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20200105134106]
上市公司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上市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数量不断的增多,审计活动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由于公司管理层人员滥用权利,满足一己私欲、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经济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也不够完善等原因,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欺诈案件,损害了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导致他们不敢投资,资本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同时多家涉及到业务往来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信誉危机。因此预防和控制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只能够控制它。本文以三峡新材财务造假事件作为案例分析,试图通过上市公司内外部因素研究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再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目 录
1 引言1
2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概述 1
2.1 审计风险含义 1
2.2 审计风险基本特征 2
2.3 审计风险的影响3
3 审计风险的种类 4
3.1 根据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分类 4
3.2 根据审计风险管理分类‥‥ 6
3.3 根据审计风险内容分类 6
4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7
4.1 经济环境 7
4.2 法律环境 7
4.3 行业监管环境 7
4.4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8
4.5 审计方法存在缺陷8
4.6 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8
5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控制措施9
5.1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9
5.2 改革审计方法9
5.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9
5.4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10
5.5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10
5.6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10
6 案例分析--以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1
6.1 案例背景11
6.2 三峡新材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11
6.3 审计启示与建议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毕业论文 第 1 页 共17页
1 引言
上市公司是推进现代化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主体在资源配置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纵观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上市公司相继爆发的财务造假案件,如我国深圳“原野”事件、山东“石油大明”事件、美国“安然”事件、“施乐”事件等,让审计失败问题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导致众多投资者和雇员的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一度致使整个资本市场陷入信任危机。相关的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也因此遭到责罚,一时间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不断涌现。如何控制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减轻审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整个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审计风险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审计风险的影响出发,重点讨论审计风险的种类,并结合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试图找出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2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概述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由国家相关的部门准许在证券交易所 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具有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特性:如股东人数的广泛性、股票发行让渡的自由性、股票份额的均等性、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性。
上市后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从资本市场获取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产负债率大大降低,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获得长期融资渠道,并借此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盈利空间。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财务体系,对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上市也有一定的负面之处,比如上市公司需要公开财务相关信息,高层管理人员为隐瞒公司运行不畅的事实,可能会增加审计风险的发生。
2.1 审计风险含义
审计风险是由审计与风险两个概念组成的。将风险概念引入审计学,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使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由被动变成主动认识,由
毕业论文 第 2 页 共 17 页
被动控制审计风险变成主动控制[1]。审计风险是一种与审计职业相联系的风险。审计人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接受法律法规的制约,一旦违反法规,就会遭受到严酷的惩罚,造成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发表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问题,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表述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审计人员以为会计报表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没有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准确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或者是审计人员没有察觉到被审查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是错误的财务会计信息,但实际上是正确的。
2.2 审计风险基本特征
2.2.1 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采用抽样方法进行审计,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 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检测,并根据测试后的结果,推断出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但是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会有一些误差,这种误差一般很难完全消除,只能加以控制[2]。通过研究发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内改变审计风险发生的条件,减少审计风险带来的损失,不可能完全地将审计风险消除。
2.2.2 潜在性
审计责任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基础,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时不受任何的约束,不对工作结果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就不会产生审计风险,也就决定了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如果审计人员发生了偏离客观事实的行为,但没有对社会、经济主体产生不良的影响,没有引发相应的审计责任,那么这种风险只会停留在潜在阶段,不会转化成现实中风险。审计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之后通过验证才能体现出来,假如这种错误被人们无意中接受,即不再需要进行验证,则本来应该承担的责任或遭受的损失实际没有成为现实。因此,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它是否出现、何时出现取决于审计业务的内容、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以及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大众对审计风险的认知程度,它对审计人员造成某种损失有一个渐近的过程。
毕业论文 第 3 页 共 17 页
2.2.3 普遍性
审计风险是通过审计结论和预期的偏差来表现,这种偏差与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产生审计风险。因此,什么样的审计工作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从整体看来,审计风险产生的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重大的财务过失、对业务的错误评估、业务的复杂程度、财务状况不佳、审计方法不完善等。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发生。因此,控制上述各种审计风险产生的因素可以有效的控制最终的审计风险。
上市公司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上市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数量不断的增多,审计活动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由于公司管理层人员滥用权利,满足一己私欲、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经济及相关的法律制度也不够完善等原因,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欺诈案件,损害了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导致他们不敢投资,资本市场一度陷入混乱。同时多家涉及到业务往来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信誉危机。因此预防和控制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只能够控制它。本文以三峡新材财务造假事件作为案例分析,试图通过上市公司内外部因素研究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再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控制措施
目 录
1 引言1
2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概述 1
2.1 审计风险含义 1
2.2 审计风险基本特征 2
2.3 审计风险的影响3
3 审计风险的种类 4
3.1 根据审计风险构成要素分类 4
3.2 根据审计风险管理分类‥‥ 6
3.3 根据审计风险内容分类 6
4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7
4.1 经济环境 7
4.2 法律环境 7
4.3 行业监管环境 7
4.4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8
4.5 审计方法存在缺陷8
4.6 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8
5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控制措施9
5.1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9
5.2 改革审计方法9
5.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9
5.4 加强行业监管力度10
5.5 完善法律制度体系10
5.6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10
6 案例分析--以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1
6.1 案例背景11
6.2 三峡新材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11
6.3 审计启示与建议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毕业论文 第 1 页 共17页
1 引言
上市公司是推进现代化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作为经济主体在资源配置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纵观近几年来国内外许多上市公司相继爆发的财务造假案件,如我国深圳“原野”事件、山东“石油大明”事件、美国“安然”事件、“施乐”事件等,让审计失败问题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导致众多投资者和雇员的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一度致使整个资本市场陷入信任危机。相关的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也因此遭到责罚,一时间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诉讼不断涌现。如何控制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减轻审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整个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审计风险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审计风险的影响出发,重点讨论审计风险的种类,并结合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造假案例,试图找出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控制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
2 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概述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
上市后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从资本市场获取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产负债率大大降低,为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获得长期融资渠道,并借此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盈利空间。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建立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财务体系,对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上市也有一定的负面之处,比如上市公司需要公开财务相关信息,高层管理人员为隐瞒公司运行不畅的事实,可能会增加审计风险的发生。
2.1 审计风险含义
审计风险是由审计与风险两个概念组成的。将风险概念引入审计学,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使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由被动变成主动认识,由
毕业论文 第 2 页 共 17 页
被动控制审计风险变成主动控制[1]。审计风险是一种与审计职业相联系的风险。审计人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接受法律法规的制约,一旦违反法规,就会遭受到严酷的惩罚,造成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发表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问题,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表述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审计人员以为会计报表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没有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准确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情况,或者是审计人员没有察觉到被审查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误;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是错误的财务会计信息,但实际上是正确的。
2.2 审计风险基本特征
2.2.1 客观性
现代审计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采用抽样方法进行审计,即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
2.2.2 潜在性
审计责任
毕业论文 第 3 页 共 17 页
2.2.3 普遍性
审计风险是通过审计结论和预期的偏差来表现,这种偏差与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产生审计风险。因此,什么样的审计工作都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审计风险,并会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从整体看来,审计风险产生的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重大的财务过失、对业务的错误评估、业务的复杂程度、财务状况不佳、审计方法不完善等。因此,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发生。因此,控制上述各种审计风险产生的因素可以有效的控制最终的审计风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