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视角的企业行为财务理论研究

演化视角的企业行为财务理论研究[20200105133159]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财务理论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价值。其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决策理论基础,能够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财务理论的不断实践应用,传统财务理论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核心的有效市场假说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一些特殊情况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违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提出了行为财务理论,就是在传统财务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人的不理性因素。本文主要在演化视角下,研究传统财务理论的不适用情况,行为财务理论出现的必要性以及行为财务理论对于传统财务理论的进步之处。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行为财务理论,非理性,演化
目 录
1 引言 1
2 演化理论 1
3 传统财务理论 1
3.1 传统财务理论的基础理论 1
3.2 传统财务理论的缺陷2
3.3 行为财务理论对传统财务理论提出质疑3
3.3.1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3
3.3.2 理论与实际决策行为存在偏差4
3.3.3 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5
4 演化形成行为财务理论6
4.1 行为财务理论的内涵和研究对象6
4.2 行为财务理论基础6
4.2.1 期望理论7
4.2.2 心理学7
4.2.3 辩证唯物论8
4.2.4 数学8
4.2.5 行为经济学基础9
4.2.6 传统财务学基础9
4.3 行为财务理论应对实际问题9
4.3.1 三九集团9
4.3.2 中航油事件10
5 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前景11
结论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15
1 引言
行为财务理论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经济学家提出,在基础财务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综合研究而得出的理论。传统的财务理论将市场看成静态的市场,其证券价格总是可以充分体现可获信息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这样的市场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难保市场不会出现不理性、无效的情况,此时传统财务理论就难以解释了。为了更好把控市场的不理性情况,行为财务理论得以出现。同时,与现代财务理论的“理性人 ”、“有效市场”相关的假设不同,行为财务理论着重于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是展示市场真实情况的前沿科学 。其理论的创建只是发展的基础,在这之后行为财务理论进行了更多的发展和进步。
2 演化理论
演化思想很早就存在于经济理论之中, 即使是以静态分析为主导的新古典经济学年代, 演化思想也能够在经济学中起到作用。其主张用动态的视角看待问题,不是只将对象局限在静态模型上。而演化理论认为经济过程中的演化会是“惯例性”的,而不是“市场自然选择”或者“理性选择”的结果。经济主体现行的惯例会随着时间的前进而相对的不可改变,而这种难改变的惯性就相当于进化论中起主导作用的基因。据此,演化理论认为惯性主导经济市场演化,不是市场选择论所认为的理性。
由此可见,市场发展演化并不是完全依照决策者的理性进行,而更受决策者惯性思维的影响。这说明市场中包含了许多偶然性,而且也有很多决策者做出了习惯性、非理性的决策。这也就反应出传统财务理论中的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缺陷,同时推动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3 传统财务理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财务理论的科学化企业管理行为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同时,财务理论也在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在传统财务理论的基本上,行为财务理论将矛头指向那些传统财务理论难以解释的内容,力求财务理论能更加完善。
3.1 传统财务理论的基础理论
传统财务理论是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建立的。假说奠基人是一个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国数学家,他在股票收益率的分析中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发现数学期望的波动总是零。在此基础上,尤金?法玛 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指的是在一个理性、有序的市场,每一个投资者都根据掌握的信息力求获取最大回报;股票市场对新的市场信息反应迅速而准确,同时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信息;市场竞争促使股票价格从旧的平衡过渡到新的平衡,而与新信息相对应的价格变化是相互独立的或随机的。有效市场假说将投资者的理性和市场的反应都估计的过于乐观,但事实上不是每个投资者都是理性的,而且并不是在每一个时点上信息都是有效的。这个理论并不完美,但有效市场假说的描述对于市场确实有其广泛的适用性。
3.2 传统财务理论的缺陷
“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现代财务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挑战。“有效市场假说”表明所有的经济人是理性的,市场也是一个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会回应所有的市场信息。即使股票有时会偏离基本价值,也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信息的错误理解,并且这种偏差是在短时间内出现的。随着慢慢公开信息和理解信息,市场最终会回到它真正的价值。即使有一些人是不理性的,他们的影响力会相互抵消。因为市场是完全随机的,基本上可以自动抵消这些非理性的决定。这一经济学的假设在19世纪70年代建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但随着研究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发现现代财务理论构建的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比如:“小公司效应”、“星期一效应”、“规模效应”等。
“小公司效应”以及“规模效应”是指公司规模的大小与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就是公司规模小的有较高的收益率,而公司规模较大的则只有较低的收益率。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半强势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能使用公众都能获取信息通过风险调整后获取额外利润。总之,信息一旦公开,证券市场可以很快反应这些信息。然而,“小公司效应”与之冲突,小市场价值的股票比大公司的股票投资价值的回报高,而且小市值公司在一月份有较高的超额回报。因为提前公布了公司信息,所以获得的额外收入是基于没有时效的信息。这显然违背了“有效市场假说”。
“星期一效应”也被称作“黑色星期一”,每个星期的第一个工作日可能出现股市大跌的情况。投资人在进行股市投资时,不打算长期持有的话,就很有可能在周末前将股票抛出,因为谁也不知道周末两天会发生什么。这难以用有效市场假说来解释,并没有某些市场信息出现,表明股票将会下跌,但是投资者却做出的出售股票的决定。
现代财务理论要解决两个问题:用最优决策模型来解释最优决策是什么;通过描述性决策模型来探讨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现代财务理论已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然而,因为这一理论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投资者的实际决策不一定是最优的决策,因此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就遇到了困难。
3.3 行为财务理论对传统财务理论提出质疑
为了应对财务理论无法解释的情况,经济学者们研究了行为财务理论。行为财务理论对传统财务理论的缺陷提出了质疑,并且积极探索市场真正的奥妙。
3.3.1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
投资者作为一个生物体,非理性和认知偏差应该是比较常见和普遍的现象。
当人们判断时,会将获得的信息同类似于记得心里一个概念比较,当偏差很小,个体会快速确定信息可能代表了记忆中的原型概念。这种方式忽略了判断概率判断所需要考虑的前提条件(如事件的独立性、先验概率和样本量,等等),这将导致决策错误。假设股票的收益率在不久的将来相对较高,投资者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股票收益率较高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收益率下降则是不正常的现象,也就是说,最近的高收益成为股票投资的代表,高收益率的股票已成为某种共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20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