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1.3 相关研究概述2
2 中小企业概述 4
2.1 中小企业的定义 4
2.2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5
3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5
3.1 融资的一般涵义5
3.2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5
3.3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特点6
4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7
4.1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7
4.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成因8
5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10
5.1 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制度10
5.2 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11
5.3 与金融机构构筑良好的信贷关系11
5.4 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11
5.5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12
5.6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日益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解决就业市场压力大的问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已超过了99%。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有限,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少,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融资。据银监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调查表明,中小企业融资总量当中有98.2%是来至于银行信贷。但是根据财经媒体统计的资料,在我国有8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非常不平衡,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中小企业因为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抵押担保能力以及自我积累能力不足使得其依靠银行信贷融资非常艰难,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及时足额地得到所需的发展资金,也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遏制,甚至破产倒闭。近两年广泛出现在广东、浙江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大部分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因此,探索如何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研究的领域较为宽广,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虽然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完整系统的研究和深层次的分析欠缺。本文在整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逻辑清晰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和对策的系统分析框架,有利于理论上的补充,同时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
1.2.2 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瓶颈”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发展困境就是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我国政府、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在适时的时机颁布了很多项政策来扶持我国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然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切实有效解决,想要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并且打破这一困境的前提是要找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而多渠道、有针对性的挖掘解决方法,从而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研究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相关研究概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Birdhehe和Brush(200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小企业的融资受自身规模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最初选择自有资金作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融资方式转变为以借贷资金为主,进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Mark Gertler(2004)认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事后信息不对称下的多阶段债务展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借款者可以在风险不同的项目中进行选择,抵押品要求能够确保借款人选择较低风险的项目。
Gregory(2005)认为因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透明问题,所以创始初期企业获得外源融资非常困难,从而严重依赖内源融资、贸易融资和天使融资。为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在小企业融资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起着重要作用。
Berger和Espinosa(2005)等人从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实践研究美国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他们认为社区银行在美国境内的发展状况及经营业绩良好,各项经营指标和大型银行相差不大,社区银行的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远远高于各大型银行。针对美国社区银行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个人消费中表现出的重要作用, Berger建议欧洲各国政府也应实施一系列支持社区银行发展的政策措施。
Michael,Gregg(2008)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国家必须注重金融体系的构建,使之具有长期稳固的理论作支撑,同时必须依靠金融机构的帮助,例如证券、保险、银行,获得金融机构专业的服务。
Arnoud W.A(200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因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及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此份报告提出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Hubbard,R.Glenn (2004)指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投融资双方间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过程,符合信号博弃的概念,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参与人都可以做出使自己同其他参与人分离出来的选择,充分认识和利用好信号传递博弈理论,有利于为作为资本需求方的中小企业及资本的供给方提供最优决策,并提倡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多方共同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机制来克服信息不对称现象。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杨义群 (2006)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考察,认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环境开放不够充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转变国有银行的贷款政策以及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力度鼓励其将贷款投向中小企业,建立一个以中小银行为主体,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的融资体系,进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王蕊(2008)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在灵活性、创新性、专业性、区域性发展上较日本中小企业发展有较大的差距,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她认为我国应该借鉴日本中小企业成熟的融资经验,首先从企业自身内部入手,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特色经营,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强企业合作分工,进而为充分利用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良好法律和社会环境提供条件。
辜胜阻(2008)认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等几个方面,在探究国外创业政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他们全面分析了中国创业扶持政策的现状及其缺陷,从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创业集群、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5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和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对策。
4.1.2 融资渠道和方式单一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1.3 相关研究概述2
2 中小企业概述 4
2.1 中小企业的定义 4
2.2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5
3 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5
3.1 融资的一般涵义5
3.2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5
3.3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特点6
4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成因分析7
4.1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7
4.2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成因8
5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10
5.1 完善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制度10
5.2 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11
5.3 与金融机构构筑良好的信贷关系11
5.4 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11
5.5 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12
5.6 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16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日益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解决就业市场压力大的问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已超过了99%。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有限,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少,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融资。据银监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调查表明,中小企业融资总量当中有98.2%是来至于银行信贷。但是根据财经媒体统计的资料,在我国有8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和信贷供给非常不平衡,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存在着巨大的缺口。中小企业因为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抵押担保能力以及自我积累能力不足使得其依靠银行信贷融资非常艰难,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及时足额地得到所需的发展资金,也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遏制,甚至破产倒闭。近两年广泛出现在广东、浙江的中小企业倒闭潮,大部分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的。因此,探索如何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讲,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研究的领域较为宽广,具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虽然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完整系统的研究和深层次的分析欠缺。本文在整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逻辑清晰的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和对策的系统分析框架,有利于理论上的补充,同时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
1.2.2 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瓶颈”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发展困境就是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我国政府、银行以及金融机构在适时的时机颁布了很多项政策来扶持我国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然而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切实有效解决,想要解决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问题并且打破这一困境的前提是要找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而多渠道、有针对性的挖掘解决方法,从而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研究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相关研究概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Birdhehe和Brush(2003)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中小企业的融资受自身规模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最初选择自有资金作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融资方式转变为以借贷资金为主,进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
Mark Gertler(2004)认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事后信息不对称下的多阶段债务展期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他提出借款者可以在风险不同的项目中进行选择,抵押品要求能够确保借款人选择较低风险的项目。
Gregory(2005)认为因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透明问题,所以创始初期企业获得外源融资非常困难,从而严重依赖内源融资、贸易融资和天使融资。为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在小企业融资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起着重要作用。
Berger和Espinosa(2005)等人从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实践研究美国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他们认为社区银行在美国境内的发展状况及经营业绩良好,各项经营指标和大型银行相差不大,社区银行的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远远高于各大型银行。针对美国社区银行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个人消费中表现出的重要作用, Berger建议欧洲各国政府也应实施一系列支持社区银行发展的政策措施。
Michael,Gregg(2008)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国家必须注重金融体系的构建,使之具有长期稳固的理论作支撑,同时必须依靠金融机构的帮助,例如证券、保险、银行,获得金融机构专业的服务。
Arnoud W.A(200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因难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及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严重阻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此份报告提出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立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Hubbard,R.Glenn (2004)指出: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投融资双方间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过程,符合信号博弃的概念,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参与人都可以做出使自己同其他参与人分离出来的选择,充分认识和利用好信号传递博弈理论,有利于为作为资本需求方的中小企业及资本的供给方提供最优决策,并提倡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投资者、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多方共同努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机制来克服信息不对称现象。
1.3.2 国内研究现状
杨义群 (2006)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考察,认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环境开放不够充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转变国有银行的贷款政策以及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力度鼓励其将贷款投向中小企业,建立一个以中小银行为主体,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的融资体系,进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王蕊(2008)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在灵活性、创新性、专业性、区域性发展上较日本中小企业发展有较大的差距,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她认为我国应该借鉴日本中小企业成熟的融资经验,首先从企业自身内部入手,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特色经营,提高企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加强企业合作分工,进而为充分利用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的良好法律和社会环境提供条件。
辜胜阻(2008)认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等几个方面,在探究国外创业政策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他们全面分析了中国创业扶持政策的现状及其缺陷,从创业融资、创业服务、创业集群、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5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和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对策。
4.1.2 融资渠道和方式单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