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20200112193701]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交易、资源配置效率、企业集团、融资效率、投资效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1
1.3相关概念 1
1.3.1 内部交易 1
1.3.2 资源配置效率 2
第2章 文献综述 3
2.1 国外文献综述 3
2.2 国内文献综述 3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
3.1关联方商品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
3.2关联方资产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
3.3关联方资金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
3.4关联方担保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
第4章 研究设计 7
4.1变量选择 7
4.1.1被解释变量 7
4.1.2解释变量 7
4.1.3控制变量 8
4.2数据来源 8
4.3模型设计 8
第5章 实证分析 10
5.1描述性统计 10
5.2相关性分析 13
5.3回归结果分析 15
5.3.1关联方商品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15
5.3.2关联方资产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17
5.3.3关联方资金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19
5.3.4关联方担保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21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23
6.1研究结论总结 23
6.2相关政策与建议 23
6.3不足之处 23
参考文献 25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的发生范围是上市公司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之间,是一种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而在现如今错综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带来的诸多竞争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讨论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不正当的内部交易给企业带来巨大不良后果的案例也层出不穷。继2001年“银广夏”、“安然”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之后,2010年曝光的紫鑫药业财务舞弊,2013年发生的中国重汽有可能被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占用巨额交易,导致其巨额销售收入难以确认,并因此隐瞒巨额销售收入的情况以及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欺诈发行股票的行为等等被推向风口浪尖的案例的发生也引起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的关注。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当前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对于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对企业自身造成的影响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进而对企业进行衡量的评价标准测度也不清晰。由于国内外对企业内部关联交易研究的局限性以及现代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交易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加显得本文研究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本文从一个较为清晰的方面,即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对企业自身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入手,从而对内部关联交易引起的财务效益进行衡量。研究企业内部交易问题是分析企业集团内部交易针对不同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为深刻的实践价值。上市公司内部关联交易已经广泛存在,带来的后果也呈现多元化以及复杂化,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结论,从而向信息使用者以及有关部门在制定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监管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1.3相关概念
1.3.1 内部交易
企业内交易与企业间交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企业内部交易是存在于母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行为,而企业间交易则发生在不同的企业主体之间。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是发生在企业集团中的,而企业集团是联合众多企业的一种经济联合体,其中的成员企业之间可以发生诸多转移的行为,转移资源等行为则形成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由前述言论可知,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交易主体必然是关联企业,故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也同样必然是关联方交易。但关联方交易并不全部是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也就是说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是关联方交易的一个子集,其补集可以被称为“企业集团外部关联方交易”。
1.3.2 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包括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最优组合两方面的含义。本文的资源主要是指存在于企业中的有形资源,资源配置效率是从投资效率和融资效率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上市公司内部交易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即带来有利的影响,反之,则是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为规避极端值的影响,对搜集数据进行1%的截尾处理。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相比国内研究内部交易的现状来说,国外研究内部交易所带来的影响相对完整。无论是宏观的资本市场,即从市场绩效、一部分企业采取的操纵盈余的方法获利,还是从微观的企业自身价值方面进行衡量在国外的研究中均有涉及。Michael G.Keenan在其2000年的论文中,具有针对性地对对企业内部交易进行了研究。就宏观市场方面,利用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上市公司内部关联方业务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了相应的判断标准。六年后,即2006年,Jian & Wong研究了基于自2000年前后两年的五年的数据,即从1998年至2002年。该研究指出,部分控股股东常利用上市公司内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来提升企业价值和转移资源;由于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不仅干扰了市场秩序,还会带来利润虚构等不利影响。Aharony(2010)的公开首次发行股票的研究十分经典,该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为影响其公司价值会通过操纵关联方交易实现。
虽然国外文献的研究错综复杂,但其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完整而全面的体系,也没有特别性地针对上市公司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带来的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由于经济、工业改革相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从而研究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的研究也较为滞后,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即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十分精彩。杨继良(1980)研究了企业集团内部转移价格,而其采取的角度则是从西方各国集团内部实行责任会计及跨国公司。张文魁在2001年的研究指出,基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上市公司往往是由之前国有制企业改革而来,而随之带来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企业内部独立性较小,这使得上市公司内部关联方交易发生十分频繁。席宗明、蒋位次年的研究以及叶成涛2003年的研究不仅论证了张文魁的观点,即普遍存在的国内集团关联方交易,更论证了西方学者的观点,即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可以通过不正当的内部交易获取非常巨大的利益。2004年,李增全、唐松和孙铮等国内学者研究证明,“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可以通过股东大量占用企业集团资金来实现,且其不良结果的发生与企业集团息息相关。陈艳利2011年的研究通过采用经济计量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及其限制竞争行为,并以企业集团的“二重性”和“二级模糊”特征为出发点。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内部交易、资源配置效率、企业集团、融资效率、投资效率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1
1.3相关概念 1
1.3.1 内部交易 1
1.3.2 资源配置效率 2
第2章 文献综述 3
2.1 国外文献综述 3
2.2 国内文献综述 3
第3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5
3.1关联方商品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
3.2关联方资产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
3.3关联方资金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
3.4关联方担保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5
第4章 研究设计 7
4.1变量选择 7
4.1.1被解释变量 7
4.1.2解释变量 7
4.1.3控制变量 8
4.2数据来源 8
4.3模型设计 8
第5章 实证分析 10
5.1描述性统计 10
5.2相关性分析 13
5.3回归结果分析 15
5.3.1关联方商品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15
5.3.2关联方资产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17
5.3.3关联方资金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19
5.3.4关联方担保交易与资源配置效率 21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23
6.1研究结论总结 23
6.2相关政策与建议 23
6.3不足之处 23
参考文献 25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的发生范围是上市公司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之间,是一种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而在现如今错综复杂的现代市场经济中,由于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带来的诸多竞争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讨论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不正当的内部交易给企业带来巨大不良后果的案例也层出不穷。继2001年“银广夏”、“安然”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之后,2010年曝光的紫鑫药业财务舞弊,2013年发生的中国重汽有可能被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占用巨额交易,导致其巨额销售收入难以确认,并因此隐瞒巨额销售收入的情况以及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欺诈发行股票的行为等等被推向风口浪尖的案例的发生也引起社会各界对上市公司内部交易的关注。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当前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中,对于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对企业自身造成的影响并没有统一的界定,进而对企业进行衡量的评价标准测度也不清晰。由于国内外对企业内部关联交易研究的局限性以及现代市场经济在企业内部交易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更加显得本文研究内容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本文从一个较为清晰的方面,即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对企业自身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进行入手,从而对内部关联交易引起的财务效益进行衡量。研究企业内部交易问题是分析企业集团内部交易针对不同研究对象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为深刻的实践价值。上市公司内部关联交易已经广泛存在,带来的后果也呈现多元化以及复杂化,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利用数据分析方法对A股上市公司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上市公司内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结论,从而向信息使用者以及有关部门在制定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监管政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1.3相关概念
1.3.1 内部交易
企业内交易与企业间交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企业内部交易是存在于母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行为,而企业间交易则发生在不同的企业主体之间。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是发生在企业集团中的,而企业集团是联合众多企业的一种经济联合体,其中的成员企业之间可以发生诸多转移的行为,转移资源等行为则形成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由前述言论可知,企业集团内部交易的交易主体必然是关联企业,故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也同样必然是关联方交易。但关联方交易并不全部是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也就是说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是关联方交易的一个子集,其补集可以被称为“企业集团外部关联方交易”。
1.3.2 资源配置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包括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最优组合两方面的含义。本文的资源主要是指存在于企业中的有形资源,资源配置效率是从投资效率和融资效率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上市公司内部交易有利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即带来有利的影响,反之,则是带来不利的影响。本文为规避极端值的影响,对搜集数据进行1%的截尾处理。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相比国内研究内部交易的现状来说,国外研究内部交易所带来的影响相对完整。无论是宏观的资本市场,即从市场绩效、一部分企业采取的操纵盈余的方法获利,还是从微观的企业自身价值方面进行衡量在国外的研究中均有涉及。Michael G.Keenan在其2000年的论文中,具有针对性地对对企业内部交易进行了研究。就宏观市场方面,利用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上市公司内部关联方业务交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了相应的判断标准。六年后,即2006年,Jian & Wong研究了基于自2000年前后两年的五年的数据,即从1998年至2002年。该研究指出,部分控股股东常利用上市公司内部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来提升企业价值和转移资源;由于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不仅干扰了市场秩序,还会带来利润虚构等不利影响。Aharony(2010)的公开首次发行股票的研究十分经典,该研究也表明上市公司为影响其公司价值会通过操纵关联方交易实现。
虽然国外文献的研究错综复杂,但其没有形成一个非常完整而全面的体系,也没有特别性地针对上市公司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带来的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经济影响进行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由于经济、工业改革相比西方国家起步较晚,从而研究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的研究也较为滞后,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即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十分精彩。杨继良(1980)研究了企业集团内部转移价格,而其采取的角度则是从西方各国集团内部实行责任会计及跨国公司。张文魁在2001年的研究指出,基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上市公司往往是由之前国有制企业改革而来,而随之带来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企业内部独立性较小,这使得上市公司内部关联方交易发生十分频繁。席宗明、蒋位次年的研究以及叶成涛2003年的研究不仅论证了张文魁的观点,即普遍存在的国内集团关联方交易,更论证了西方学者的观点,即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可以通过不正当的内部交易获取非常巨大的利益。2004年,李增全、唐松和孙铮等国内学者研究证明,“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可以通过股东大量占用企业集团资金来实现,且其不良结果的发生与企业集团息息相关。陈艳利2011年的研究通过采用经济计量和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及其限制竞争行为,并以企业集团的“二重性”和“二级模糊”特征为出发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