企业在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时刻警惕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不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属于家族制企业,管理方面大多沿袭其他成功企业的模式,没有综合企业自身发展因素,研究开发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
2.2 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2.2.1 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民营企业克服自身缺陷和挣脱外界环境的束缚,一改改革开放之前作为“弱势群体”的存在,其速度远远超过很多国有企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据统计数据表明,除国有经济和国有控股经济以外,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国内生产总值大多数,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已经占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中国经济的增量部分,民营经济占到了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目前全国进行工商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已超过一千多家,占全部注册企业的百分之九十。
2.2.2 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水平不发达,产品开发和市场研究缺乏科学依据,产品和市场之间结构不合理,在这种模式下,使得企业很难拥有技术含量高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理念。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仍然属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虽然企业进行重组,但大多数改革都只是片面地追求形式,没能真正从内在提高企业的实力。在企业规模由小到逐渐壮大的过程中,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相比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着实欠缺竞争力。民营企业内部员工大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偏低,而民营企业要想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究底就是要培养优秀的人才,企业竞争实际上也是人才的竞争,由此可见,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民营企业是否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
3 民营企业融资的四种模式
3.1 内源融资模式
3.1.1 内源融资的含义
内源融资即是内部融资,就是指民营企业把内部资金的利用潜能充分发掘出来,通过依靠企业自身信用、折旧、留存收益、内部筹资、股利政策、变卖资产等方式来谋求企业发展资金的融资行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的收益而留存在企业用于未来的经营活动,并非用于当期的现金分红派息,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的实质即自身积累。[4]
3.1.2 内源融资的特点
3.1.2.1 自主性
内源融资是来源于企业的自有资金,是企业原始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资本化的过程,只要经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即可,企业可以自由支配控制,基本不受外界的限制和束缚,具有相当强的自主性。
3.1.2.2 融资成本低
融资成本广义上是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就民营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者将支付给员工的报酬实际上就是融资成本的一种体现。融资成本就是指融资主体筹集和使用内源融资不像外部融资那样,不论采取债券还是股票均需要支付大量的股利或者利息等费用,因此不会减少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大大减少了融资费用,减少了民营企业的负担。
3.1.2.3 财务风险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