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年会计造假案件也频频发生,而正式因为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重大问题,才会导致这些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这告诫我们要将注意力转向公司治理和企业内部控制。文章从公司治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公司治理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了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强调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最后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措施。关键词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关系 2
2.1 公司治理的内涵 2
2.2 内部控制的内涵 2
2.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
2.3.1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与环境 2
2.3.2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目标实现的保证 3
3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
3.1 内部控制观念缺失 4
3.2 企业信息流通不畅 4
3.3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健全 5
3.4 内部审计失灵 5
4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欣泰电气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5
4.1 案例背景介绍 5
4.2 欣泰电气内部控制制度概况 7
4.3 欣泰电气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8
5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9
5.1 优化股权结构 10
5.2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10
5.3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近年公司财务舞弊或公司破产的案件频有发生,如2015年的华锐风电、紫鑫药业,2016年的康华农业等,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无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保障其经营效率。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失效已是常态,如中国企业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几年发生的欣泰电气、鞍重股份、九好集团以及高管人员失踪等事件无一不体现出公司内部控制的无效。可见,这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能够很好的保障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对于公司的会计信息也没有能够做到真实可靠,甚至没有严格把控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上述事件的屡次发生显然与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目的相违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正常运行而制定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5]。
过去,当我们分析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时,我们总是在系统的内部寻找问题,如系统内部的相互遏制、相互审查和相互监督等方面,此时,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10]。例如,在分析研究上述那些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等案件中,审计人员一心想通过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外部的监督管理体制以及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的方式,防止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然而实际上,会计造假、企业财务舞弊不仅仅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问题,它还涉及到了公司治理层面。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忽视了公司治理,但其实公司治理在公司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和环境,忽视了公司治理就等同于把内部控制放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其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视。通过对大量的案例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企业的融资成本与公司治理是呈负相关的,股票价格和企业的运营成果等都可以体现出公司治理的成果。企业内控机制实施主体的范围非常广,不但包括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还包括所有的基层工作人员,它是企业管理层针对经营管理运作而制定的一系列程序和政策。由此可见,公司治理制度和企业的内控机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的内控机制和公司治理制度两者缺一不可,它们协同合作、共同发展,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优化企业内控制度,将公司治理制度与企业内控机制联系在一起,已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外学术界较国内对于企业内控机制的研究比较成熟,国内的相关探索与研究仍处于发展。因此,基于公司治理环境研究企业的内控制度实乃大势所趋。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内控机制不能与公司治理制度进行有机的结合,那么即使有着健全的内控制度也不能完全保证实现企业内控机制的目标。
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关系
2.1 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的内涵十分丰富,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唯一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公司治理的内涵。一是从狭义角度来看,公司治理的主体主要是指股东和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具体指公司股东通过这一机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的监督管理以及制衡,通过这一机制来合理有效地配置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利益关系,保证公司股东的权益最大化,防止公司高层对于股东权益的侵害。二从广义方面阐述,广义层面的公司治理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股东与经营者,而是将治理主体的范围扩大到了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机制的目的变成了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促进公司的高效运转。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合理协调公司内部的权责关系,对企业内部各层级的权利进行监督与管理,保障股东权益。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定义的狭义方面着手,即内部治理,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内部监督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
2.2 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是手段和途径,它的主体和运作对象的范围非常之广,主体含盖了企业各个层级的相关人员,例如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全体员工等,他们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意在协调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及层级的活动, 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各组织结构的相互制约与协调,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资产的安全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目的的过程。此外,企业的内控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基于内控制度,企业的管理层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证。
2.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3.1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与环境
公司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分权,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合理分配企业各部门间的权利,明确划分各部门的相关责任,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决策机制,从而保证公司能够进行稳定发展。而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高层为确保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实现经营成果而建立并实施的一系列具有管理控制职能的保障措施。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和主体实际上是董事会,然而董事会职能的正常发挥的前提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使企业的内控制度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只有这样董事会才有动力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达到对管理者及其他次级员工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公司治理可以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证企业其能够有效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公司治理机制。
目 录
1 引言 1
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关系 2
2.1 公司治理的内涵 2
2.2 内部控制的内涵 2
2.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
2.3.1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与环境 2
2.3.2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目标实现的保证 3
3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
3.1 内部控制观念缺失 4
3.2 企业信息流通不畅 4
3.3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健全 5
3.4 内部审计失灵 5
4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欣泰电气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5
4.1 案例背景介绍 5
4.2 欣泰电气内部控制制度概况 7
4.3 欣泰电气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8
5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9
5.1 优化股权结构 10
5.2 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 10
5.3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近年公司财务舞弊或公司破产的案件频有发生,如2015年的华锐风电、紫鑫药业,2016年的康华农业等,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无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保障其经营效率。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失效已是常态,如中国企业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几年发生的欣泰电气、鞍重股份、九好集团以及高管人员失踪等事件无一不体现出公司内部控制的无效。可见,这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能够很好的保障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对于公司的会计信息也没有能够做到真实可靠,甚至没有严格把控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上述事件的屡次发生显然与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目的相违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正常运行而制定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5]。
过去,当我们分析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时,我们总是在系统的内部寻找问题,如系统内部的相互遏制、相互审查和相互监督等方面,此时,我们并没有认识到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10]。例如,在分析研究上述那些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等案件中,审计人员一心想通过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外部的监督管理体制以及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的方式,防止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然而实际上,会计造假、企业财务舞弊不仅仅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监督方面的问题,它还涉及到了公司治理层面。但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忽视了公司治理,但其实公司治理在公司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和环境,忽视了公司治理就等同于把内部控制放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下,不利于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其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视。通过对大量的案例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企业的融资成本与公司治理是呈负相关的,股票价格和企业的运营成果等都可以体现出公司治理的成果。企业内控机制实施主体的范围非常广,不但包括企业的治理层和管理层,还包括所有的基层工作人员,它是企业管理层针对经营管理运作而制定的一系列程序和政策。由此可见,公司治理制度和企业的内控机制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的内控机制和公司治理制度两者缺一不可,它们协同合作、共同发展,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基于公司治理环境优化企业内控制度,将公司治理制度与企业内控机制联系在一起,已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目前,国外学术界较国内对于企业内控机制的研究比较成熟,国内的相关探索与研究仍处于发展。因此,基于公司治理环境研究企业的内控制度实乃大势所趋。换句话说,如果企业内控机制不能与公司治理制度进行有机的结合,那么即使有着健全的内控制度也不能完全保证实现企业内控机制的目标。
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关系
2.1 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的内涵十分丰富,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唯一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这两个角度来探讨公司治理的内涵。一是从狭义角度来看,公司治理的主体主要是指股东和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具体指公司股东通过这一机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者进行的监督管理以及制衡,通过这一机制来合理有效地配置股东与公司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利益关系,保证公司股东的权益最大化,防止公司高层对于股东权益的侵害。二从广义方面阐述,广义层面的公司治理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股东与经营者,而是将治理主体的范围扩大到了公司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机制的目的变成了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促进公司的高效运转。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合理协调公司内部的权责关系,对企业内部各层级的权利进行监督与管理,保障股东权益。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定义的狭义方面着手,即内部治理,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内部监督制度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等。
2.2 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是手段和途径,它的主体和运作对象的范围非常之广,主体含盖了企业各个层级的相关人员,例如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全体员工等,他们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意在协调企业内部各个环节及层级的活动, 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各组织结构的相互制约与协调,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性、资产的安全性、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等目的的过程。此外,企业的内控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即基于内控制度,企业的管理层能够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及时纠正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证。
2.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2.3.1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与环境
公司治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分权,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合理分配企业各部门间的权利,明确划分各部门的相关责任,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决策机制,从而保证公司能够进行稳定发展。而内部控制是企业的高层为确保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实现经营成果而建立并实施的一系列具有管理控制职能的保障措施。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和主体实际上是董事会,然而董事会职能的正常发挥的前提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使企业的内控制度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只有这样董事会才有动力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最终达到对管理者及其他次级员工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公司治理可以促进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保证企业其能够有效运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公司治理机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