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上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活动之一。关于股利分配政策的研究,国内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创业板作为证券市场新出现的事物,与传统的主板市场性质相去甚远,更具有独特性与可研究性。本文从已有的关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出发,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经验,分析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4年间的股利分配现状与特征。并收集这五年中共1453家发放现金股利的样本公司财务数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获现能力、权益价值、盈利能力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存在积极影响;负债水平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存在消极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利润、投资需求因素2
(二)公司的成长性因素2
(三)公司的组织结构特征因素2
(四)研究评述3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分析3
(一)分配股利的公司占比较大3
(二)股利分配方式以派现为主4
四、研究设计5
(一)研究假设5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5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6
五、回归结果分析6
(一)描述性分析6
(二)相关性分析6
(三)线性回归分析6
六、研究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会计123:唐文敏
引言
引言
在全球金融大发展、证券市场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为了帮助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较好成长空间或较高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设立了与主板性质明显不同的创业板市场,专为中小企业服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需求。所以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属于新兴行业,公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为这类公司提供融资,风险可想而知,因此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较高,但相对的投资收益也高,投机氛围浓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开市,至今已经五年多,从最初的28家上市公司发展至如今505家,各项法律法规已逐步成熟,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更具有稳定性与可研究性。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公司传递给外界经营状况的信号,能够帮助公司更好的获取外部资源投入,有效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0~2014年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期望能帮助公司正确决策,促进创业板市场持续性发展。
二、文献综述
股利分配一直是金融理论体系中的热门研究课题,1956~2014年间国内外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可将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三大类:
(一)利润、投资需求因素
Lintner(1956)通过对部分公司高管为对象进行分析,建立了部分调整模型,并且提出了“稳定盈余假说”,发现当年的税后利润以及上年度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当年的现金股利派发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平稳化的股利政策为最佳。现金股利发放模型被Higgins(1972)建立。该模型前提为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和实行剩余股利政策,认为因变量现金股利与自变量利润、自变量投资需求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利润水平和投资需求不仅可以单独对股利支付产生影响,也可以共同对股利支付产生综合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金融背景下产生不同的影响波动,具体表现为:股利支付率随着利润的增长而增长,但会随着投资需求的增大而降低。
王会芳(2011)认为公司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是公司组织结构特征的一种体现,且研究发现公司选择股利分配方式会受到盈利能力、货币资金充足率及盈余积累水平的影响。姜百灵(2014)认为每股收益对现金股利分配存在积极影响;公司的债务水平对现金股利分配存在消极影响;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对现金股利的发放影响较弱。
唐国琼和邹虹(2005)认为股利政策的发放受到市场行政监管手段的影响特别大,且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更支持派发现金股利。谢赤、梅胜兰(2014)研究表明风投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派发水平存在抑制效果,即风投持股比例较高,其发挥监督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利用现金股利输送利益的作用也较大,在一程度上抑制了创业板“高派现”现象,则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较低。流通股风投或联合投资风投的上市公司所分配的每股现金股利比非流通股风投或非联合投资风投的上市公司低,而风投是否具有国有背景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风投的不同特征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也不同。
以上研究成果显示,利润越高公司发放股利的意向越大,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投资需求越低,股利支付率越高,低公司的投资需求意向对股利发放的行为有压制效果;另外投资风险越小,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且流通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意愿小于非流通股上市公司。
(二)公司的成长性因素
众多研究学者发现公司的成长性会对公司股利分配决策会产生影响。Jensen(1986)研究发现公司的上升空间越大,公司投入自身建设的资金越多,剩余的可支配现金变少,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较低。且此时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抱有期待,所以对现有的股利分配政策容忍度更高。此外,Harry&DeAngelo(2004)通过对美国1970~2000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公司股利分配主要受到盈利能力、获现能力、资产规模和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王会芳(2011)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认为高成长性的公司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企业扩张中,所以公司成长性与现金股利的发放是有抑制效果的。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的成长需求越大,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就越低,即公司成长性对发放现金股利的决策有消极影响。
(三)公司的组织结构特征因素
世界各地的研究学者由于所处空间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会随着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现金股利与公司结构之间的关系。Rozeff(1982)从1974年至1980年间的64个行业中选择了1000家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公司,研究发现公司的股东权利分布越集中,支付的股利水平越低。Baker &Edelman(1985)研究了318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发现公司派发股利政策的决策会受到股价、留存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影响。La Porta(2000)等将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共4000家大型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通过对这些样本公司1996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如果国家倾向于维护小部分股东利益,那么公司会选择支付较高水平的股利。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利润、投资需求因素2
(二)公司的成长性因素2
(三)公司的组织结构特征因素2
(四)研究评述3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分析3
(一)分配股利的公司占比较大3
(二)股利分配方式以派现为主4
四、研究设计5
(一)研究假设5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定义5
(三)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6
五、回归结果分析6
(一)描述性分析6
(二)相关性分析6
(三)线性回归分析6
六、研究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8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会计123:唐文敏
引言
引言
在全球金融大发展、证券市场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为了帮助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较好成长空间或较高技术含量的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设立了与主板性质明显不同的创业板市场,专为中小企业服务,满足中小企业融资发展需求。所以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属于新兴行业,公司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为这类公司提供融资,风险可想而知,因此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较高,但相对的投资收益也高,投机氛围浓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我国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开市,至今已经五年多,从最初的28家上市公司发展至如今505家,各项法律法规已逐步成熟,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更具有稳定性与可研究性。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公司传递给外界经营状况的信号,能够帮助公司更好的获取外部资源投入,有效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2010~2014年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期望能帮助公司正确决策,促进创业板市场持续性发展。
二、文献综述
股利分配一直是金融理论体系中的热门研究课题,1956~2014年间国内外产生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总体来看,可将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三大类:
(一)利润、投资需求因素
Lintner(1956)通过对部分公司高管为对象进行分析,建立了部分调整模型,并且提出了“稳定盈余假说”,发现当年的税后利润以及上年度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与当年的现金股利派发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平稳化的股利政策为最佳。现金股利发放模型被Higgins(1972)建立。该模型前提为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和实行剩余股利政策,认为因变量现金股利与自变量利润、自变量投资需求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利润水平和投资需求不仅可以单独对股利支付产生影响,也可以共同对股利支付产生综合影响。在不同的时期、不同金融背景下产生不同的影响波动,具体表现为:股利支付率随着利润的增长而增长,但会随着投资需求的增大而降低。
王会芳(2011)认为公司进行股利分配决策是公司组织结构特征的一种体现,且研究发现公司选择股利分配方式会受到盈利能力、货币资金充足率及盈余积累水平的影响。姜百灵(2014)认为每股收益对现金股利分配存在积极影响;公司的债务水平对现金股利分配存在消极影响;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对现金股利的发放影响较弱。
唐国琼和邹虹(2005)认为股利政策的发放受到市场行政监管手段的影响特别大,且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更支持派发现金股利。谢赤、梅胜兰(2014)研究表明风投持股比例对现金股利派发水平存在抑制效果,即风投持股比例较高,其发挥监督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利用现金股利输送利益的作用也较大,在一程度上抑制了创业板“高派现”现象,则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较低。流通股风投或联合投资风投的上市公司所分配的每股现金股利比非流通股风投或非联合投资风投的上市公司低,而风投是否具有国有背景对现金股利分配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风投的不同特征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也不同。
以上研究成果显示,利润越高公司发放股利的意向越大,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与盈利能力成正相关关系;投资需求越低,股利支付率越高,低公司的投资需求意向对股利发放的行为有压制效果;另外投资风险越小,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且流通股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意愿小于非流通股上市公司。
(二)公司的成长性因素
众多研究学者发现公司的成长性会对公司股利分配决策会产生影响。Jensen(1986)研究发现公司的上升空间越大,公司投入自身建设的资金越多,剩余的可支配现金变少,发放现金股利的可能性较低。且此时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抱有期待,所以对现有的股利分配政策容忍度更高。此外,Harry&DeAngelo(2004)通过对美国1970~2000年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公司股利分配主要受到盈利能力、获现能力、资产规模和公司成长性的影响。王会芳(2011)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认为高成长性的公司会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企业扩张中,所以公司成长性与现金股利的发放是有抑制效果的。
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的成长需求越大,支付现金股利的可能就越低,即公司成长性对发放现金股利的决策有消极影响。
(三)公司的组织结构特征因素
世界各地的研究学者由于所处空间不同,研究的角度也会随着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很多学者开始关注现金股利与公司结构之间的关系。Rozeff(1982)从1974年至1980年间的64个行业中选择了1000家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公司,研究发现公司的股东权利分布越集中,支付的股利水平越低。Baker &Edelman(1985)研究了318家上市公司的股利发放政策,发现公司派发股利政策的决策会受到股价、留存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的影响。La Porta(2000)等将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共4000家大型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通过对这些样本公司1996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如果国家倾向于维护小部分股东利益,那么公司会选择支付较高水平的股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