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a股上市公司数据

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决策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使用者而言必不可少。而计量属性作为财务报告的基础,一旦变化就会对财务报告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运用到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报告质量。本文运用我国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利用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上市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同时,财务报告的总体质量与公允价值计量水平总体上呈正相关的关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现状2
(二)财务报告质量研究现状 2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研究现状2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3
四、研究设计4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4
(二)变量设计4
(三)研究模型6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6
(二)相关性检验6
(三)回归分析7
六、研究结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9
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
会计142 徐悦
引言
引言
财务报告能够向使用者汇报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旨在提供经济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探寻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水平高低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具体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现实需求,为企业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战略提供有益的指导。
理论上,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优势,如能及时反映市场物价以及汇率变动等因素对资产、负债可能造成的结果,能够相对准确可靠地体现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现金流量和一定期间的经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成果。但是,同时,公允价值的实际运用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如估值不够准确等,最终可能导致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财务报告质量与理论不一致。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公允价值计量被引入其中,各种理论、实证研究层出不穷,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允价值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中的好处,但仅仅从财务报告质量研究的特点上,从报告质量总体水平来表明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影响。因此,本文尝试从整体财务报告质量的研究角度出发,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财务报告质量各个方面的影响。
二、 文献综述
(一)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现状
在编制财务年报之时,特别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水平一定要与资产和负债的细小变动相适应,而在历史成本法的计量属性下,仅仅需要较小的水平上的更新。这两种衡量的具体属性的矛盾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Ryan,2008)。有些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够稳定,当市场上的价格难以获得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将基于财务报告编制者的个人判断,这也许会导致管理层操纵,并且盈余波动程度会提高(Hodder等,2006;Dechow等,2010)。其他人认为,相比较过去的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更加具有公平性,能够使得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如实被计量,更加准确具有可靠性,便于会计核算由稳定转向公平。因此,在会计准则中恰当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资本以及市场的良好发展(张然、姜国华,2007;伍中信、张荣武,2010)。
(二)财务报告质量研究现状
财务报告的整体质量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管理者、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等都有必不可少的作用,质量较高的财务报告能够帮助管理层、使用者进行更加理性、有智慧的判断。
杨金凤、孙光国(2012)指出,当今中国社会,有关财务报告的探索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探寻财务报告的质量的度量方法;第二,探寻财务报告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第三,研究财务报告所具有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杨伟国、杨慧君(2004)提出,会计报告的质量为多个具体元素所制约,包括:会计原则、所有权以及公司经营权的程度分离,管理层和决策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关系等要素,同时,也从财务的报告质量等方面说明理解研究会计报告的质量的总体方法。根据FASB(1980),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决策是否具有有用性,可靠性以及相关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10)则认为,会计报告质量的衡量特点是能否如实反映在某一具体的期间的公司情况。
上述研究都体现出,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反映财务报告质量所必不可少的两个具体特性。可靠性具体来说,是指上市公司会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应该稳定、具有可考察性;相关性则是,财务报告体现和展示的信息应该与管理层的经济决策有着密切联系。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有必要考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之间的调和,以此来更好地进行决策管理、成本定价、公司治理、稳定资本市场。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研究现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实施对会计报告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影响在各国相关研究领域一直被火热研讨,研究成果不计可数。鉴于中国具有特殊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准则,国外研究更加适用于公允价值的理论角度,而我国的研究则是考虑到了国内所在环境的特殊性,所以较为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
William R. Scott(2010)认为, 应该适当地引入公允价值,方便财务报告更好地服务经营者进行经济决策。韩晓杰、段洪波(2009)从财务报表所具有的特殊结构、会计报告附注所披露的内容出发,证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变动所引发的效应。王兆金、秦江萍(2009)则证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上市公司的各种长期所持有的资产,还是长期持有的负债以及房产投资市场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
在对会计信息的研讨之中,王毅佼(2009)发现,财务报告中公允价值的引入能够显著提高会计报告的可靠及相关性。张佳楠、薛倚明 (2012)认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后,每股净资产的解释力、每股净收益对股票价格能够显著增强,并且会提升会计报告的整体质量。王维华、刘英男 (2010)也提出,在中国新实施的新会计标准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改善了中国金融报告的整体质量。罗月乔(2010)采样中国A股上市公司从2006年到2007年的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限使用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每股资产净值有更好的解释每股的股票价格。这一结论也强烈证明了我国的会计准则在引入公允价值之后,会计报告的整体质量和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了提升。于李胜(2007)将上市公司2006年之前的会计财务数据与2006年后施行新的会计准则后的财务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2006年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使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会计信息,以大幅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4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