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业上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我国的资本市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不断发展,逐渐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2006年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我国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随后2008年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问题在国际上的讨论日趋更甚。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是市场金融体系的核心,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命脉,投资者对于该行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准确有效十分关注。本文选取在沪深股市上市的金融企业在2008~2014年之间的财务数据,利用改进后的价格和收益模型检验公允价值披露的会计信息相关性,总结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是企业有效的计量方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2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
(三)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 2
三、研究设计 3
(一)研究假设 3
(二)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 3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
(一)描述性统计 5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5
(三)多元回归分析 6
五、研究结论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加深经济全球化程度和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目的下,呈现逐渐向国际准则趋同的趋势。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了先提倡后回避,又于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会计信息质量首要特征,满足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经济活动,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做出相对有利的决策。但在会计实务中,首要的两个特征往往不能同时实现强效,因此在决策有用观的指导下,相关性成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优先选择的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是作为其本身需具备的质量要求,而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代表的是金融市场对某项会计信息披露后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反应。两者都说明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帮助投资者做出最佳决策。我国金融行业作为经济体系的核心,拥有众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其财务状况对国民经济的运营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辅助企业的管理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优化决策。鉴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力的考虑,我们将价值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相关性在实证研究中的替代衡量方式,研究样本为金融业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公允价值变动额进行划分,分别具体检验其与股价和股票收益率的价值相关性,对公允价值与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这一计量方式在我国金融行业的运用现状,为更合理更有效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建议。
文献综述
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国外学者尝试借助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拓宽实证研究,包括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及其增量解释力,并与历史成本计量比较。国内的研究早前虽较集中于规范研究,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日渐完善,实证研究正日益深入到我国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中。
(一)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历史成本计量长期以来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历史成本无法体现计量方面的相关性、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导致管理层对公司的业务判断经常不准确。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被误导的情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金融衍生工具随之增多,使一部分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经营状况在财务报表上反映良好的金融机构面临破产。而公允价值计量经多方实证研究证实,能够提高相关金融资产的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李世新和谢丽娜(2009)总结归纳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大致将研究结果分为无相关性、弱相关和强相关三类,并分析了有可能对相关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葛家澎(2009)则认为公允价值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来说是最为相关而且有效的计量方法,在财务报告中要严格区分确认和计量。诸多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金融资产等科目具有价值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彭丹(2014)和饶丽(2009)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拆分为计入利润表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研究股价与两者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前者比后者对股价的影响更大。然而陆宇建,刘翠翠(2011)通过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分析结果却表明,从总体上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确实得到提高,但是价值相关性仍然不是那么明显。张丽芳(2012)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财务报告作为样本,对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造成了正面影响进行了分别的研究。研究表明其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且金融业相关性高于非金融业。该结论与张庆芸(2014)专门针对金融上市企业进行的公允价值计量对股价的影响研究一致。Barth,Beaver和Wolfson(1990)以美国150家银行在1968~198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已实现投资收益和扣除已实现收益后的盈余与股价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以实现的投资收益与股价呈负相关。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
张小刚(2013)和刘慧敏(2010)都以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历史成本等计量方式的不足,而且还增强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Nelson (1996)通过研究美国200家银行1992年的相关数据,发现证券的公允价值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解释股价信息。Mengle(1998)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商业银行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决策,能够防止别有用心者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掌控收益。郭天龙(2008)以2007年后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具有更显著的增量相关性。罗胜强(2007)结合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以我国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为研究对象,得到我国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的结论。此外,他还发现历史成本计量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
综上所述,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主流观点仍然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的反映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价值,并能够很好的解释股价,并且由其计量的会计信息有价值相关性。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实证研究样本以及研究结论还有待完善,而且相关的体制机制也亟需改进。当具有完备的市场条件和估值技术后,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得到提高。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 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2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2
(三)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 2
三、研究设计 3
(一)研究假设 3
(二)模型选择与变量定义 3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
(一)描述性统计 5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5
(三)多元回归分析 6
五、研究结论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加深经济全球化程度和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的目的下,呈现逐渐向国际准则趋同的趋势。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了先提倡后回避,又于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会计信息质量首要特征,满足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经济活动,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做出相对有利的决策。但在会计实务中,首要的两个特征往往不能同时实现强效,因此在决策有用观的指导下,相关性成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优先选择的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性是作为其本身需具备的质量要求,而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代表的是金融市场对某项会计信息披露后所表现出来的市场反应。两者都说明会计信息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帮助投资者做出最佳决策。我国金融行业作为经济体系的核心,拥有众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其财务状况对国民经济的运营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帮助企业在市场上准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辅助企业的管理者和潜在的投资者优化决策。鉴于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力的考虑,我们将价值相关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相关性在实证研究中的替代衡量方式,研究样本为金融业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披露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将公允价值变动额进行划分,分别具体检验其与股价和股票收益率的价值相关性,对公允价值与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这一计量方式在我国金融行业的运用现状,为更合理更有效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建议。
文献综述
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国外学者尝试借助发展成熟的资本市场,拓宽实证研究,包括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及其增量解释力,并与历史成本计量比较。国内的研究早前虽较集中于规范研究,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日渐完善,实证研究正日益深入到我国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中。
(一)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
历史成本计量长期以来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历史成本无法体现计量方面的相关性、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导致管理层对公司的业务判断经常不准确。尤其是在市场波动比较大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被误导的情况。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金融衍生工具随之增多,使一部分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经营状况在财务报表上反映良好的金融机构面临破产。而公允价值计量经多方实证研究证实,能够提高相关金融资产的信息含量和价值相关性。李世新和谢丽娜(2009)总结归纳公允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大致将研究结果分为无相关性、弱相关和强相关三类,并分析了有可能对相关性产生影响的因素。葛家澎(2009)则认为公允价值对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来说是最为相关而且有效的计量方法,在财务报告中要严格区分确认和计量。诸多研究结果表明财务报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金融资产等科目具有价值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彭丹(2014)和饶丽(2009)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拆分为计入利润表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研究股价与两者的价值相关性。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具有价值相关性,且前者比后者对股价的影响更大。然而陆宇建,刘翠翠(2011)通过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分析结果却表明,从总体上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确实得到提高,但是价值相关性仍然不是那么明显。张丽芳(2012)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财务报告作为样本,对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的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造成了正面影响进行了分别的研究。研究表明其具有增量价值相关性,且金融业相关性高于非金融业。该结论与张庆芸(2014)专门针对金融上市企业进行的公允价值计量对股价的影响研究一致。Barth,Beaver和Wolfson(1990)以美国150家银行在1968~198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检验已实现投资收益和扣除已实现收益后的盈余与股价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以实现的投资收益与股价呈负相关。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
张小刚(2013)和刘慧敏(2010)都以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显示公允价值计量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历史成本等计量方式的不足,而且还增强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Nelson (1996)通过研究美国200家银行1992年的相关数据,发现证券的公允价值信息能够更加真实和全面的解释股价信息。Mengle(1998)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商业银行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决策,能够防止别有用心者在历史成本计量下掌控收益。郭天龙(2008)以2007年后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为研究对象,发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具有更显著的增量相关性。罗胜强(2007)结合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以我国上市公司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为研究对象,得到我国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的结论。此外,他还发现历史成本计量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
综上所述,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然而主流观点仍然倾向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的反映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价值,并能够很好的解释股价,并且由其计量的会计信息有价值相关性。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实证研究样本以及研究结论还有待完善,而且相关的体制机制也亟需改进。当具有完备的市场条件和估值技术后,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得到提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