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税收规避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中小民营上市公司数据

现金及其等价物是上市公司的主要资产,在企业的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持有决议不仅仅是公司财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更是关乎着公司的生存以及发展。所以对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衡量或评价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于公司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讨论还缺乏系统研究,公司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影响因素,实现渠道以及其价值效应也不甚清楚。本文以2007年至2015年我国上海深圳两市A股类中小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将公司治理、税收规避和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实证检验了在相同条件下,公司治理水平更好的企业比公司治理水平差的企业更具有现金持有竞争效应;企业税收规避程度越高,公司现金持有竞争效应越明显;并且当公司治理水平较为完善的时候,税收规避程度越高,现金持有竞争效应中越明显。关键词 公司治理,税收规避,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目 录
1 引言 1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2.1 公司治理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1
2.2 税收规避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2
2.3 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税收规避以及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关系 3
3 研究设计 4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
3.2 模型构建 5
3.2 变量定义与解释 5
3.2.1 公司治理的度量 5
3.2.2 税收规避的度量 7
3.2.3 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9
3.2.4 其他控制变量 9
4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10
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分析 10
4.2 回归结果 11
4.3 稳健性检验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近几年来,公司现金持有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学者们以及实务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的背景下,一些高额持有现金的公司在产品市场竞争中有着出色的表现,促使学者们开始关注公司现金持有在产品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掠夺理论(predatio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n theory)认为公司现金持有具有竞争效应,现金持有充裕的公司将通过实施更有利的产品市场竞争战略或可对竞争对手产生可信的威慑作用,所以现金充裕的公司能够掠夺现金缺乏的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并提升自身在产品市场的竞争力,进而能够在产品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1]。
但是由于治理制度与机制结构都很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持有以及使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控股股东存在的代理问题。我国上市公司都普遍存在一个持股比例较大的控股股东,由于交叉持股和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的存在,控股股东能够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如关联方交易等方式利用较少的资本投入获得更大的控制权,从而攫取更多的私利,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侵吞上市公司资产,侵蚀公司利润。
税收规避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两者的关系也值得研究。在公司经营活动中,由于税收规避能够降低税负,增加公司现金,因此税收规避是公司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但是,这种行为所带来的现金并不一定能够增加企业的现金持有竞争效应。因为在上市公司中,与其他资产相比,现金是最为“脆弱”的资产,所以最容易被管理者和控股股东所操控和攫取。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沪深两市A股类中小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公司治理,税收规避对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影响。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公司治理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从公司出现两权分离之后,关于公司治理的问题就从未停止。代理成本尤其是自由现金流理论的提出,促使公司治理视角的产生[1]。在诸多影响公司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因素中,公司治理对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研究公司治理,融资约束和现金持有价值的关系,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显著低于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价值,而这种差异源于两类企业公司治理和融资约束程度的差异[2]。
从资本投资中介效应的角度出发,探索公司治理对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现金持有具有竞争效应,更好的公司治理水平强化了现金持有通过资本投资实现的竞争效应,而且这种强化作用在潜在代理问题严重的公司中更为显著[3]。
公司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开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由于代理的问题存在,现金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为管理层和控股大股东谋取私利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特别是在我国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普遍较高、但公司治理水平较弱和投资者法律制度保护不健全的情况下,公司滥用现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因为存在逆向选择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管理者将会根据个人之效用来进行公司资源(包括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分配,使公司的经营活动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从而减少了股东的权益。在信息不对称的假设前提下,出于各自的自利动机,公司管理层和公司股东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代理人不一定总会依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来进行公司资源配置的权衡。根据代理理论和预防性动机,公司管理层人员会利用多出的现金来增加他们自己的财富,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公司持有多余的现金不是以公司的价值最大化目的来保持最优持有现金的水平。公司管理层人员对持有现金更大的偏好也可以减少公司的运营风险和增加公司管理层人员的控制权,这种对现金的更大偏好,会导致公司管理层人员将持有现金看得更加重,因为代理成本的存在,公司管理层人员会致使企业持有现金水平可能要高于以公司价值作为最大化为目标时候的最佳水平[1]。
公司现金持有竞争效应的实现须以现金的有效利用为前提,但持有的现金能否被有效利用还取决于公司潜在代理冲突的严重程度及其公司治理水平[3]。公司治理水平的低效率甚至失效将导致现金持有水平较高的公司更有可能实施有损股东财富的多元化并购,频繁的并购与高额但低效的资本性支出因会浪费大量的现金资源进而降低了公司现金持有的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假设1:
H1:相同条件下,公司治理水平更好的企业比公司治理水平差的企业更具有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2.2 税收规避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
公司的税收规避行为是在很多国家都存在的现象。在国外,公司的避税行为被视为国家税收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国中小民营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税收负担。
税收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股东都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于公司来说,纳税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本开支,营业利润中四分之一要作为税收支出缴纳给国家,是以公司有强烈动机通过各种避税手段去减少纳税负担。市场经济越发展,税收问题就越重要。通过各种避税手段降低税负来藉此增加公司收益的行为已经演变成各上市公司的现实选择,并最终影响社会福利。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急于避税的行为更是日趋严重,给国家财政收入带来重大损失,所以,研究公司税收规避行为对现金持有竞争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经济的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5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