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研究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日益繁荣昌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及时性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重视程度也是不断提高。及时披露的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有效的决策,也可以帮助投资者来预测企业的经营业绩。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减少了信息在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不对称性,同时向外界传达一种积极信号,吸引现在投资者。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相关理论1
(一)会计信息质量理论1
(二)及时性和其他质量特征的关系及存在问题1
1.及时性与相关性 1
2.及时性与可靠性 1
3.信息披露及时性存在的问题 2
4.小结 2
二、文献综述2
(一)公司规模因素2
(二)消息类型因素3
(三)审计意见因素3
(四)公司治理因素3
三、研究基础3
(一)及时性的定义3
(二)各个因素对及时性的影响4
四、研究设计4
(一)研究假设4
1.公司规模与信息披露及时性(假设1) 4
2.每股收益与信息披露及时性(假设2) 4
3.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及时性(假设3) 5
(二)模型5
(三)样本数据5
五、实证研究5
(一)描述性统计5
(二)相关性分析6
(三)共线性诊断与回归分析6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7
(一)研究结论7
(二)相关建议7
七、不足7
致谢7
参考文献7
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日益繁荣昌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及时性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重视程度也是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及时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有效决策,,能够降低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券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性。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使得潜在的投资者愿意投资公司,这样就提高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效益高的公司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源。
所以,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资产以及每股收益与之显著相关,但是董事会规模对此没有影响。
最后,根据结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相关理论
(一)会计信息质量理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的主要的质量特征,同时指出信息披露不适当的拖延会影响信息的相关性,严重时甚至会失去相关性。而在我国,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将及时性作为关键性的质量特征,不及时的披露会影响相关信息的相关性,严重时甚至会因为滞后的信息决策导致公司在市场上全盘竞争的失利。
(二)及时性与其他质量特征的关系及存在问题
1、及时性与相关性
及时性与相关性休戚相关,如果一家企业披露真实但是“年代久远”的信息,不能满足时下各种信息需求者的需求,那么这样的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也就没有了意义,更无所言谓“相关性”。国际会计准则也有提到这一点。
2、及时性与可靠性
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可靠性这一标准,并不是要求百分之百的绝对精确,而是要达到基本可靠即可,过分追求可靠性是会大大降低信息及时性的。在现在的市场竞争和投资当中,局势变化仅在毫秒之间,很多信息只有及时披露才能为需求者所用,如果过分追求可靠性而忽略了及时性,那么即使公布出十分精准的信息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也严重损害了信息的有效性以及有用性。
3、信息披露及时性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后发现,市场上的投资者已经将信息的及时性与信息的真实性看待地同等重要。
然而,我国的相关制度比较松弛,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时间范围要求比较宽松,留下较大的认为操作空间,导致我国市场上许多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临时信息披露均不及时,从而带来了很多影响。
那么,首先及时性的缺乏导致各方信息需求者不能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对一些情况进行分析预测,而分析预测的信息基础并不牢固和可靠,这样就导致很多投资者、决策者做出的投资或者决策等存在较大偏差;
其次,会计信息将无法起到其基本作用,其效果和地位都大打折扣。
再次,使得一些意图捏造虚假信息的公司具备了相关时间条件,这点上存在很大时间监管漏洞,很容易扰乱市场秩序,促使不公平,加剧矛盾;
又次,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因为“过期”的财务信息致使相关机构不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公司相关动向,为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4、总结
针对以上,及时性联动其他的会计信息特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笔者尝试对此研究,并且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公司规模对及时性影响的意见
Gilvoly(1982)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企业资产多少与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关系,结果证明上市企业资产规模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成正比。
程小可 (2002)等通过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规模越大,信息披露越晚。
齐伟山和欧阳令南(2005)根据企业内控制度、股权结构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中,影响企业财务年报披露时滞的关键因素,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同样认为: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时滞与企业资产规模成正比。
王建玲和张天西(2005)选择相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时滞作为衡量及时性的标准,研究公司规模等因素在其中的影响,最后得出的结果任然证明了公司的资产规模的确对及时性有很大影响。,
朱晓婷(2006)在研究之后发现,公司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因为在各地有比较多的子公司,而各个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和会计处理都比较难以协调,对及时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的信息披露时滞比较大,而小公司则恰好相反,比较小的公司规模使得小公司有比较高的效率,信息披露反而比较及时。
纵观国内外文献不难发现,中国的大多数学者和国外学者的关于上市公司规模对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国外学者认为大规模的企业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人才软实力,所以在信息披露上面更加具有及时性。而我国的大多学者则据此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两者的差别在于我国与外国的上市公司股权分布的迥异,因此造成了这样的差别。所以本文选取我国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那么一定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我国的一些特殊性纳入考虑之中。
(二)关于消息类型对及时性影响的研究
Kross 和 Sehroeder(1984)将企业的实际盈余与预期盈余的情况进行一个比较,当实际出盈余比较高,就将之定义为“好消息”,否则的话就定义为“坏消息”。研究发现,相比较而言,“好消息”的企业会较早披露信息。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相关理论1
(一)会计信息质量理论1
(二)及时性和其他质量特征的关系及存在问题1
1.及时性与相关性 1
2.及时性与可靠性 1
3.信息披露及时性存在的问题 2
4.小结 2
二、文献综述2
(一)公司规模因素2
(二)消息类型因素3
(三)审计意见因素3
(四)公司治理因素3
三、研究基础3
(一)及时性的定义3
(二)各个因素对及时性的影响4
四、研究设计4
(一)研究假设4
1.公司规模与信息披露及时性(假设1) 4
2.每股收益与信息披露及时性(假设2) 4
3.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及时性(假设3) 5
(二)模型5
(三)样本数据5
五、实证研究5
(一)描述性统计5
(二)相关性分析6
(三)共线性诊断与回归分析6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7
(一)研究结论7
(二)相关建议7
七、不足7
致谢7
参考文献7
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实证研究
引言
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日益繁荣昌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而及时性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重视程度也是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及时披露可以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有效决策,,能够降低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券交易中信息的不对称性。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使得潜在的投资者愿意投资公司,这样就提高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得效益高的公司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源。
所以,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资产以及每股收益与之显著相关,但是董事会规模对此没有影响。
最后,根据结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一、相关理论
(一)会计信息质量理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是财务报表的主要的质量特征,同时指出信息披露不适当的拖延会影响信息的相关性,严重时甚至会失去相关性。而在我国,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将及时性作为关键性的质量特征,不及时的披露会影响相关信息的相关性,严重时甚至会因为滞后的信息决策导致公司在市场上全盘竞争的失利。
(二)及时性与其他质量特征的关系及存在问题
1、及时性与相关性
及时性与相关性休戚相关,如果一家企业披露真实但是“年代久远”的信息,不能满足时下各种信息需求者的需求,那么这样的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也就没有了意义,更无所言谓“相关性”。国际会计准则也有提到这一点。
2、及时性与可靠性
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可靠性这一标准,并不是要求百分之百的绝对精确,而是要达到基本可靠即可,过分追求可靠性是会大大降低信息及时性的。在现在的市场竞争和投资当中,局势变化仅在毫秒之间,很多信息只有及时披露才能为需求者所用,如果过分追求可靠性而忽略了及时性,那么即使公布出十分精准的信息也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也严重损害了信息的有效性以及有用性。
3、信息披露及时性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后发现,市场上的投资者已经将信息的及时性与信息的真实性看待地同等重要。
然而,我国的相关制度比较松弛,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时间范围要求比较宽松,留下较大的认为操作空间,导致我国市场上许多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临时信息披露均不及时,从而带来了很多影响。
那么,首先及时性的缺乏导致各方信息需求者不能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对一些情况进行分析预测,而分析预测的信息基础并不牢固和可靠,这样就导致很多投资者、决策者做出的投资或者决策等存在较大偏差;
其次,会计信息将无法起到其基本作用,其效果和地位都大打折扣。
再次,使得一些意图捏造虚假信息的公司具备了相关时间条件,这点上存在很大时间监管漏洞,很容易扰乱市场秩序,促使不公平,加剧矛盾;
又次,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因为“过期”的财务信息致使相关机构不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公司相关动向,为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4、总结
针对以上,及时性联动其他的会计信息特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笔者尝试对此研究,并且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公司规模对及时性影响的意见
Gilvoly(1982)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企业资产多少与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关系,结果证明上市企业资产规模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成正比。
程小可 (2002)等通过研究认为,上市公司规模越大,信息披露越晚。
齐伟山和欧阳令南(2005)根据企业内控制度、股权结构等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中,影响企业财务年报披露时滞的关键因素,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同样认为: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时滞与企业资产规模成正比。
王建玲和张天西(2005)选择相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披露时滞作为衡量及时性的标准,研究公司规模等因素在其中的影响,最后得出的结果任然证明了公司的资产规模的确对及时性有很大影响。,
朱晓婷(2006)在研究之后发现,公司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因为在各地有比较多的子公司,而各个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和会计处理都比较难以协调,对及时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的信息披露时滞比较大,而小公司则恰好相反,比较小的公司规模使得小公司有比较高的效率,信息披露反而比较及时。
纵观国内外文献不难发现,中国的大多数学者和国外学者的关于上市公司规模对信息披露及时性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国外学者认为大规模的企业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优秀的人才软实力,所以在信息披露上面更加具有及时性。而我国的大多学者则据此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两者的差别在于我国与外国的上市公司股权分布的迥异,因此造成了这样的差别。所以本文选取我国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那么一定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我国的一些特殊性纳入考虑之中。
(二)关于消息类型对及时性影响的研究
Kross 和 Sehroeder(1984)将企业的实际盈余与预期盈余的情况进行一个比较,当实际出盈余比较高,就将之定义为“好消息”,否则的话就定义为“坏消息”。研究发现,相比较而言,“好消息”的企业会较早披露信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