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附件)【字数:4779】
摘 要苏州市是我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 。与其他城市相比,苏州市的老龄化程度很高 。目前,苏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近20%,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了深入了解苏州养老机构老人生活状态和满意度状况,为构建科学养老机制和老年护理体系提供参考。选取苏州市内10家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采用自行设计的生活状态调查问卷和生活满意度指数表分别对养老机构的508位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且分析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目录
一、概述 1
二、苏州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2
(一)服务范围过窄 2
(二)设施利用率较低 3
(三)资金单一,未能实现市场化运作 3
(四)全民参与不足
1.居民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
2.老人的自身参与度不够
3.社区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三、调查研究分析 4
(一)调查方法 4
(二)研究结果 5
(三)研究结论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概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需求也不断增加。现阶段,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致使许多老年人面临日常生活照料缺如、精神慰藉匮乏及社交障碍等现实问题。因此,机构养老方式成为广大老年人群体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及满足感与家庭养老千差万别,其生活状态和生活满意度也备受关注,更是衡量其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式,对苏州市十家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状况和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苏州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一)服务范围过窄
目前,在苏州市社区养老服务中,享受政府买单 、免费服务的老年人只包括低保 、孤寡 、五保户 、优抚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不能覆盖所有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以平江区娄门街道为例,娄门街道各社区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多达 103人,而享受政府补贴的只有 8人,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
服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设施利用率较低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尽管苏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但很多设施只流于形式,利用率很低,不能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 。一是许多服务设施如电脑室、台球室等只在规定日开放,平日老年人有需求时却不允许使用 。二是一些老年活动中心或活动室的位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 。比如,将老年活动室设置在二楼或三楼,这给年龄较大 、行动不灵活的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有的老年活动中心与社区办公室相邻,这让老年人感到不自由,以致不愿意去社区参加活动 。很多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把老年活动中心与社区办公中心分隔开来,形成独立的空间,这样可以不受拘束地开展活动 、享受乐趣 。三是许多社区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太小,大型活动只能安排在室外,受天气情况的制约很大 。遇到不好的天气,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在 “ 您是否使用过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 ” 的问卷调查中,仅有 22%的老年人表示使用过养老服务设施 。
/
资金单一,未能实现市场化运转
目前,苏州市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市场化资金的参与不够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但随着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 还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推进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 。
加强市场化运作是发展养老事业的重要环节。在调动市场力量方面,尽管苏州市加大了对社会中介组织 、企业等发展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目前养老产业在苏州市还没有形成规模,利润率不高 。一些企业或社会组织更愿意将资本投入到其他领域,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可见,苏州市对民办养老 、社会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全民参与不足
社区养老不同于机构养老,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参与性,因为社区的内涵之一就是居民的参与 。但是,由于多数居民缺乏参与意识 、社区的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过于主导等原因,目前苏州市社区养老的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 3个方面:
居民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主要表现为:社区里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也不知道其具体服务项目;部分居民认为提供养老服务是政府的事情,应由政府负责;不少居民有参与意愿,但找不到合适的参与载体;尽管有志愿者提供服务,但不少志愿者来自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并不是社区居民 。
2.老年人自身的参与不够
在社区养老中,老年人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和资源 。实际生活中, 60岁~ 69岁的老年人如果健康状况良好,不但能够照顾自己,还可以为其他老人提供买菜 、做饭等服务 。如果能采取合理措施,让健康的低龄老人去帮助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紧张状况 。在养老服务中,低龄老人更具优势 。与其他服务人员相比,老年人更能理解老年人的需求,更易于沟通和交流 。但目前老年人这种潜在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如何利用老年人自身的优势,鼓励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是我们今后应当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3.社区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目前,苏州市虽然建立了社区养老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社区养老工作仍面临着 “ 民政线热,其他线冷 ” 的问题,各部门很难形成合力 。
三.调查研究分析
(一)调查方法
此次养老机构满意度调查研究先自行设计养老机构生活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生活状态问卷和机构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生活状态问卷包括老人一般资料,入住情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交情况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用以全面了解老人生活状况。满意度调查问卷由20项同意不同意条目组成。其中12个为正序计分条目,老人根据自身情况选其一,同意正向条目得1分,反向得0分.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利用网络搜索,查找苏州市内所有养老机构相关通讯信息,建立养老机构联络表。根据建立的养老机构联络表,分区逐个进行电话联系,征得养老机构负责人同意后约定调查时间。进入养老机构后,征得老人同意后,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对于难以看清问卷或书写存在困难的老人 由调查组成员以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的方式将量表中的问题逐条念出,并确定老人理解该问题内容后,依据老人回答内容代为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有无遗漏,以便及时补充。
目录
一、概述 1
二、苏州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2
(一)服务范围过窄 2
(二)设施利用率较低 3
(三)资金单一,未能实现市场化运作 3
(四)全民参与不足
1.居民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
2.老人的自身参与度不够
3.社区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三、调查研究分析 4
(一)调查方法 4
(二)研究结果 5
(三)研究结论 6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概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需求也不断增加。现阶段,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致使许多老年人面临日常生活照料缺如、精神慰藉匮乏及社交障碍等现实问题。因此,机构养老方式成为广大老年人群体主动或被动的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各方面的需求及满足感与家庭养老千差万别,其生活状态和生活满意度也备受关注,更是衡量其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方式,对苏州市十家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状况和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苏州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一)服务范围过窄
目前,在苏州市社区养老服务中,享受政府买单 、免费服务的老年人只包括低保 、孤寡 、五保户 、优抚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不能覆盖所有需要养老服务的老年人 。以平江区娄门街道为例,娄门街道各社区有居家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多达 103人,而享受政府补贴的只有 8人,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
服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设施利用率较低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尽管苏州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逐渐完善,但很多设施只流于形式,利用率很低,不能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体活动需求 。一是许多服务设施如电脑室、台球室等只在规定日开放,平日老年人有需求时却不允许使用 。二是一些老年活动中心或活动室的位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需求 。比如,将老年活动室设置在二楼或三楼,这给年龄较大 、行动不灵活的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有的老年活动中心与社区办公室相邻,这让老年人感到不自由,以致不愿意去社区参加活动 。很多老年人希望社区能把老年活动中心与社区办公中心分隔开来,形成独立的空间,这样可以不受拘束地开展活动 、享受乐趣 。三是许多社区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太小,大型活动只能安排在室外,受天气情况的制约很大 。遇到不好的天气,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在 “ 您是否使用过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 ” 的问卷调查中,仅有 22%的老年人表示使用过养老服务设施 。
/
资金单一,未能实现市场化运转
目前,苏州市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市场化资金的参与不够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社区养老事业的资金投入,但随着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 还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推进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 。
加强市场化运作是发展养老事业的重要环节。在调动市场力量方面,尽管苏州市加大了对社会中介组织 、企业等发展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目前养老产业在苏州市还没有形成规模,利润率不高 。一些企业或社会组织更愿意将资本投入到其他领域,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可见,苏州市对民办养老 、社会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全民参与不足
社区养老不同于机构养老,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参与性,因为社区的内涵之一就是居民的参与 。但是,由于多数居民缺乏参与意识 、社区的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过于主导等原因,目前苏州市社区养老的公众参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 3个方面:
居民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主要表现为:社区里很多居民根本不知道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也不知道其具体服务项目;部分居民认为提供养老服务是政府的事情,应由政府负责;不少居民有参与意愿,但找不到合适的参与载体;尽管有志愿者提供服务,但不少志愿者来自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并不是社区居民 。
2.老年人自身的参与不够
在社区养老中,老年人本身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和资源 。实际生活中, 60岁~ 69岁的老年人如果健康状况良好,不但能够照顾自己,还可以为其他老人提供买菜 、做饭等服务 。如果能采取合理措施,让健康的低龄老人去帮助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紧张状况 。在养老服务中,低龄老人更具优势 。与其他服务人员相比,老年人更能理解老年人的需求,更易于沟通和交流 。但目前老年人这种潜在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发掘和利用,如何利用老年人自身的优势,鼓励老年人参与养老服务,是我们今后应当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3.社区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目前,苏州市虽然建立了社区养老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社区养老工作仍面临着 “ 民政线热,其他线冷 ” 的问题,各部门很难形成合力 。
三.调查研究分析
(一)调查方法
此次养老机构满意度调查研究先自行设计养老机构生活状况调查问卷,问卷包括生活状态问卷和机构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生活状态问卷包括老人一般资料,入住情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交情况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用以全面了解老人生活状况。满意度调查问卷由20项同意不同意条目组成。其中12个为正序计分条目,老人根据自身情况选其一,同意正向条目得1分,反向得0分.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利用网络搜索,查找苏州市内所有养老机构相关通讯信息,建立养老机构联络表。根据建立的养老机构联络表,分区逐个进行电话联系,征得养老机构负责人同意后约定调查时间。进入养老机构后,征得老人同意后,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对于难以看清问卷或书写存在困难的老人 由调查组成员以不带任何暗示和偏向的方式将量表中的问题逐条念出,并确定老人理解该问题内容后,依据老人回答内容代为填写,问卷当场收回并检查有无遗漏,以便及时补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