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公司绩效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的发展自始至终离不开农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快慢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益,中华名族赖以生存多年的农业发展体系从自给自足的的小农模式不断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们要走一条发展大农经济的道路,面向市场。农业上市公司是否更具有发展前景与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A股农林牧渔板块上市公司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总农林渔牧板块样本公司3年的业绩总得分进行样本分析,在这基础上对农业板块中的子行业样本公司业绩的3年均值再进一步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林牧渔板块样本公司年均绩效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渔业及农业类科技创新深加工型和传统粮食培育型的股份公司是农业上市公司成长的绩优选择。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 4
一、引言4
二、文献回顾5
(一)国外研究成果5
1.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研究5
2.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5
(二)国内研究成果5
1.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研究5
2.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6
三、研究设计7
(一)研究目标7
(二)研究内容7
(三)研究方法8
1.比较研究法8
2.因子分析法8
四、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分析9
(一)样本数据的获取9
(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描述性统计9
五、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分析12
(一)影响因素因子分析过程12
1.原始指标标准化处理 12
2.确定原始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 12
3.确定公因子数目和因子载荷矩阵 12
4.因子载荷矩阵旋转 13
5.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13
(二)农业上市公司总得分分析15
六、研究结论16
(一)结论一16
(二)结论二16
(三)结论三16
(四)结论四16
致谢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表118
表218
表318表419表519表620
表720
表821
表922表10 23
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便以农业大国著称世界,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农业越来越跟不上时代步伐,但农业一直以来作为我国最大、最根本的第一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国家立国之本,人民生存之本,也是社会安定之本。只有农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市场上有较为广阔的前景,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才能够日益进步。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在劳动力和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都呈现了下降趋势,不过这也不代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减弱。本文的研究着重于一方面利用20112013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索样本公司上市的绩效变化的趋势,为企业提供一个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尺度,有助于农业企业者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分析手段和模型来评价企业的绩效,目的在于对农业企业整体绩效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绩效影响因素的根源所在,为农业企业真正做到科学而全面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截止到2013年12月,由中国证券协会披露的中国上市公司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A股)有2680家(沪市973家,深市1613家),其中农、林、牧、渔板块类上市公司共有39家,成交总额与沪深两市的成交规模相距甚远,数量少、规模小,这与我国GDP中农业占9.8%的比重和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产业导向极不相称。我国近年来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农业作为民之根本农业公司数量上既有缩减,那么绩效对于一个农业上市公司的存续与发展更为重要,怎样更有效评价绩效,怎样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与总体上市公司绩效差距的问题,当下应当更为人关注。
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成果
1.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研究
已有的西方学者研究上市对公司绩效的研究已经证实公司上市后经营业绩一般是下降的。从股价表现看,Ritter(1994)[]发现首次发行上市和增发新股公司股价表现显著比其他公司差;Pagano(1998)[2]经过研究发现在美国、意大利的公司在公开上市发行后以会计指标衡量的经营业绩是下降的,但上市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4至5年内消失。Aharony, Lee和Wong(2000)[3]考察了我国B股及H股上市前后公司的收益变动模式,提出中国IPO公司进行收益管理的模式取决于该公司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在哪儿上市。总资产收益率中位数在上市前2年内逐渐上升并在IPO当年达到最高然后逐年下降。他们还发现与B股公司相比,H股公司上市后的资产报酬率(ROA)下降幅度较小。Foerster和Karolyi[4]则提到,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上市后3年的平均净利润比不在美国上市的同类公司低8%15%。
在不同上市地点的影响上,Xu和Wang(1997)[5]认为在上海上市的国有企业比在深圳上市的公司有更好的表现,但是Wilson Tong(2003)[6]的实证结果则认为两者没有太大差异。而在行业管制对绩效变化的影响上,Boubakri(1991)[7]认为政府有动机对管制性行业上不放松控制权, 以期获得与社会福利目标相一致的结果。Megginson(1994)[8]认为政府希望上市之后的国有企业在销售额上有提高。但Boycko(1996)[9]则指出,由于政府的行政性命令减少, 企业会从一个不经济的高产量回落到一个正常水准,因而上市之后的绩效表现会低于上市之前。
2.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Jensen和Meckling(1976)[10]认为上市后公司业绩下降原因主要可能有3方面。
第一,是委托代理问题。公司上市后企业创始人的所有权比例下降,并且股权趋向于分散,管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更加突出,因此代理成本上升。
第二,可归结为收益管理。首次公开上市的公司可能夸大上市前的业绩。
第三,公司创始人可能会根据公司以往业绩及市场情况选择上市时间。当公司过去3年的业绩非常好且预计不能维持的时候,当市场对该类公司的估值较高时,企业家往往愿意将自己的公司上市。
尽管上市使公司在融资方面多了一种选择,公司形象因上市而得以提升,但总的结果是上市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负的。
(二)国内研究成果
1.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相对于外国的学者多了很多创新的细节,但总体的绩效变化趋势结论基本相似,大部分认为公司上市之后的绩效表现差于上市之前,但仍有学者认为IP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很弱,IPO前后的绩效表现相差无几。
目录
摘要4
关键词4
Abstract4
Key words 4
一、引言4
二、文献回顾5
(一)国外研究成果5
1.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研究5
2.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5
(二)国内研究成果5
1.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研究5
2.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6
三、研究设计7
(一)研究目标7
(二)研究内容7
(三)研究方法8
1.比较研究法8
2.因子分析法8
四、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分析9
(一)样本数据的获取9
(二)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描述性统计9
五、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因素分析12
(一)影响因素因子分析过程12
1.原始指标标准化处理 12
2.确定原始变量是否适合于因子分析 12
3.确定公因子数目和因子载荷矩阵 12
4.因子载荷矩阵旋转 13
5.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13
(二)农业上市公司总得分分析15
六、研究结论16
(一)结论一16
(二)结论二16
(三)结论三16
(四)结论四16
致谢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表118
表218
表318表419表519表620
表720
表821
表922表10 23
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引言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便以农业大国著称世界,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农业越来越跟不上时代步伐,但农业一直以来作为我国最大、最根本的第一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国家立国之本,人民生存之本,也是社会安定之本。只有农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在市场上有较为广阔的前景,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才能够日益进步。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在劳动力和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都呈现了下降趋势,不过这也不代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减弱。本文的研究着重于一方面利用20112013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探索样本公司上市的绩效变化的趋势,为企业提供一个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尺度,有助于农业企业者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分析手段和模型来评价企业的绩效,目的在于对农业企业整体绩效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绩效影响因素的根源所在,为农业企业真正做到科学而全面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截止到2013年12月,由中国证券协会披露的中国上市公司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A股)有2680家(沪市973家,深市1613家),其中农、林、牧、渔板块类上市公司共有39家,成交总额与沪深两市的成交规模相距甚远,数量少、规模小,这与我国GDP中农业占9.8%的比重和国家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产业导向极不相称。我国近年来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农业作为民之根本农业公司数量上既有缩减,那么绩效对于一个农业上市公司的存续与发展更为重要,怎样更有效评价绩效,怎样改善农业上市公司绩效与总体上市公司绩效差距的问题,当下应当更为人关注。
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成果
1.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研究
已有的西方学者研究上市对公司绩效的研究已经证实公司上市后经营业绩一般是下降的。从股价表现看,Ritter(1994)[]发现首次发行上市和增发新股公司股价表现显著比其他公司差;Pagano(1998)[2]经过研究发现在美国、意大利的公司在公开上市发行后以会计指标衡量的经营业绩是下降的,但上市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4至5年内消失。Aharony, Lee和Wong(2000)[3]考察了我国B股及H股上市前后公司的收益变动模式,提出中国IPO公司进行收益管理的模式取决于该公司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在哪儿上市。总资产收益率中位数在上市前2年内逐渐上升并在IPO当年达到最高然后逐年下降。他们还发现与B股公司相比,H股公司上市后的资产报酬率(ROA)下降幅度较小。Foerster和Karolyi[4]则提到,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上市后3年的平均净利润比不在美国上市的同类公司低8%15%。
在不同上市地点的影响上,Xu和Wang(1997)[5]认为在上海上市的国有企业比在深圳上市的公司有更好的表现,但是Wilson Tong(2003)[6]的实证结果则认为两者没有太大差异。而在行业管制对绩效变化的影响上,Boubakri(1991)[7]认为政府有动机对管制性行业上不放松控制权, 以期获得与社会福利目标相一致的结果。Megginson(1994)[8]认为政府希望上市之后的国有企业在销售额上有提高。但Boycko(1996)[9]则指出,由于政府的行政性命令减少, 企业会从一个不经济的高产量回落到一个正常水准,因而上市之后的绩效表现会低于上市之前。
2.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
Jensen和Meckling(1976)[10]认为上市后公司业绩下降原因主要可能有3方面。
第一,是委托代理问题。公司上市后企业创始人的所有权比例下降,并且股权趋向于分散,管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更加突出,因此代理成本上升。
第二,可归结为收益管理。首次公开上市的公司可能夸大上市前的业绩。
第三,公司创始人可能会根据公司以往业绩及市场情况选择上市时间。当公司过去3年的业绩非常好且预计不能维持的时候,当市场对该类公司的估值较高时,企业家往往愿意将自己的公司上市。
尽管上市使公司在融资方面多了一种选择,公司形象因上市而得以提升,但总的结果是上市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负的。
(二)国内研究成果
1.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绩效变化的研究
国内学者的研究相对于外国的学者多了很多创新的细节,但总体的绩效变化趋势结论基本相似,大部分认为公司上市之后的绩效表现差于上市之前,但仍有学者认为IP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很弱,IPO前后的绩效表现相差无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