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研究(附件)【字数:11972】
企业合并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发展、企业竞争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会计领域。有时出于不同的考虑,针对同一企业合并案例会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因此采用不同方法合并的企业生成的财务数据也有所不同。本文从企业合并的概念及作用、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两种方法以及不同合并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的影响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又通过对比企业合并的具体方式,分析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应用情况,找到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从管理层的压力、提升股市形象和防止股价下跌三个方面分析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运用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就这些问题思考后,本文构想了关于购买法下和权益结合法下面对利润操纵问题时的对策,并提出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的合理化建议。关键词: 企业合并;核算方法;会计
目 录
0 引言 1
1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概述 1
1.1 企业合并的概念及作用 1
1.2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两种方法 2
1.3 不同合并会计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5
2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情况及问题 6
2.1 企业合并的具体方式 6
2.2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应用情况 8
2.3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9
3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运用问题产生的原因 10
3.1 管理层的压力 10
3.2 提升股市形象和防止股价下跌 10
3.3 获得商业信用和信贷资金 11
3.4 调整应交所得税的数目 11
4 完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运用的建议 11
4.1 应对购买法下的利润操纵问题对策研究 11
4.2 应对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操纵问题对策研究 12
4.3 完善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建议 13
4.4 对权益结合法的进一步思考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研究
0 引言
2006年,我国财政部对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合并的不同类别界定范围做出了更详细、严谨的规定(明确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两种情况),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准则的规定下,在会计实务界中,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是购买法,而归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通常采用权益结合法。然而,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不再认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及其权益结合法,并且要求企业合并会计采用单一的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及其购买法。这一主张与我国目前做法(即国内合并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合并处于同一控制下采用权益结合法与企业合并处于非同一控制下采用购买法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值得深思的是:在我国合并会计准则与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出现如此大差异的情况下,它能否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此情况下,我国合并会计准则是否需要与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国际合并会计准则)趋同。在此,本文将在下文分析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1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概述
1.1 企业合并的概念及作用
1.1.1 企业合并概念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合并为一个单独的企业被称之为企业合并(business combination),它的结果往往是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的控制权进行合并。企业合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控制权;二是被购买的企业能形成业务,这两者缺一不可,缺少一点都不能称之为企业合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规定下,企业获得了暂不形成业务的净资产或者一组资产后,购买成本分配的基础是基于购买日所取得的负债、可辨认资产的相对公允价值上。
企业合并形成与否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在有关事项或者交易发生后,报告主体是否发生变化,即控制权的变化是报告主体变化的具象表现。有关事项或者交易发生后,能否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根本在于两方或者多方能否形成一个控制主体,生产经营决策权被掌握在其中一方手中。母公司(合并方)有必要在发生实质性控制权转移后,把子公司(被合并方)的财务数据纳入本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有关事项或者交易发生后,当一方(被合并方)的净资产被掌握在另一方(合并方)手中时,被掌握的一方(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在合并后失去,相应的控制权和报告主体发生变化,形成企业合并。
1.1.2 企业合并的作用
企业合并是企业进行外部拓展的方式之一,它能通过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相比内部拓展,外部拓展(企业合并)更能降低风险、节约成本,在现有的生产能力之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影响力、提高企业在业内的地位。所以,很多企业选择通过企业合并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竞争力。
1.2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两种方法
在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购买法(purchasing method)和权益结合法(right combining method)。在购买法下,企业合并视同为一方(合并方)购买另一方(被合并方)的全部资产,这时会计计价基础有所改变;在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视同为两个企业的权益的联合,原有的会计计量基础不改变。因为这两种核算方法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所以造成了核算方法具体实施起来千差万别。
1.2.1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含义
(1)购买法。在购买法下,实际的购买成本是合并方根据产权转让价格和支付方式确定,它将企业合并的本质视同为一方(合并方)购买另一方(被合并方)净资产的一种行为,且实际购买成本与被合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被称之为商誉(goodwill)的无形资产。由此可见,企业合并在购买法下的本质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其他普通资产相比差异不大。
(2)权益结合法。在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的本质并不是购买,它不具有商业实质,仅仅视为企业间的资源联合。同时,合并方的初始投资资本纳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相关费用纳入当期损益。需要调整股东权益的有:初始投资资本和付出的其他资本的价值与换入股本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目 录
0 引言 1
1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概述 1
1.1 企业合并的概念及作用 1
1.2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两种方法 2
1.3 不同合并会计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5
2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情况及问题 6
2.1 企业合并的具体方式 6
2.2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应用情况 8
2.3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9
3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运用问题产生的原因 10
3.1 管理层的压力 10
3.2 提升股市形象和防止股价下跌 10
3.3 获得商业信用和信贷资金 11
3.4 调整应交所得税的数目 11
4 完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运用的建议 11
4.1 应对购买法下的利润操纵问题对策研究 11
4.2 应对权益结合法下的利润操纵问题对策研究 12
4.3 完善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建议 13
4.4 对权益结合法的进一步思考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研究
0 引言
2006年,我国财政部对企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合并的不同类别界定范围做出了更详细、严谨的规定(明确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两种情况),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准则的规定下,在会计实务界中,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是购买法,而归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通常采用权益结合法。然而,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不再认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及其权益结合法,并且要求企业合并会计采用单一的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及其购买法。这一主张与我国目前做法(即国内合并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合并处于同一控制下采用权益结合法与企业合并处于非同一控制下采用购买法并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值得深思的是:在我国合并会计准则与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出现如此大差异的情况下,它能否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另一方面,在此情况下,我国合并会计准则是否需要与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国际合并会计准则)趋同。在此,本文将在下文分析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1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方法概述
1.1 企业合并的概念及作用
1.1.1 企业合并概念
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独立的企业合并为一个单独的企业被称之为企业合并(business combination),它的结果往往是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企业的控制权进行合并。企业合并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控制权;二是被购买的企业能形成业务,这两者缺一不可,缺少一点都不能称之为企业合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2006)规定下,企业获得了暂不形成业务的净资产或者一组资产后,购买成本分配的基础是基于购买日所取得的负债、可辨认资产的相对公允价值上。
企业合并形成与否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在有关事项或者交易发生后,报告主体是否发生变化,即控制权的变化是报告主体变化的具象表现。有关事项或者交易发生后,能否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根本在于两方或者多方能否形成一个控制主体,生产经营决策权被掌握在其中一方手中。母公司(合并方)有必要在发生实质性控制权转移后,把子公司(被合并方)的财务数据纳入本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有关事项或者交易发生后,当一方(被合并方)的净资产被掌握在另一方(合并方)手中时,被掌握的一方(被合并方)的法人资格在合并后失去,相应的控制权和报告主体发生变化,形成企业合并。
1.1.2 企业合并的作用
企业合并是企业进行外部拓展的方式之一,它能通过兼并、相互持股等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相比内部拓展,外部拓展(企业合并)更能降低风险、节约成本,在现有的生产能力之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影响力、提高企业在业内的地位。所以,很多企业选择通过企业合并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竞争力。
1.2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两种方法
在我国,企业合并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购买法(purchasing method)和权益结合法(right combining method)。在购买法下,企业合并视同为一方(合并方)购买另一方(被合并方)的全部资产,这时会计计价基础有所改变;在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视同为两个企业的权益的联合,原有的会计计量基础不改变。因为这两种核算方法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所以造成了核算方法具体实施起来千差万别。
1.2.1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含义
(1)购买法。在购买法下,实际的购买成本是合并方根据产权转让价格和支付方式确定,它将企业合并的本质视同为一方(合并方)购买另一方(被合并方)净资产的一种行为,且实际购买成本与被合并方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会出现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被称之为商誉(goodwill)的无形资产。由此可见,企业合并在购买法下的本质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其他普通资产相比差异不大。
(2)权益结合法。在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的本质并不是购买,它不具有商业实质,仅仅视为企业间的资源联合。同时,合并方的初始投资资本纳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相关费用纳入当期损益。需要调整股东权益的有:初始投资资本和付出的其他资本的价值与换入股本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