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成长性上公司的比较研究

摘要:高级管理者的薪酬问题一直人们关注的重点,如何合理有效地制定高管薪酬制度,使得高管积极地为所有者创造财富,最终达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达成共赢的局面,成为了公司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数据筛选,最终得到774家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样本数据,先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成长性公司高管薪酬现状,然后分别对不同成长性公司,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且非成长性公司比成长性公司在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上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具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成长性的中国上市公司在设计高管薪酬激励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4
一、引言4
(一)研究背景4
(二)研究意义4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5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5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5
(三)相关概念界定7 1.企业成长性7 2.企业绩效7(四)相关理论基础7 1.委托代理理论7 2.人力资本理论8 3.激励理论8
4.锦标赛理论9三、研究设计 9
(一)假设提出9
(二)变量定义与计量9 1.自变量9
2.因变量10 3.控制变量10 (三)数据来源、样本选择与模型建立10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10
2.模型建立11
四、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11
(一)样本统计量描述性分析11
(二)相关性检验分析11
(二)回归分析12
五、高管薪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 13
(一)研究结论13
(二)对策建议13
(三)研究展望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
不同成长性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面对当代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共同作用产生的新挑战,人力资本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了当代企业管理运作的核心,人力资本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更是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并且逐渐成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高管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本,作为领导层,他们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方式作出决策,因此他们的决定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如果对高级管理者进行了有效的激励,就可以使得他们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积极地提高企业的绩效,这与所有者的目的相一致。
随着证监会的新规定出台,上市公司开始对高管信息进行公开披露,高管的报酬变成了透明化的数据,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在企业内部,为了使企业本身获得更好的绩效,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进行激励,而薪酬激励一直是众多高管激励措施中所需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次课题将以国内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不同成长性将上市公司分类,并比较不同成长性上市公司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异同。
(二)研究意义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制度的逐渐完善使得研究高管薪酬激励问题成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的热点方向。在已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成长性对公司进行分类,分别分析不同成长性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上市公司在自身成长性的基础上来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使企业对高管进行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的薪酬激励,用以引导高管的行为,使高管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积极地尽最大努力为公司作出正确的决策来提高企业绩效,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最早于二十世纪初期对高管薪酬和企业绩效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包含管理者薪酬理论、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等。Taussings and Baker(1925)最早对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级管理者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较弱。
Mushy and Salter(1975),Figler ,Luatz and Madura,Martin and Jensen(1996)用统计的方法对管理者薪酬和资产回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管理者薪酬变化和资产回报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
Coughlan和Schmidt(1985)以Forbes调查的249家公司为研究对象,1978年到198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首席执行官的薪酬激励与资本市场收益率以及薪酬激励与销售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后两者并不存在相关关系。
Baker,Jensen and Murphy(1988)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所得到的报酬对企业业绩的敏感性较低,这导致了即使提高他们的报酬,也不会产生更有效的激励。
Jensen和Murphy(1990)以美国2213家公司13年间公司CEO的工资、奖金为样本,研究了CEO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者财富对高管薪酬的敏感性较弱,这说明薪酬激励这一措施对高管的积极性并没有提高。
Hall和Liebman(1998)以美国的贸易公司为研究样对象,并选取了15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级管理者薪酬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这两者呈正相关,且相关性非常显著。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自1999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标准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来,我国对薪酬披露有了详细的规定。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披露制度的逐渐完善和披露内容的不断细化,国内才渐渐兴起了与高管薪酬有关的研究,其后中国学者对其研究逐渐增多。国内学者关于此问题的研究还未达成统一的意见,主要观点集中于下列几类:
在第一种观点中取得比较显著成果的有李增泉(2000)以上市公司1999年的数据研究企业绩效、经理持股(ROM)和薪酬情况(SOM)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企业的规模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张宗益、宋增基(2005)选取了12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5年的数据进行研究,采用托宾Q和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绩效,其中托宾Q值用公司总资产近似估计重置价值计算得出。结果表明,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基本无关,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的国有股份不能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使得上市公司绩效缺乏内在推动力。
孙月静、张文泉(2007)选取了253家在上交所A股上市的公司,对样本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OLS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总额的对数和以ROA、ROE衡量的绩效指标的平方正相关,但是敏感性较弱,这意味着高层管理者得到的报酬与其所做出的努力不匹配,在薪酬方面进行激励无法提高高管的积极性。
宋增基、杨天赋和王戈阳(2010)有针对性地收集了11家在中国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0062009年间的样本数据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上市银行CEO薪酬与银行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另一部分学者研究后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周建波、孙菊生(2003)选取了34家用股权进行激励的公司,对200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提出:具有较高成长性的公司,实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