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摘要:基于国内国外关于内部控制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针对有无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影响是否显著,及不同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影响差异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分别对审计定价和内部控制缺陷做出了界定;阐述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分别对国内外学者不同阶段的文献按历史发展顺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进而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影响审计定价、不同种类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最后,还对研究结果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及评价,得出结论及建议。总体而言,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为正向,其中特定内部控制缺陷相比于一般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梳理2
(二)国内文献梳理3
(三)文献评述4
三、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5
理论基础5
1风险管理理论5
2审计成本理论5
研究假设5
1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5
2不同种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5
四、实证研究设计6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6
(二)变量定义6
(三)模型构建7
五、实证分析7
(一)描述性分析7
(二)相关性分析9
(三)回归结果分析 10
主要结论及建议12
(一)主要结论12
(二)建议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
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的相关性研究近年来成为各方学者重视、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对审计服务的定价问题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热点,而内部控制缺陷是近年来外部审计对企业运营状况做以评价的重要依据。笔者基于对国内外研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分析并得出内部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为正向且特定控制缺陷相比于一般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显著这两个结论。
(一)研究背景
1.内部控制缺陷
(1)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内部控制是在某特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掌握资源,达到企业的目标,而在单位内部规定并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而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它使得对内部控制无法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总而言之,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的判断标准是在相关法律的基础上,再结合一定的职业判断才能最终确定。
(2)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了详细划分,经笔者整理类别如下:1)日记账等级的控制缺陷;2)信息技术方面缺陷;3)针对会计文件编制的政策性缺陷;4)程序材料存在漏洞;5)会计对账程序存在缺漏;6)非常规交易的控制缺陷。7)内部控制不充分或不能发挥其目标功能;8)内部审计不足;9)存在风险防范方面的缺陷;10)管理者、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设置缺陷;11)会计人员能力缺陷;12)无效服从缺陷;13)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分离的内控设计方面缺陷;14)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服从程度不足;15)披露存在不够及时、不够相关、不够全面等不足等。本文遵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将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与重要内部控制缺陷合并称为特定内部控制缺陷,而一般内部控制缺陷单独作为另外的一类内部控制缺陷。即1)至6)合称为特定内部控制缺陷,而剩余的7)至15)则统称为一般内部控制缺陷。
2.审计定价
审计定价作为财务报表责任方与受托方间的纽带,一直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审计定价也称审计收费,它是通常指被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就审计师提供对被审单位提供的审计服务协商所达成的价格,即审计服务的定价。有相关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必须披露审计定价。这使外界方便获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定价信息,同时也为学者研究审计定价问题也提供机会。
(二)研究意义
由于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节约事务所工作过程中审计成本的投入,而且还能够降低其所承担的审计风险,继而有利于以后审计定价的降低,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有助于提醒企业重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查找和修正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向趋于规范,缜密且完善的方向发展,从多个方面促使企业良好运营,最终以合理的审计定价向信息需求者们传递企业稳步发展的积极信号。
研究不同种类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差异,有助于对企业提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常有的内部控制缺陷,对症下药即更快速有效低降低审计定价的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梳理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起步很早,并快速实现了研究体系系统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研究重心放在盈余管理,事务所品牌,审计风险等因素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上,直到Simunic(1980)开创了审计定价研究之先河,利用了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定价数据有力地验证了审计行业的竞争性,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并得出影响因素的种类,且否定了当时“八大”会计事务所垄断审计市场这一草率的言论。
Simunic认为,审计定价由审计资源成本和风险溢价两方面决定。在此基础上,国外学者对审计定价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拓展研究,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审计定价最主要受客户特征、审计师特征和契约特征这三个因素影响。
从此之后,学者们陆续发现公司规模、子公司的数量、应收账款与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盈亏状况、公司治理水平、审计意见类型、盈余管理迹象、事务所的特征等是影响审计定价的相关因素。
早在2000年,Hermanson对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作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多数公司并不愿意主动提供出其内部控制信息,一方面考虑到对同行业竞争者的防范,一方面多数公司出于对于自身内部控制问题的忌讳心理,不愿让外部投资者知晓其缺陷。
2002年以前,除了bedard(1989)、Mock&wright(1999)二人提出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审计工作量之间存在联系。其他大部分学者如Simunic&Stein(1994)、Knechel(1997)等认为,二者并不存在关系。
2002年,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3条“内部会计控制”的提法被《萨奥法案》404条款提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法及相关规范所取代,从此内部控制情况得以以较为准确规范的形式反映给信息需求者,在当时对于如何将内控信息进行市场反应市场的问题上,学者们广为讨论并加以研究。
HuaWei Huang, K. Raghunandan & Dasaratha Rama(2009)釆用实证研究方法,基于萨班斯法案分析了美国上市公司审计定价的变动情况。得出法案颁布后的审计定价水平相比之前的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就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影响的显著性。
可见,国外的研究文献大致可分为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相关和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定价不相关两种结论类型,这样划分是由于国外关于审计定价与内部控制相关性在萨班斯法案颁布实施之前便已经开始有相关的探讨。西方学者对内部控制和审计定价间相关关系的研究要比国内起步早约十年,且不相关结论的文献多产生于萨班斯法案颁布实施之前。不仅如此,西方学者在内部控制变化对审计定价影响的跨期影响的研究也较为优先且详细。总的来说,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仍需深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8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