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思考(附件)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化的水平日益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上升至全球性的竞争,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因此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应运而生,渐渐的引起了各个领域以及企业对其的关心和重视。如何妥善运用作业成本和管理的思想来解决企业运营中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研究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作业成本的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存在相关人员的不配合,技术基础薄弱和人员素质较低,实施成本较高以及成本动因的分析和选择的难度大的问题。最后提出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理念,加快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管理层应给予大力支持等解决对策,旨在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和核算的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1]。关键词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作业成本管理目 录
1 引言 1
2 作业成本会计相关概述 1
2.1 作业成本会计定义 1
2.2 成本动因理论 2
2.3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 2
3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传统成本会计核算之比较 4
4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7
4.1 相关人员的不配合 7
4.2 成本动因的分析和选择的难度较大 8
4.3 技术基础薄弱和人员素质较低 8
4.4 实施成本较高 9
5 加强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对策 9
5.1 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理念 9
5.2 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强员工素质的培养 10
5.3 管理层应给予大力支持 11
5.4 科学地进行成本动因选择 11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我国正处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各个领域都忙着深入的开展改革,各项方针和政策都在时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以往的以产量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转化为采用多元的分配基础;由以将资源耗费和成本计算的对象作直接的联系,将其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成本动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 引言
我国正处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各个领域都忙着深入的开展改革,各项方针和政策都在时刻的变化。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以往的以产量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转化为采用多元的分配基础;由以将资源耗费和成本计算的对象作直接的联系,将其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成本动因是连接作业与成本对象的桥梁,成本动因可以用来计量作业活动的产出量。
在美国29%的企业都选择了用作业成本法来代替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大于50%的企业将作业成本法作为对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补充,还有15%的企业把作业成法作为对成本系统和成本分析的辅助工具。而我国在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上起步较晚,还存在着四大主要的问题:一是在成本的管理上存在着人员的不配合和技术基础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二是在成本的核算上存在着实施的成本较高和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分析较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树立正确的作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理念,加快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管理层应给予大力支持等对策来解决。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和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供较为准确和详细的成本信息,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还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的浪费,使得企业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力更强,能够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2 作业成本会计相关概述
2.1 作业成本会计定义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采用精细化的思想以及多元化的因素对成本进行计算的方法,它是将企业进行运营时所产生的费用准确的分配到企业的每一个流程中。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的原理是:是以作业为基本单位,将产品消耗的作业转化成资源的浪费来计算作业所产生的成本。在实际的运用中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是对作业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第二层核算之后对作业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最后一层是利用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正确思想对作业所产生的成本进行优化,减少成本的浪费。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各作业成本进而计算产业成本的成本核算方法,亦可称作业成本会计。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先进的计算作业成本的方法,它主要是研究成本产生的前因和后果,它按照最有代表性的作业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核算,使得产品的成本有科学合理的计算依据。其次他通过对每一项作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使得直接将成本归于某项作业的比例大大的增加,而按照某一标准将成本归于某项作业的比例大幅度的下降,提高了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
2.2 成本动因理论
成本动因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某项作业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这项作业之后产生的成本,这里的成本就是指完成作业所消耗的资源。简单的说,成本动因就是指由于某种原因而进行作业最终导致资源的消耗造成成本的产生。例如:物流中运输一个箱子,它的成本动因是箱子的重量或者是车辆的行程数;银行为客户提供存款服务,它的成本动因是客户存款的次数[3];公司文员进行材料的处理,它的成本动因是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成本动因和作业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在选择成本动因是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成本动因和实际作业之间的关系,是指以数量为驱动因素的短期的成本变动因素,例如直接的人工的费用 ,直接的材料的费用;二是成本动因的计量性,是以作业量为驱动因素的长期的成本变动因素,它与作业量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例如生产计划的成本是由生产计划的批次来决定的,当期的生产计划的批次不一定能导致当期的生产计划成本的变化,因此长期的成本变动因素是一个相对固定的成本。作业的基本的驱动因素[4]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a) 生产的产品批次,它驱动了生产计划的制定、质检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管理材料的多少和调整设备的次数等成本的发生。
b) 收货的订单数量,它驱动了收货部门的成本。
c) 发货的订单数量,它驱动了发货部门的成本。
d) 供需及用户的订单数量,它驱动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成本。
成本动因以成本为依据一般分为三大类:执行动因、数量动因和强度动因。执行动因就是指执行作业产生成本的原因,一般是指执行作业的次数,例如处理订单的作业,其中成本动因就是指执行订单的次数。数量动因是指以作业的时间或者是其他数量为成本动因,例如对产品的包装作业就是以工人包装的小时数作为成本动因。强度动因是指将作业直接作为成本,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它不能以执行动因或者数量动因来对成本进行划分。例如安装作业时需要技术较高的,并且邀请外单位的专家或者是租用外单位的设备,这些作业工作时间集中,不能以一般的作业代之,应将成本直接归集到产品中去。
2.3 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
作业成本会计[5]是以作业为成本计算的对象,将生产资料和产品(或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考虑多元化的因素,将生产资料归集到各作业环节,提高产品成本核算的信息的准确性。其作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如下:
图1 作业成本会计的计算流程图
来源:自己整理编制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核心内容就是将资源耗费的成本划分到作业成本库中,然后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归集到最后的产品或是服务中[8]。
a)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价值,并且将资源价值归集到资源成本库[6]。
首先资源是指企业生产时所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