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摘 要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必然会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方面产生影响。结合相关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本文对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不同层级采用的估值技术,以及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信息和使用者产生的影响。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如市场环境不稳定,估值技术的规定不全面,应用不广泛,操作难度大等。根据这些问题,从企业内外部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如加强公司治理,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规范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等。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会计信息质量;估值技术Keywords:Fair value;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valuation techniques目 录
0引言 1
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概述与比较 1
1.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背景 1
1.2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主要内容 1
1.3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比较 2
2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
2.1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3
2.2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4
3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实务中的应用现状 5
3.1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实务的分析 5
3.1.1 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实务分析 5
3.1.2 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的实务分析 7
3.2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分析 7
3.2.1 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 7
3.2.2 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者的影响分析 9
4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9
4.1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不广泛 9
4.2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存在不足 9
4.3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9
4.4公允价值计量市场环境不稳定 10
4.5会计人员职业专业素质差 10
4.6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10
5应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策略 11
5.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的问题 9
4.1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不广泛 9
4.2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存在不足 9
4.3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9
4.4公允价值计量市场环境不稳定 10
4.5会计人员职业专业素质差 10
4.6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10
5应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策略 11
5.1从外部应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11
5.1.1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建设 11
5.1.2建立健全市场环境 11
5.1.3优化外部监管机制 11
5.1.4完善估值技术 12
5.2从内部应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12
5.2.1加强企业的内部治理 12
5.2.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0引言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广泛思考,不少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线。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IFRS13,统一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框架。为了适应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随着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越来越重视,专家和学者也开始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虽然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合理地反映资产和负债价值,为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在上市公司实际发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估值技术不完善等,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的发布背景、定义和与国际比较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对性和可靠性角度的影响,通过选取不同公司的数据,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实务应用的现实情况,以及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修改和完善,为其具体使用提供了指导。
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概述与比较
1.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背景
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地位日益凸显。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1年5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被重新定义,计量框架轮廓逐渐统一,披露要求更加规范。为了保持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更深要求,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使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得到更加有效、规范地应用,财政部依据我国现有市场特点对公允价值计量制订了相应的会计处理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布了新准则。
1.2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主要内容
财务报表中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会计领域,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着与众不同的作用。
(1)估值技术。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合使用并且有相当多能使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
一般估值技术是由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组成,可以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的方法。 上市公司使用多种估值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各估值结果是否合理,选择在当前情况下尤其能反映公允价值的金额的方法。
成本法,是反映目前需要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
收益法,是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
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1]。
(2)公允价值层次。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能够在计量日获取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不经调整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上一输入值外,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不可观察输入值。
在充分考虑相关资产和负债的特征的前提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于的最低层次,决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1.3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比较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公允价值定义、初始计量、估值技术、后续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并没有存在实质性差异,准则中涉及到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也是总体一致的。但是,我国的市场环境毕竟存在特殊性,市场的活跃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差异。比如,我国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的价格,而国际公允价值定义没有强调“发生”交易。
关于估值技术,国际公允价值
0引言 1
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概述与比较 1
1.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背景 1
1.2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主要内容 1
1.3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比较 2
2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
2.1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3
2.2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 4
3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实务中的应用现状 5
3.1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实务的分析 5
3.1.1 在金融工具方面的实务分析 5
3.1.2 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的实务分析 7
3.2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分析 7
3.2.1 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 7
3.2.2 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者的影响分析 9
4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9
4.1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不广泛 9
4.2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存在不足 9
4.3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9
4.4公允价值计量市场环境不稳定 10
4.5会计人员职业专业素质差 10
4.6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10
5应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策略 11
5.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的问题 9
4.1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不广泛 9
4.2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存在不足 9
4.3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9
4.4公允价值计量市场环境不稳定 10
4.5会计人员职业专业素质差 10
4.6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10
5应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策略 11
5.1从外部应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11
5.1.1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建设 11
5.1.2建立健全市场环境 11
5.1.3优化外部监管机制 11
5.1.4完善估值技术 12
5.2从内部应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 12
5.2.1加强企业的内部治理 12
5.2.2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12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新准则下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
0引言
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广泛思考,不少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发生金融危机的导火线。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IFRS13,统一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框架。为了适应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财政部于2014年1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并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随着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越来越重视,专家和学者也开始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虽然公允价值计量能更真实合理地反映资产和负债价值,为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更相关的财务信息,但是在上市公司实际发挥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估值技术不完善等,引起了人们高度的重视。本文主要对公允价值的发布背景、定义和与国际比较进行简要的介绍,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对性和可靠性角度的影响,通过选取不同公司的数据,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上市公司实务应用的现实情况,以及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修改和完善,为其具体使用提供了指导。
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概述与比较
1.1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背景
2008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地位日益凸显。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11年5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被重新定义,计量框架轮廓逐渐统一,披露要求更加规范。为了保持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更深要求,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使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得到更加有效、规范地应用,财政部依据我国现有市场特点对公允价值计量制订了相应的会计处理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布了新准则。
1.2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主要内容
财务报表中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广泛地应用在不同的会计领域,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着与众不同的作用。
(1)估值技术。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合使用并且有相当多能使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
一般估值技术是由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组成,可以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的方法。 上市公司使用多种估值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各估值结果是否合理,选择在当前情况下尤其能反映公允价值的金额的方法。
成本法,是反映目前需要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
收益法,是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
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1]。
(2)公允价值层次。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输入值是能够在计量日获取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不经调整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上一输入值外,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不可观察输入值。
在充分考虑相关资产和负债的特征的前提下,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输入值所属于的最低层次,决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而不是估值技术本身。
1.3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比较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在公允价值定义、初始计量、估值技术、后续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并没有存在实质性差异,准则中涉及到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也是总体一致的。但是,我国的市场环境毕竟存在特殊性,市场的活跃化程度也不高,所以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差异。比如,我国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的价格,而国际公允价值定义没有强调“发生”交易。
关于估值技术,国际公允价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