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激励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吗?

薪酬激励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吗?[20200112195335]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高管;薪酬激励;委托代理;薪酬差距;成长性;主成份分析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1.2.1 研究内容 1
1.2.2 研究方法 2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3
2.1 相关文献综述 3
2.1.1 国外研究成果 3
2.1.2 国内研究成果 4
2.2 理论基础 4
2.2.1 标尺竞赛理论 4
2.2.2 委托代理理论 5
第3章 相关概念界定 6
3.1 高管人员 6
3.2 普通员工 6
3.3 薪酬激励 6
第4章 实证分析 8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8
4.1.1 变量的选取 8
4.2 研究假设 9
4.3 实证分析 10
4.3.1 主成份分析成长性指标 10
4.3.2 描述性分析 12
4.3.3 相关性分析 13
4.3.4 回归性分析 14
第5章 结论、建议与不足 16
5.1 结论 16
5.2 建议 16
5.3 不足 17
参考文献 18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行之有效的薪酬激励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有利于公司发展壮大,同时这也是公司各级员工所关注的焦点。高管作出的决策对公司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管薪酬激励问题不管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现实研究中都是重点。但是在我国,高管薪酬激励现状相对混乱,企业高管薪酬结构不合理,这一块的研究相对薄弱。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化,对上市公司的要求尤其如此。披露信息中天价的高管薪酬数见不鲜,质疑和不满在公众心里越发滋生,也吸引了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目光:持续爬高的高管薪酬是否合理?高管高薪对其公司的成长性起到的作用是否积极?
另外,近几年来公司各阶层之间的薪酬差距不断扩大,也成了各阶层关注的焦点。在先前的调查探索中,多数经济学家在研究公司成长性的过程中只考虑了高管薪酬,而普通员工的薪酬鞭策效用则被忽视了。
1.1.2 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采取实证分析,探究上市企业高层员工、普通职工薪酬以及薪酬差异与其成长性的关联,旨在探究高管高薪是否物有所值,另外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处理研究观察是否有必要对普通员工进行必要的薪酬激励。
探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是否对公司成长性有影响,如何影响?如何对上市公司高管进行激励?对其激励是否会促进上市公司的成长?公司高管、员工薪酬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除此之外通过研究,改善薪酬结构,缓解薪酬差距带来的高管员工矛盾,提高薪酬激励效果,对公司的成长性有其积极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通过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对各阶层薪酬以及薪酬差距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探讨这些因素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探讨薪酬激励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通过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来检验中小上市公司现有的管理层激励与公司成长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除了实证分析以外,还有搜集相关文献进行剖析:搜集中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得出相关的论点,进而进行论点整合使之运用到自己的论文创作中。结合目前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实证分析,论文选取的研究样本来自于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时间段为2011一2013年,考察每个度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经由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性分析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文献综述
自上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对高管薪酬、普通员工薪酬与公司的业绩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其中国外大多数学者通过对企业绩效与高层薪酬的论证探究,得出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另外同国内资本市场相比,其起步较早、市场体系较完善,企业制度的发展也比较健全完备,国外较之国内对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研究较早。国内学者对这一块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此的实证分析结论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部分学者认为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没有关系;而个别学者认为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2.1.1 国外研究成果
McGuire et al.于1962年对1953-1959年整合到的多家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企业的销售额越高,高层管理人员薪酬则越多。Mehran[1]于1995年的分析表明,公司绩效与CEO持股比例正相关对公司成长性意义非凡,这会激励CEO努力提高公司绩效。Guy(2000)[2]经过数据分析也揭示了首席执行官的薪酬与企业的股东回报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2008年有国外学者研究了管理层人员货币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明显相关。
以上学者的研究都指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高管薪酬的激励作用。由于收集到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另外一些学者对此的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在1998年,Baker and Jensen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高管薪酬对企业业绩的敏感度过低这一结论,即薪酬方式无法有效的对管理层进行激励。Jensen and Mur-
phy (1990)[3]分析了绩效报酬的激励作用,研究数据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在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在对薪酬差异的探究分析中,Main[4]于1993年进行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高管团队薪酬差距与资产收益率正相关。同样的Henderson and Fredrickson[5]在2001年对189家公司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高管薪酬差距更能以竞赛理论来进行解释。
2.1.2 国内研究成果
对于薪酬激励作用的研究,国内的相关科研人员对企业绩效与高管激励机制关系的研究结论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这是由国内国企股份制整合、上市公司股权性质独有等共同导致的。魏刚[6]、李增泉[7]、高明华、于东智[8]等学者分别对我国90年代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基本上都得出了高管持股比例和公司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论。
针对国内上市企业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专家学者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其中魏刚[6]等人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的目的是研究企业高管激励功用,另外薪酬是否对绩效敏感、薪酬与企业规模也在研究之列,研究数据表明高管薪酬、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成果之间没有重大关系。同时李增泉[7]也通过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企业高层员工薪酬与业绩不相关,而与公司规模正相关。贺砾辉[9]、汤俊良、王昌等学者则通过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的成长性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如贺砾辉[9]在2011年针对国内中小上市企业做的实证分析,以2005 -2007年的指标为样本,对高层人员与企业成长性之间的相关性剖析。数据显示,高管年度薪酬与公司成长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高层人员持股份额以及持股人数占高层人员总数的份额也对成长性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积极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2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