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r&d投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

公司治理对r&d投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20200112195511]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R&D投入;企业绩效;公司治理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相关概念界定 3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5
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5
2.2 文献评述 6
第3章 公司治理、R&D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8
3.1 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 8
3.2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9
3.3公司治理对R&D投入的影响 11
3.4.R&D投入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影响 12
第4章 结论 14
4.1 研究结论 14
4.2 政策上的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1.1国际背景
目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正在推动经济的发展。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获得国际竞争优势,加大R&D投入成为许多国家的一致选择。同样,对于企业来说,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企业如果要在竞争中获得生存,谋求发展和强大,技术创新必不可少,成为决定企业的成败的关键因素。全面地、理性地、客观地来认识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视为科技和经济的一体化过程。强调技术的同时才能强调经济的发展,实现1+1>2的有机整体。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谈到技术创新自然会提到R&D投入,加大R&D投入,更有助于企业进行自主和创新。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研究企业技术创新并加大R&D投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球R&D投入概览:第一、新兴经济体的技术实力提升,如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印尼,泰国,墨西哥,越南等国的R&D投入在快速地增加。第二、发达经济体正在逐渐失去技术优势。美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生产能力,整体研发,技术和知识产权等要素已经发生了转移,转移到新兴经济体上。第三、能源使得新技术机遇与风险并存,发达国家以及经济体比其他国家消耗更多能源。第四、更新快速的技术创新周期使得新经济体无法较好地适应,在电子和集成产业上反映十分明显,新兴经济体很难适应这种更新快速的技术创新周期。
1.1.2国内背景
中国的未来同样要寄希望于技术 创新,而创新的未来要靠新的制度供给,更要靠不断的改革。如今国内外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日近升温,尽管对于这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特点、趋势,人们存在不同观点,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以,如今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他们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加快推广和发展,改变制造业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和生产方式,从而使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进而改变各国之间的产业竞争的优势。为了抓住机遇,应对影响和挑战,需要加快创新我国的相关体制机制,进而实现以新的制度供给来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目前有两种划分,一种是杰里米·里夫的划分,第一次按照蒸汽机 、印刷 术,第二次内燃机 ,第三次新能源 互联网。另一种是经济学人,按照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分析的标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 生产,第二次是流水生产线,第三次是制造业数字化。从新的特征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生产工艺的数字化,二是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三是新材料 高性能化,四是新能源 利用的网络 化。所突破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 物联网 和云计算 技术,生物 医药 ,和太空、海洋开发等方面。
近十年来人们使用手机 的发展变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能适应形势,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创新,不仅仅是产能过剩的问题,会带来极大的浪费。比如十年前是摩托罗拉,其后是诺基亚,再后来是苹果 、三星,现在崛起的华为、小米。如此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不能过于乐观,更需要加快升级换代的步伐,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更好的应对,发挥传统产业优势。使中国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体系不要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今天讨论的主题互联网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这种情况下,中国这种产业升级的模式必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很好的去应对,可以做几方面的思考。
中国要强化制造业立国,实体经济立国的基本的理念,过去这一二十年,消费立国,金融立国,虚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首先我们从理念方面,必须树立制造业立国、实体经济立国,把高端人才的培养作为第一位。第二、“十三五”规划中应该明确加大创新的投入,2012年我国创新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97%,2014年占到2.1%,而世界上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俄国、以色列等都在3%以上。所以,我们建议“十三五”以后,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把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加强和韩国、以色列的合作,创新相关的体制、机制,从而在创新的领域要实现政府市场双到位,国企民企双进步,来综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主体竞争力。第三、据前面的分析,选择适当的领域,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支持技术的创新。第四、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中国发展至今,以后到了必须靠创新来推动的阶段。靠模仿、仿制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五,在不违背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制定更好的制度,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提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35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