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概念 1
2.1 会计信息的特征与重要性 1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分类 2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
3.1 内部控制存在纰漏 3
3.2 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5
3.3 会计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5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7
5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 7
5.1 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7
5.2 健全会计相关法律制度 8
6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9
6.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9
6.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都证明,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1]决策的有用性成为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而且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于经营活动的决策以及决策之后将会产生的后果。然而,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做的正确的决策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和可靠性来作为保证。越来越多的市场反馈表明,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造成了投资决策的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后果,这使得交易成本[3]激增,最后导致交易的停顿。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最后演变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治理和防范会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信息失真的措施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进而指导企业今后的会计信息工作。
2 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概念
2.1 会计信息的特征与重要性
2.1.1 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4]会计信息是由交易活动中的原始凭证、记录经济活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等内容组成的。对于大多数经济主体而言,会计信息主要指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及其他资料。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通过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体现出来。财务报表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状况,其质量会受到企业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影响。
由企业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有着巨大的“经济后果”。具体会影响现有及潜在股东的投资决策、影响债权人的信贷政策、政府的调控措施、管理层的收益、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企业在对外提供财务数据时,必然会权衡每一项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
2.1.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了八项要求,分别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以及及时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能够客观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活动,即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都应是真实发生的,不得提供虚假、裡造的信息。相关性指的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相关。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其他质量特征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其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其他七项质量要求便无法实现。企业能否提供可靠地会计信息除了受到企业自身意愿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客观技术条件的限制。会计准则的完善、会计核算方法的进步、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会使得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的经营活动。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分类
2.2.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表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不符。[5]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之中,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以的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会计人员制作假账、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已经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2.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规则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准则本身有缺陷,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即使完全遵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也不能准确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6]会计准则作为人们认识的产物,难免会因为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而存在不足。但不能否认会计活动的进步以及会计理论的发展,如从会计产生之初的单式记账法到当今广为使用的复制记账法,从手工记账到会计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从以历史成本为主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这些进步代表着人们对会计活动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关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探索会不断促进准则的完善。
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没有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违规性失真又可以分为无意的违规和有意的违规,无意的违规指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不高、企业的会计硬件设施存在漏洞等客观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处理需要职业判断,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无法应对纷繁变化的经济事项。会计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会计电算化处理可以减少会计做账的失误率,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还可以使一些在手工条件下无法进行的核算方法如存货的个别计价法得以运用,个别计价法是存货计价方式中最精确的,但是如果需要合算的对象数量众多,手工条件下这种计价方法就缺乏可操作性,会计电算化为大量应用这种方法提供了可能。有意的违规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故意违反会计准则,如为了增加本年收入,将下一年的收入提前确认,这种违规行为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对于真实发生的事项进行调整,另一类是虚构交易,有意的违规行为性质恶劣,是需要重点防治和处罚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各种类型的企业当中。概况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主要采取费用资产化、存货不实、资产价值虚假、递延资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等方式来实现会计信息的美化;第二是通过虚增负债、隐瞒利润来实现美化目的。主要通过应付款项高估、预提费用不实、虚报盈亏等形式来实现。其中,大部分原因还是管理者和会计执业人员有意造假。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主要是在信息生成过程中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7]根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吴联生的“三分法”分为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8]本节旨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侧重于前两类,尤其是违规性失真产生的原因,而把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造成的行为性失真排除在外。
1 引言 1
2 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概念 1
2.1 会计信息的特征与重要性 1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分类 2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
3.1 内部控制存在纰漏 3
3.2 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5
3.3 会计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5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7
5 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 7
5.1 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7
5.2 健全会计相关法律制度 8
6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 9
6.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9
6.2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都证明,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1]决策的有用性成为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而且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者对于经营活动的决策以及决策之后将会产生的后果。然而,会计信息使用者所做的正确的决策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和可靠性来作为保证。越来越多的市场反馈表明,会计信息失真给企业和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同时,也造成了投资决策的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后果,这使得交易成本[3]激增,最后导致交易的停顿。会计信息失真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最后演变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治理和防范会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信息失真的措施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进而指导企业今后的会计信息工作。
2 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概念
2.1 会计信息的特征与重要性
2.1.1 会计信息的含义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和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4]会计信息是由交易活动中的原始凭证、记录经济活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报表等内容组成的。对于大多数经济主体而言,会计信息主要指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及其他资料。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通过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体现出来。财务报表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活动状况,其质量会受到企业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影响。
由企业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有着巨大的“经济后果”。具体会影响现有及潜在股东的投资决策、影响债权人的信贷政策、政府的调控措施、管理层的收益、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企业在对外提供财务数据时,必然会权衡每一项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
2.1.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提出了八项要求,分别是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以及及时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和相关性。“可靠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能够客观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活动,即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都应是真实发生的,不得提供虚假、裡造的信息。相关性指的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相关。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其他质量特征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提供的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其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等其他七项质量要求便无法实现。企业能否提供可靠地会计信息除了受到企业自身意愿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客观技术条件的限制。会计准则的完善、会计核算方法的进步、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会使得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实际的经营活动。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分类
2.2.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失真,指会计信息输出与输入不一致产生的信息虚假,即财务报表反映的情况与原始凭证不符。[5]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之中,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以的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会计人员制作假账、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虚列资产和权益等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已经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
2.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规则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准则本身有缺陷,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即使完全遵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也不能准确的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6]会计准则作为人们认识的产物,难免会因为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而存在不足。但不能否认会计活动的进步以及会计理论的发展,如从会计产生之初的单式记账法到当今广为使用的复制记账法,从手工记账到会计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从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从以历史成本为主到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这些进步代表着人们对会计活动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关于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探索会不断促进准则的完善。
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没有按照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违规性失真又可以分为无意的违规和有意的违规,无意的违规指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业务素质不高、企业的会计硬件设施存在漏洞等客观原因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处理需要职业判断,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无法应对纷繁变化的经济事项。会计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会计电算化处理可以减少会计做账的失误率,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还可以使一些在手工条件下无法进行的核算方法如存货的个别计价法得以运用,个别计价法是存货计价方式中最精确的,但是如果需要合算的对象数量众多,手工条件下这种计价方法就缺乏可操作性,会计电算化为大量应用这种方法提供了可能。有意的违规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故意违反会计准则,如为了增加本年收入,将下一年的收入提前确认,这种违规行为分为两类,一类属于对于真实发生的事项进行调整,另一类是虚构交易,有意的违规行为性质恶劣,是需要重点防治和处罚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各种类型的企业当中。概况来说,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主要采取费用资产化、存货不实、资产价值虚假、递延资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不足等方式来实现会计信息的美化;第二是通过虚增负债、隐瞒利润来实现美化目的。主要通过应付款项高估、预提费用不实、虚报盈亏等形式来实现。其中,大部分原因还是管理者和会计执业人员有意造假。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主要是在信息生成过程中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7]根据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吴联生的“三分法”分为违规性失真、规则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8]本节旨在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侧重于前两类,尤其是违规性失真产生的原因,而把由于人类的有限理性造成的行为性失真排除在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