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备契约信任养老服务ppp项目控制权配置
我国从2000年起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时各个经济体都面临的压力,如何为养老服务项目筹集到所需资金是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政策支持创新项目即PPP模式,让社会中散落的民间资金进入投资养老服务项目。有学者认为PPP模式的核心是公私部门之间控制权的最优配置,公共项目公私合作的实质是项目控制权的合作。其中影响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从不完备契约视角出发,研究信任对PPP控制权的配置影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PPP 模式下合作双方的收益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信任通过降低成本,从而影响控制权的配置。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信任,养老服务PPP项目,不完备契约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阐述 1
2.1 信任的基本含义 1
2.2 控制权配置的基本含义 2
2.3 养老服务项目的基本含义 2
2.4 PPP项目的基本含义 3
2.5 不完备契约的基本含义 4
3 养老服务PPP项目的控制权配置研究现状 4
3.1 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 5
3.2 现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7
4 养老服务PPP项目信任的动态演化 8
4.1 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8
4.2 信任的动态演化过程 9
5 收益、成本与信任之间的模型构建 10
5.1 基本模型设定 10
5.2 模型求解 11
6 结果分析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1]。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庞大,也呈现出高龄化和空巢化的特点,因此,我国的经济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带来了又一个巨大的压力,即社会养老。
面对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多的现状,2013年我国国务院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养老服务项目[2]。我国财政部在2014年下半年也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3]。我国居民由于受到传统养老思维的影响,现实中的养老服务机构在总体运作和收益上并不乐观,从而导致PPP项目并未在养老服务业推广开来,此时如果民间资本投资进入到养老服务项目就要应对非常大的风险[4]。PPP项目模式中还存在控制权如何配置的问题,公私部门双方控制权的最优配置很难达成一致,造成项目合作效率的低下,PPP项目无法很好的完成。
影响控制权配置的因素有很多,在不完备契约的基础上,很多经典模型的提出,如GHM模型、HSV模型和FM模型等,为研究PPP项目控制权奠定理论基础。BG理论模型在之前的经典理论中又有创新,在研究影响因素时不仅从合作方类型和产出产品属性出发,还考虑了产品的公共程度对控制权配置产生的影响[5]。但是,在PPP项目发展过程中,为了发挥PPP项目的优势,让公私部门更好的合作下去,双方部门的互相信任十分有必要,因此信任对控制权的配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社会资本能够参与到养老服务业当中,本文将从信任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信任对养老服务PPP项目的控制权如何配置,从而达到对养老服务PPP项目较快发展的意义。
2 相关概念阐述
2.1 信任的基本含义
针对信任的基本含义,不同学科领域的定义有所差别。在社会学家看来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社会性。心理学家认为信任是一种心理判断,关注的重点则是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而经济学家认为信任是一种理性的计算,出于利益考虑主要影响交易成本。张喆(2008)[6]提出信任是一种预期,就是合作双方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机会主义而不产生对对方不利行为的一种想法。杜亚灵(2012)认为信任在双方合作时可以对已签订不完备的正式契约起到补充效果,降低正式契约的刚性,打破交易双方壁垒分明、思维对抗的合作状态[7]。
虽然目前大家对于信任还未达成统一的含义,但是很多学者都赞同信任定义的关键是对他人积极的预期以及愿意接受机会主义的风险。良好的信任合作是双赢局面的需要,同时也是合作维持顺利继续的基础。
2.2 控制权配置的基本含义
控制权最早起源于企业控制权或者公司控制权。上市公司通常有很多股东,由于股东的数目很多导致管理影响非常分散。虽然这些股东在法律程度上承认他们对公司的决策可以产生影响,但是他们却不经常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活动,因此缺少作出决定所必须的信息,所以事实上这些股东并不能实在的对公司的决策活动发生有效实质的影响,他们的控制权就逐渐成为名义上的控制权。尤其是当出现没有办法将所有事项都列进契约时,股东就存在着被对方敲竹杠的危险。因此,公司在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保证准时传递消息和有效进行决策,便要求公司合理安排好控制权的配置问题。
在现代企业中,一些分散的小股东比较愿意将自己的控制权交给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控股股东,这样控股的股东便对公司拥有了绝对控股权。大股东需要将小股东交于他们的控制权高效正确的利用起来,能够有一个可以保护小股东的法律环境,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大股东通过自己手中的绝对控制权而去侵害分散股东的权力和收益。
2.3 养老服务项目的基本含义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政府大力引导和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且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吴玉韶(2014)老年人服务需求涵盖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包含内容多,涉及领域广[8]。张郧(2015)[9] 认为养老产业的核心就是养老服务项目,它是在保证老人们在原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而专门提供的一种生活服务,养老服务于其他服务相比,不管是服务的质量还是要求都有它不一样的地方。养老服务既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如衣食住行、日常照料等,又有满足老年人健康需要的护理服务也医疗服务,还包含可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领域。养老服务为国家经济在迅速发展、带动消费、稳定就业产生效应,解决国家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概念阐述 1
2.1 信任的基本含义 1
2.2 控制权配置的基本含义 2
2.3 养老服务项目的基本含义 2
2.4 PPP项目的基本含义 3
2.5 不完备契约的基本含义 4
3 养老服务PPP项目的控制权配置研究现状 4
3.1 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 5
3.2 现有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7
4 养老服务PPP项目信任的动态演化 8
4.1 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8
4.2 信任的动态演化过程 9
5 收益、成本与信任之间的模型构建 10
5.1 基本模型设定 10
5.2 模型求解 11
6 结果分析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1]。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庞大,也呈现出高龄化和空巢化的特点,因此,我国的经济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带来了又一个巨大的压力,即社会养老。
面对老龄化人口日益增多的现状,2013年我国国务院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国家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养老服务项目[2]。我国财政部在2014年下半年也发布了《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3]。我国居民由于受到传统养老思维的影响,现实中的养老服务机构在总体运作和收益上并不乐观,从而导致PPP项目并未在养老服务业推广开来,此时如果民间资本投资进入到养老服务项目就要应对非常大的风险[4]。PPP项目模式中还存在控制权如何配置的问题,公私部门双方控制权的最优配置很难达成一致,造成项目合作效率的低下,PPP项目无法很好的完成。
影响控制权配置的因素有很多,在不完备契约的基础上,很多经典模型的提出,如GHM模型、HSV模型和FM模型等,为研究PPP项目控制权奠定理论基础。BG理论模型在之前的经典理论中又有创新,在研究影响因素时不仅从合作方类型和产出产品属性出发,还考虑了产品的公共程度对控制权配置产生的影响[5]。但是,在PPP项目发展过程中,为了发挥PPP项目的优势,让公私部门更好的合作下去,双方部门的互相信任十分有必要,因此信任对控制权的配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社会资本能够参与到养老服务业当中,本文将从信任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信任对养老服务PPP项目的控制权如何配置,从而达到对养老服务PPP项目较快发展的意义。
2 相关概念阐述
2.1 信任的基本含义
针对信任的基本含义,不同学科领域的定义有所差别。在社会学家看来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社会性。心理学家认为信任是一种心理判断,关注的重点则是心理活动与性格特征。而经济学家认为信任是一种理性的计算,出于利益考虑主要影响交易成本。张喆(2008)[6]提出信任是一种预期,就是合作双方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机会主义而不产生对对方不利行为的一种想法。杜亚灵(2012)认为信任在双方合作时可以对已签订不完备的正式契约起到补充效果,降低正式契约的刚性,打破交易双方壁垒分明、思维对抗的合作状态[7]。
虽然目前大家对于信任还未达成统一的含义,但是很多学者都赞同信任定义的关键是对他人积极的预期以及愿意接受机会主义的风险。良好的信任合作是双赢局面的需要,同时也是合作维持顺利继续的基础。
2.2 控制权配置的基本含义
控制权最早起源于企业控制权或者公司控制权。上市公司通常有很多股东,由于股东的数目很多导致管理影响非常分散。虽然这些股东在法律程度上承认他们对公司的决策可以产生影响,但是他们却不经常参与公司的日常管理活动,因此缺少作出决定所必须的信息,所以事实上这些股东并不能实在的对公司的决策活动发生有效实质的影响,他们的控制权就逐渐成为名义上的控制权。尤其是当出现没有办法将所有事项都列进契约时,股东就存在着被对方敲竹杠的危险。因此,公司在管理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保证准时传递消息和有效进行决策,便要求公司合理安排好控制权的配置问题。
在现代企业中,一些分散的小股东比较愿意将自己的控制权交给与自己有利益关系的控股股东,这样控股的股东便对公司拥有了绝对控股权。大股东需要将小股东交于他们的控制权高效正确的利用起来,能够有一个可以保护小股东的法律环境,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导致大股东通过自己手中的绝对控制权而去侵害分散股东的权力和收益。
2.3 养老服务项目的基本含义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重,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政府大力引导和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且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更加旺盛。
吴玉韶(2014)老年人服务需求涵盖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包含内容多,涉及领域广[8]。张郧(2015)[9] 认为养老产业的核心就是养老服务项目,它是在保证老人们在原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而专门提供的一种生活服务,养老服务于其他服务相比,不管是服务的质量还是要求都有它不一样的地方。养老服务既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如衣食住行、日常照料等,又有满足老年人健康需要的护理服务也医疗服务,还包含可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领域。养老服务为国家经济在迅速发展、带动消费、稳定就业产生效应,解决国家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