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附件)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每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在当今时代,企业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并购,这些并购活动十分激烈。就我国而言,在企业并购这一块,它起步比较晚,一些体制和相应的模式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在制约企业并购效益的众多因素中,财务风险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那一个。因此,并购给企业带来了好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它带来的财务风险。因此公司在并购中必须基于相关的财务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开展并购,并促进效率的提高。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首先介绍了并购及财务风险的相关定义,了解了财务风险的相关特点,对中外并购的历史有一定的认知,并分析了企业在并购活动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成因,同时针对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最后还以海澜之家并购英式婴童为例,分析目前其在并购过程中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关键词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对策
目录
1 引言 1
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概述 1
2.1 并购的含义 1
2.2 企业并购的历史演进 1
2.3 财务风险的含义 2
2.4 财务风险的特点 3
3 企业并购存在的财务风险 3
3.1 并购前存在的财务风险 3
3.2 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 4
3.3 并购后存在的财务风险 6
4 企业并购存在风险的原因 6
5 防范企业并购产生的财务风险对策 7
5.1 并购前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7
5.2 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8
5.3 并购后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8
6 案例分析—以海澜之家并购英式婴童为例 9
6.1 并购双方介绍 9
6.2 海澜之家并购英式婴童存在的财务风险 10
6.3 海澜之家并购英式婴童在并购阶段所防范的财务风险 11
6.4 海澜之家并购英式婴童给企业并购带来的启示 11
结 论 13
致 谢 14
参 考 文 献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中国企业的经济慢慢融入世界经济这个大浪潮中,并购成为企业资本快速累积的一个捷径,无疑成为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理想方式和选择。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并购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在并购过程中应当量力而行,不能随意选择并购。企业并购作为一种高风险的商业经营活动,企业合并和收购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而财务风险是重中之重的关键因素。
2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概述
2.1 并购的含义
企业并购(merger&acquisition,M&A)指的是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1]。
兼并: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企业兼并的权威解释是“指两家或多家独立企业或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一般指一家公司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公司产权,使其它公司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控制权的经济行为”[2]。
收购:指一个公司以现金、债务或股票进行股权收购或资产收购以获得该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控制[3]。股权收购通过兼并或标购来实现。收购的目的是获得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并不消失。根据购买股权的比例,可分为参股收购、控股收购和全面收购[4]。
2.2 企业并购的历史演进
a)西方企业的并购史
西方的经济浪潮主要是以美国为首,在全球范围内并购进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现在全球正经历第六次并购浪潮[5]。第一次并购浪潮大致在经济大萧条之后,以横向并购为主,主要发生在经济发展好的国家,尤以美国为甚,形成了企业垄断。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纵向并购为主,主要是垄断企业扩大势力范围,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这次并购浪潮形成了以英国制造业的基本轮廓。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是混合并购,此时各国经济正在慢慢复苏,市场垄断程度进一步提高。与美国相比,英国出现大规模并购,行业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第四次并购浪潮延续了整个80年代,它呈现出鲜明特点:并购数量减少但交易额大,大公司成为并购目标公司;投资银行发挥作用并占据主导地位;并购策略复杂性增加,敌意并购与反收购手段并存;小公司攻击大公司,使上市公司退市或私有化;开始跨国并购。第五次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强强联合”和“跨国并购”[6],这次并购浪潮参与并购的企业数量之多,单起并购交易额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横向跨国并购占绝对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除发达国家主导的“强强联合”并购,这一时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企业数量和金额迅速增长,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欧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斥巨资并购资产价值被低估的亚洲企业。
b)中国企业的并购史
相对于西方企业,中国企业的并购比较晚,拉开中国企业并购序幕的是1993年深宝安并购延中实业。中国企业并购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9年,1993年主要是规范收购的相关行为,确立并购的相关法规。这一时期出现了“买壳上市”,到1999年,中国证券市场并购模式创新基本成熟[7]。第二阶段19992002年,1999年7月1日实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可以协议转让和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进入2001年后,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第三阶段20022006年,2002年12月1日实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明确了要监管证券交易所外的股份转让,同时境内外法人和境内自然人都拥有收购权,大大吸引了外资和民营资本在内的更多主体参与上市公司收购。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伴随各项政策的出台,并购在经济配置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完善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法规框架。
2.3 财务风险的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公司不合理的财务处理方法、资金的缺乏、企业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8]。这也意味着在日常的金融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想到的因素的影响,财务处理状况的失误,从而使企业特别容易遭受到损失。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在战略,支付和定价阶段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双方合并后的对于当时的期望不够造成的,形成了一定的期望差距。财务风险具有普遍的估值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整合风险等等[9]。并购的财务风险处于并购各个阶段,包括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这三个阶段。并购涉及的各种活动也可能会导致并购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会导致并购后企业的价值期望与原来希望的不一致。即使如此,并购的财务风险也不是不可以控制,例如在信息处理的质量方面可以得到改善;运用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控制手段也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