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财务舞弊概述1
2.1 财务舞弊相关概述1
2.2 财务舞弊相关理论1
2.3 财务舞弊动因3
2.4 财务舞弊特征5
3 财务舞弊手段与识别6
3.1 财务舞弊手段6
3.2 财务舞弊识别7
4 财务舞弊治理策略8
4.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8
4.2 强化公司外部治理机制9
5 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例10
5.1 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的动因 11
5.2 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的特征 12
5.3 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的手段13
5.4 对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的思考13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财务舞弊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十分突出的问题,范围很大,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和政府管理等各个领域,此种现象有进一步蔓延和愈演愈烈的趋势,给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政府公信力以及企业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财务舞弊受金融的危机影响越来越大,人为操纵社会供需信息误导了产业结构调整,使其陷入困境拖垮金融企业。各类财务舞弊丑闻的曝光,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同时,也使得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引起了社会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会计界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关注,使其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会计范畴,已经演变为一个广泛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如果不能准确识别和有效治理公司财务舞弊,将会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重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所以,对公司的财务舞弊进行研究极其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公司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财务舞弊的动因、特征,常见的识别手段与方法,得出具体的预防策略和治理措施。
2 财务舞弊的概念及特征
2.1 财务舞弊概念
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将舞弊定义为“任何对财务信息的有意错误表述或故意忽略”。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错误与舞弊》将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COSO报告将财务舞弊定义为:会计报表或会计披露中存在蓄意错报或实施了对会计报表或会计披露有重大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美国ACFE将财务舞弊定义为:故意错报或漏报重大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数据,以及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同时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调整或改变其判断以及决定的会计数据。[1]
2.2 财务舞弊相关理论
2.2.1 国外财务舞弊相关理论
(1)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冰山理论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冰山理论把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比喻为海面的一座冰山。露出海平面的是冰山一角,是人人都看得见的客观存在的部分,属于舞弊的结构部分,包含的内容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而潜藏在海平面下的部分,是更为主观、个性化的内容,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念、满意度、鼓励等,属于舞弊的行为部分。[2]这些行为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因而也更危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除了把重点放在结构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评价,还要注重个体行为方面的考虑,用职业判断来分析、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风险。
(2)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舞弊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合乎情理,为后来舞弊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 Albrecht 博士(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理论,认为舞弊的产生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共同作用。[3]
(3)舞弊 GONE 理论(四因素论)。1993年Bologua 等人提出舞弊是由 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4]
(4)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是 Bologua(1995)等人在 GONE 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由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品质与动机。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者就会实施舞弊。[5]
(5)财务报告舞弊的“五因素”说。Rezaee(2005)用“CRIME”来表述财务舞弊的五个侧面。“C”代表“烹调(COOKS)”,表示大部分上市公司财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舞弊是在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董事长、公司控制人的参与、鼓励、甚至赞同的情况下发生的,对财务报告进行的“数字游戏”。“R”代表“RECIPES”,表示舞弊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高估收入、资产或者低估负债、费用,一般从中期报告开始舞弊,其中盈余管理是最普通的财务报告舞弊方法。“I”代表“INCENTIVES”,表示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最平常的动机是为迎合华尔街对公司的盈余预测而形成的经济压力与刺激。“M”代表“MONITORING”,表示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和监管机构为主体的直接监督机制,以及股东、分析师、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等间接监督机制,这些监督机制的弱化是形成舞弊原因之一。“E”代表“ENDRESULTS”,表示财务舞弊带来的严重后果。[6]
2.2.2 国内财务舞弊理论
一是朱国泓(2001)的“二因素”假说。朱国泓(2001)从激励与会计控制视角出发,认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的缺乏、会计控制的弱化给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这可以认为是财务舞弊的“二因素”假说。
二是何红(2002)的四因素理论:利益驱动、财务困境、制度诱因和道德困境。何红(2002)认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1)利益驱动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报告产生的本质原因;(2)财务状况的恶化(或者说不满足或没有希望在未来满足证监会融资资格的财务状况)是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基本因素;(3)制度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决定因素之一,作者从我国证券市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两方面来探讨制度安排的决定作用;(4)道德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另一决定因素,作者主要从会计职业道德来论述。
三是娄权(2004)的“四因子”假说。娄权(2004)从思想文化、动机、机会和经济利益权衡角度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据此,提出财务报告舞弊的四因子假说,他认为文化、动机、机会和权衡四个条件因子都具备时,舞弊就会发生。
四是屈文洲,蔡志岳(2007)的“三动因”假说。屈文洲,蔡志岳(2007)提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三个动因是大股东掏空说、内幕交易说、盈余管理说。
1 引言 1
2 财务舞弊概述1
2.1 财务舞弊相关概述1
2.2 财务舞弊相关理论1
2.3 财务舞弊动因3
2.4 财务舞弊特征5
3 财务舞弊手段与识别6
3.1 财务舞弊手段6
3.2 财务舞弊识别7
4 财务舞弊治理策略8
4.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8
4.2 强化公司外部治理机制9
5 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例10
5.1 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的动因 11
5.2 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的特征 12
5.3 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的手段13
5.4 对天香集团财务舞弊案的思考13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财务舞弊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十分突出的问题,范围很大,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和政府管理等各个领域,此种现象有进一步蔓延和愈演愈烈的趋势,给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政府公信力以及企业形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财务舞弊受金融的危机影响越来越大,人为操纵社会供需信息误导了产业结构调整,使其陷入困境拖垮金融企业。各类财务舞弊丑闻的曝光,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同时,也使得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引起了社会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会计界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关注,使其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会计范畴,已经演变为一个广泛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如果不能准确识别和有效治理公司财务舞弊,将会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重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所以,对公司的财务舞弊进行研究极其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公司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财务舞弊的动因、特征,常见的识别手段与方法,得出具体的预防策略和治理措施。
2 财务舞弊的概念及特征
2.1 财务舞弊概念
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将舞弊定义为“任何对财务信息的有意错误表述或故意忽略”。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8 号———错误与舞弊》将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COSO报告将财务舞弊定义为:会计报表或会计披露中存在蓄意错报或实施了对会计报表或会计披露有重大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美国ACFE将财务舞弊定义为:故意错报或漏报重大事实,或者提供误导性数据,以及在与其他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同时考虑时,可能导致阅读者调整或改变其判断以及决定的会计数据。[1]
2.2 财务舞弊相关理论
2.2.1 国外财务舞弊相关理论
(1)舞弊冰山理论(二因素论)。冰山理论从结构和行为方面考察舞弊。冰山理论把导致财务舞弊行为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比喻为海面的一座冰山。露出海平面的是冰山一角,是人人都看得见的客观存在的部分,属于舞弊的结构部分,包含的内容是组织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而潜藏在海平面下的部分,是更为主观、个性化的内容,包括行为人的态度、感情、价值观念、满意度、鼓励等,属于舞弊的行为部分。[2]这些行为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因而也更危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除了把重点放在结构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管理的内容进行评价,还要注重个体行为方面的考虑,用职业判断来分析、挖掘人性方面的舞弊风险。
(2)舞弊三角形理论(三因素论)。美国内部审计之父劳伦斯.索耶先生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舞弊产生的三个必要条件:异常需要、机会、合乎情理,为后来舞弊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 Albrecht 博士(1995)进一步发展了舞弊理论,认为舞弊的产生由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共同作用。[3]
(3)舞弊 GONE 理论(四因素论)。1993年Bologua 等人提出舞弊是由 G(Greed:贪婪)、O(Opportunity:机会)、N(Need:需要)、E(Exposure:暴露)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4]
(4)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是 Bologua(1995)等人在 GONE 理论基础上发展出的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由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品质与动机。一般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来控制的因素,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者就会实施舞弊。[5]
(5)财务报告舞弊的“五因素”说。Rezaee(2005)用“CRIME”来表述财务舞弊的五个侧面。“C”代表“烹调(COOKS)”,表示大部分上市公司财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舞弊是在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董事长、公司控制人的参与、鼓励、甚至赞同的情况下发生的,对财务报告进行的“数字游戏”。“R”代表“RECIPES”,表示舞弊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高估收入、资产或者低估负债、费用,一般从中期报告开始舞弊,其中盈余管理是最普通的财务报告舞弊方法。“I”代表“INCENTIVES”,表示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最平常的动机是为迎合华尔街对公司的盈余预测而形成的经济压力与刺激。“M”代表“MONITORING”,表示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外部审计和监管机构为主体的直接监督机制,以及股东、分析师、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等间接监督机制,这些监督机制的弱化是形成舞弊原因之一。“E”代表“ENDRESULTS”,表示财务舞弊带来的严重后果。[6]
2.2.2 国内财务舞弊理论
一是朱国泓(2001)的“二因素”假说。朱国泓(2001)从激励与会计控制视角出发,认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激励的缺乏、会计控制的弱化给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这可以认为是财务舞弊的“二因素”假说。
二是何红(2002)的四因素理论:利益驱动、财务困境、制度诱因和道德困境。何红(2002)认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1)利益驱动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报告产生的本质原因;(2)财务状况的恶化(或者说不满足或没有希望在未来满足证监会融资资格的财务状况)是上市公司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基本因素;(3)制度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产生的决定因素之一,作者从我国证券市场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两方面来探讨制度安排的决定作用;(4)道德是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另一决定因素,作者主要从会计职业道德来论述。
三是娄权(2004)的“四因子”假说。娄权(2004)从思想文化、动机、机会和经济利益权衡角度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据此,提出财务报告舞弊的四因子假说,他认为文化、动机、机会和权衡四个条件因子都具备时,舞弊就会发生。
四是屈文洲,蔡志岳(2007)的“三动因”假说。屈文洲,蔡志岳(2007)提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三个动因是大股东掏空说、内幕交易说、盈余管理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