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性质审计师变更与会计稳健性上公司的经验证据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引起了热议。本文主要从审计师变更与会计稳健性这一角度探讨这一现象背后传递的信息及其经济后果。本文以2012-2014年101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Basu模型,通过EVIEWS回归分析,将样本按产权性质差别分为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对审计师变更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出结论,审计师变更对会计稳健性有负面影响,其中产权性质为非国有的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关系更加显著,并且审计师变更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影响更显著。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现状 2
1.关于审计师变更影响因素的研究 2
2.关于审计师变更影响审计独立性的研究 2
三、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3
(一)审计师变更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 3
(二)不同产权性质公司,审计师变更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 3
四、研究设计 4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
(二)研究变量模型 4
五、实证研究 5
(一)描述性统计 5
(二)相关性检验 5
(三)假设检验 5
1.审计师变更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5
2.不同产权性质公司,审计师变更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 6
六、稳健性检验 7
七、结论与建议 7
(一)结论 7
(二)建议 8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产权性质、审计师变更与会计稳健性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引言
引言
证券市场是保证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中之重,而市场信息的质量又决定了证券市场运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审计行业的作用是对市场信息的质量进行评价,保障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随着经济日益发展,人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审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师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希望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使其获取更多利润。同时,真实有效的财会信息不仅能促进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而且能增加社会整体效益。
随着会计事务所的日益增多,我国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的行为日益频繁,这引起多方关注。若是现任审计师无法胜任工作,那么更换审计师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上市公司仅仅以此作为借口,那么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利的经济后果。
当前,对于审计师变更的研究都集中在:变更原因、经济后果,对于后者相对缺乏审计师变更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文献。会计稳健性是衡量财会报告的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在市场经济中举足轻重。已有研究表明,审计师变更会影响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当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影响时,后任审计师是会出于谨慎性考虑要求上市公司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以降低审计风险,还是会出现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使得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减弱?同时,本文引入了产权性质这一变量,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发生审计师变更时会计稳健性的变化。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为什么会发生审计师变更呢?主要是辞聘和解聘。针对前者来说,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诉讼风险、客户的改变。Krishnan(1997)[12]认为当客户面临经济危机、股票收益率异常波动、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影响、在任时期较短等原因时审计师变更更倾向于辞聘。
针对后者来说Williams(1988)[17]发现,如果公司的治理环境改变,或者公司对服务的要求提高了,亦或是公司希望改变形象,甚至是对审计费用不满意,公司会更换审计师。Titman和Trueman(1986)[19]认为,如果公司即将上市,那么他们会更换更大、更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Beatty(1989)[9]研究发现,实行 IPO 时由更大、更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能保证公司股价的真实性。Johnson和Lys(1990)[11]认为,随着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的提升,客户倾向于大型、高质量的事务所。Simunic和Stain(1987)[18]发现,只有更换审计师才能提高审计质量。
由于上文提及的原因引起的审计师变更有利于增加所有者权益,但是因意见分歧引起的审计师变更才是关注的焦点。Krishnan和Stephen(1995)[13]认为,保留意见对审计师变更有正面的影响。De Angelo(1982)[10]指出企业越是收到会计政策的负面影响,越有盈余管理的强烈动机,管理层越容易和审计师意见不一致。Schwartz和Menon(1985)[16]通过研究得出,经营不善的公司相较于经营状态相对较好的公司,更容易更换审计师。
J. Krishnan和R.stephens(1996)[14]认为,无论是否发生审计师变更,前任和后任审计师向客户出具的审计报告应没有显著差异。其会计稳健性均高于未变更公司,且十分显著。所以如果存在因更换了事务所而导致的对独立性的影响和产生管理层购买审计意见,那就说明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但Lennox(2001)[15]经实证检验证明,审计师变更的企业很容易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且显著高于那些不变更的企业。
(二)国内研究现状
就国内的研究而言,针对审计师变更进行研究的学者不是很多,资料也不是很全面,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关于审计师变更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于审计师变更原因的分析主要有地区、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和治理环境等。
地区。耿建新、杨鹤(2001)[2]发现如果聘用的审计师和自己相隔较远,那么此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的概率更大,且更换后,企业倾向于就近选择会计师事务所。
(2)职能部门监管力度,如2003年中国证监会与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证券期货审计业务签字注册会计师定期轮换的规定》[3]以及2005年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财务决算统一委托审计管理办法》[7],致使了大量审计师的变更。
(3)治理环境。主要表现在审计意见、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管理层等。
2.关于审计师变更影响审计独立性的研究
刘伟和刘星(2007)[5]发现确实存在上市公司通过审计师变更以达成盈余操纵。同样的,朱红军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陈武朝和张泓(2004)[1]指出,即使前任审计师被更换的原因是比其他的审计师更加稳健,后任审计师在接手的第一年仍会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对公司会计稳健性有较高的要求。杨鹤和徐鹏(2004)[6]认为,前任审计师对后任审计师的独立性产生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更容易购买审计意见,以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