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迎来了牛市也回到了熊市。在牛市之中的“打新”热潮则是更为火爆,IPO的高抑价率让投资者趋之若鹜,在学术界也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12年12月2日-2015年12月2日这三年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了网上发行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等六个解释变量,用超额收益率衡量IPO抑价率,构建回归模型,主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网上发行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这两个因素对IPO抑价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最后,在得出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要想降低IPO抑价率需从投资者、管理者、上市公司等方面多管齐下,这样才能促使创业板新股更好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关于IPO抑价的研究2
1.信息不对称理论 2
2.信息对称理论3
3.投资者情绪及行为的理论研究3
(二)国内关于IPO抑价的研究4
1.制度性抑价4
2.投资者类型与投资行为4
3.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5
三、研究设计5
(一)IPO抑价的衡量5
(二)统计变量的设定及研究假设5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四)研究模型6
四、创业版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6
(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7
(三)逐步回归分析8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1
五、创业板IPO抑价的结论与建议12
(一)结论12
(二)建议12
致谢12
参考文献 13
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自2009年我国创业板创立以来,创业板的“打新”热潮就一直“高烧不退”。这样一个现象我们既可以看到令人欣慰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令人担忧的一面。令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欣慰的是,创业板当初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些中小企业筹资融资难的问题,在成立至今的第九个年头里,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了创业板的成立给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带来的红利,很多企业依靠创业板带来的资金做大做强,成为行业标杆。另外,创业板本身的成就也足够令人瞩目,从深圳交易所查到的信息可知,截止至2016年9月底,创业板总股本为2542.22亿股,平均市盈率达到75.71倍,这样的市场规模令人振奋,对整个市场的资金配置和调控也是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创业板的存在也丰富了他们的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的理财方式。但是投资者在从创业板中收获大量红利后,“迷恋”上了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更多地产生了投机而不是投资的心理,IPO的高抑价现象便是创业板令人担忧的存在。
要了解IPO抑价,首先要理解一下IPO的含义,IPO就是指首次公开募股,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IPO就是特指首次这样一个时间点。而IPO抑价则是指发行第一天的收盘价远高于当初的定价(发行价),这样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超额回报率,引发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其中,产生对新股发行一种执着的投资心理,从而导致一级和二级市场资金配置的失衡,甚至引发市场的动乱和不稳定,对于创业板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本文认为对于IPO抑价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我们广大投资者而言,进行股票投资的很多都是中小投资者,在股价被炒到崎高的情况下风险也是被乘以数量级的在放大,一旦被大机构投资者操控,最终损失的还是中小投资者。所以,研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呼吁理性投资,对于降低IPO抑价率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对于企业而言,股价的大起大落,不合理的波动终究会导致企业的信誉受损,降低市场价值,会影响到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因此,IPO抑价回归正常区间才是对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三是对于创业板自身,IPO抑价率的降低更有助于创业板履行好帮中小企业“减负”的职责,广而言之,有助于下好经济发展这盘大棋。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IPO抑价的研究
对于IPO抑价的研究,国外开始的比较早,也形成了比较多的派别,根据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本文将国外的研究分成了三个主要类别,分别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对称理论和投资者情绪及行为的理论研究。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的传导主要在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该理论的研究者认为这三者中的任意两者之间或者是任意一者内部的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都会导致IPO抑价情况的产生,具体又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发行人和承销商之间
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是委托代理理论。Baron(1982)提出,由于发行人和承销商之间的利益计算不完全对等,承销商在承销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倾向于用较低的市场价格向投资者出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造成的后果是IPO抑价率的走高。
(2)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
发行人明显会比投资者知晓更多的信息,不管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发行人会故意省略对发行不利的信息,向投资者传达的更多的是利好消息,从而鼓励投资者们踊跃购买,容易造成IPO抑价率的提高,这也就是Allen & Faulhaber(1989)提出的信号理论的主要内容。
DD Bergh, BL Connelly, DJK Jr & MS Lu(2014)对组织内的个体参与者使用不完整和不对称分布的信息做出选择进行研究。这个理论的主要预测机制是“分离均衡”,研究发现信号成为众多企业行为者解释和行动的一个刺激。
(3)信息不对称存在于承销商与投资者之间
Benveniste & Spindt(1989)提出的市场信息收集假说认为投资者比承销商更具信息优势,更了解一些市场的潜在需求。所以,承销商以抑价作为成本向投资者进行询价,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避免搭便车现象的产生,以此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而提供信息的投资者也会获得较低的发行价格,实现双赢。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关于IPO抑价的研究2
1.信息不对称理论 2
2.信息对称理论3
3.投资者情绪及行为的理论研究3
(二)国内关于IPO抑价的研究4
1.制度性抑价4
2.投资者类型与投资行为4
3.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5
三、研究设计5
(一)IPO抑价的衡量5
(二)统计变量的设定及研究假设5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四)研究模型6
四、创业版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6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6
(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7
(三)逐步回归分析8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1
五、创业板IPO抑价的结论与建议12
(一)结论12
(二)建议12
致谢12
参考文献 13
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自2009年我国创业板创立以来,创业板的“打新”热潮就一直“高烧不退”。这样一个现象我们既可以看到令人欣慰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令人担忧的一面。令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欣慰的是,创业板当初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些中小企业筹资融资难的问题,在成立至今的第九个年头里,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了创业板的成立给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带来的红利,很多企业依靠创业板带来的资金做大做强,成为行业标杆。另外,创业板本身的成就也足够令人瞩目,从深圳交易所查到的信息可知,截止至2016年9月底,创业板总股本为2542.22亿股,平均市盈率达到75.71倍,这样的市场规模令人振奋,对整个市场的资金配置和调控也是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创业板的存在也丰富了他们的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的理财方式。但是投资者在从创业板中收获大量红利后,“迷恋”上了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更多地产生了投机而不是投资的心理,IPO的高抑价现象便是创业板令人担忧的存在。
要了解IPO抑价,首先要理解一下IPO的含义,IPO就是指首次公开募股,企业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IPO就是特指首次这样一个时间点。而IPO抑价则是指发行第一天的收盘价远高于当初的定价(发行价),这样会给投资者带来极大的超额回报率,引发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其中,产生对新股发行一种执着的投资心理,从而导致一级和二级市场资金配置的失衡,甚至引发市场的动乱和不稳定,对于创业板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本文认为对于IPO抑价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我们广大投资者而言,进行股票投资的很多都是中小投资者,在股价被炒到崎高的情况下风险也是被乘以数量级的在放大,一旦被大机构投资者操控,最终损失的还是中小投资者。所以,研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呼吁理性投资,对于降低IPO抑价率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对于企业而言,股价的大起大落,不合理的波动终究会导致企业的信誉受损,降低市场价值,会影响到企业的中长期发展,因此,IPO抑价回归正常区间才是对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三是对于创业板自身,IPO抑价率的降低更有助于创业板履行好帮中小企业“减负”的职责,广而言之,有助于下好经济发展这盘大棋。
二、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IPO抑价的研究
对于IPO抑价的研究,国外开始的比较早,也形成了比较多的派别,根据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本文将国外的研究分成了三个主要类别,分别是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对称理论和投资者情绪及行为的理论研究。
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的传导主要在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该理论的研究者认为这三者中的任意两者之间或者是任意一者内部的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都会导致IPO抑价情况的产生,具体又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发行人和承销商之间
这种情况下提出的是委托代理理论。Baron(1982)提出,由于发行人和承销商之间的利益计算不完全对等,承销商在承销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会倾向于用较低的市场价格向投资者出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造成的后果是IPO抑价率的走高。
(2)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
发行人明显会比投资者知晓更多的信息,不管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信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发行人会故意省略对发行不利的信息,向投资者传达的更多的是利好消息,从而鼓励投资者们踊跃购买,容易造成IPO抑价率的提高,这也就是Allen & Faulhaber(1989)提出的信号理论的主要内容。
DD Bergh, BL Connelly, DJK Jr & MS Lu(2014)对组织内的个体参与者使用不完整和不对称分布的信息做出选择进行研究。这个理论的主要预测机制是“分离均衡”,研究发现信号成为众多企业行为者解释和行动的一个刺激。
(3)信息不对称存在于承销商与投资者之间
Benveniste & Spindt(1989)提出的市场信息收集假说认为投资者比承销商更具信息优势,更了解一些市场的潜在需求。所以,承销商以抑价作为成本向投资者进行询价,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避免搭便车现象的产生,以此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而提供信息的投资者也会获得较低的发行价格,实现双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