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贸易自由化下的外贸企业成本管理

浅析贸易自由化下的外贸企业成本管理[20200112193722]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贸易自由化;外贸企业;成本管理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引言 1
第1章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2
1.1 我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2
1.2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构成的特点 2
1.3 贸易自由化下加强外贸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5
第2章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6
2.1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的事前管理面临的挑战 6
2.2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的事中管理面临的挑战 8
2.3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的事后管理面临的挑战 10
第3章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建议 11
3.1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对成本事前管理的改进措施 11
3.2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对成本事中管理的改进措施 12
3.3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对成本事后管理的改进措施 13
3.4 提高外贸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不仅我国的商业企业发展迅速,我国的外贸企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外贸企业也开始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有着自己的竞争优势。但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贸易自由化的国际趋势下,我国的外贸企业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内外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许多外贸企业慢慢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以及自身发展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外贸企业的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而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又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外贸企业全方位管理的最基础的环节,最终将会给外贸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效益。因此,对外贸企业的成本控制成为了当前解决外贸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的首要突破口。本文将在贸易自由化这一大背景下,对外贸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且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第1章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1.1 我国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走上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道路,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经济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家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政策(1949-1978年)。1949年9月通过的政协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保护倾向。
第二阶段: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的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1992年)。与上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对外贸易政策更加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的是动态的、有条件的贸易保护手段。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有贸易自由化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2001年)。在这个阶段,尽管我国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目的与改革开放前不同,但依然受到古典重商主义观念的影响,奉行“顺差就是成绩,顺差就是目的”的“顺差至上”的重商主义思想。
第四阶段:我国入世后的对外贸易政策的走向(2001年以后)。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为适应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以及履行入世的承诺,对外贸易政策在我国出现了大幅度的调整。
为适应对外贸易的政策,我国自入世后积极推进新的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我国于2002年与东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工程。随后,我国提出一系列以周边国家为基础的自贸区构想,如中日韩与东盟自贸区、中日韩、中韩等自贸区。目前,中国已经签订和实施了部分自由贸易协定,如中国与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冰岛、瑞士等国的自贸协定;已经基本结束谈判的自贸区有中国与韩国自贸区以及中国与澳大利亚自贸区;正在商建的自贸区有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挪威自贸区等。除此之外,我国还建立了上海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等国内的自由贸易区。
1.2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构成的特点
而关于贸易自由化有以下的定义: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渐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者结果。自由贸易的主要内容是降低,进而消除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限制,不征收高关税,允许商品自由进出口。贸易自由化有两个特点:一是取消品种数量限制,二是削减壁垒关税的名义税率。贸易自由化对国别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1.2.1 外贸企业成本构成
外贸企业是指有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注册企业的相关领域内,这些企业对合法产品有进出口经营权。在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下,独立的进行国际(或地区)之间的交换是外贸企业的基本业务经营活动。在这种交换过程中,外贸企业必定会发生资金的耗费,所有的耗费就组成了成本。
本文采用管理会计对成本的定义,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或代价。根据成本组成范围的大小,外贸企业的成本分为狭义和广义的。
狭义的外贸企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企业在组织进出口商品过程中发生的正常合理的商品进价、税金以及商品流通费用的总和,也称进出口成本。首先,所有资金耗费中正常、合理的部分才计入成本,而在经营活动中不应发生的各项支出和损失,不计入成本。其次,狭义的外贸企业成本仅仅包含流动资本的耗费,而不包括固定资产的耗费,例如:不包括办公大楼和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资金运营成本。
广义的外贸企业成本除包含狭义的外贸企业成本的耗费之外,还包括一切非正常的、非合理的耗费,如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资金的运营成本。广义的外贸企业成本将外贸企业在各个方面的资金耗费完整的体现出来,为外贸企业对成本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是立足于广义的外贸企业成本概念。因此,在分析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的成本管理这一问题时需要考虑外贸企业一切正常与非正常的耗费。
1.2.2 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成本构成的特点
外贸企业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是成本控制,而为了使成本控制的方法、政策能够准确的制订,有效的实施,企业务必要清楚在贸易自由化下外贸企业的成本是如何构成的。在贸易自由化这一大背景下,外贸企业的成本构成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企业成本构成,还要结合外贸企业本身的特点进行成本构成的分析和研究。简单的说,在自由贸易化下外贸企业的成本构成特别要值得注意的是汇兑成本、物流成本以及资金结算成本等。
从总的成本构成来看,外贸企业的成本构成存在负债多、权益资本少,流动资金成本多、固定资金成本少,短期贷款多、长期贷款少的特点。对我国外贸企业的资本结构来说,自由资本很少,负债比例过高,并且有增长的趋势,负债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过高,由此,形成负债多、权益资本少的特点;在差异化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外贸企业的流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流动资金成本相对固定资金成本会多一些;外贸企业的贷款主要为短期贷款,这是由其资本的来源决定的,外贸企业的资本来源主要包括注册资金及后续投入资金、退税以及外汇收入等,短期贷款就比长期贷款更加适合外贸企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