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伴随亚洲金融危机及2008年爆发并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的金融危机,银行公司治理已然跃升为关系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稳定与未来走向的关键性因素,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在公司治理中,股权结构是其核心问题,会以不同形式对公司绩效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指标为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绩效指标用以衡量经营绩效,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得出科学合理研究结论:在股权性质方面,国有股比例与其经营绩效负相关;在股权集中度方面,股权集中度与其经营绩效呈倒 U 型关系。最后,提出利于提升绩效水平的有效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文献综述 2
(一)国外研究概况 2
  1.股权性质与经营绩效 2
  2.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 2
(二)国内研究概况 2
  1.股权性质与经营绩效 2
  2.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 2
二、研究设计 3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3
(二)变量定义 3
  1.被解释变量定义 3
  2.解释变量定义 3
  3.控制变量定义 3
(三)研究假设 4
(四)回归模型 4
三、实证分析 4
(一)综合绩效P的确定 4
  1.因子分析检验 5
  2.因子分析过程 5
  3.综合绩效得分 7
(二)描述性统计 7
  1.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7
  2.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8
  3.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0
(三)多元回归分析 10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政策建议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引言
近年来,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问题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但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却始终难以得出相对明确一致的结论。构建合理有效的股权结构,作为关系到整个公司内、外部治理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值得国内外学者和众多管理者重视,并为此展开相关理论和实务领域的研究。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着为融入国际化环境做出的重大变革,面临着伴随市场新格局形成而产生的机遇与挑战。外资银行进军中国银行业,以独资银行的形式进入近乎全部的银行服务领域,对中国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银行纷纷进行改革,加快了上市的步伐。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和银行业的特殊性,鲜有文章专门针对该行业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借鉴和总结相关文献,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做出合理的研究设计,对该课题进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得出中肯有效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理论界中,国内外学者均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但该类研究主要局限于一般公司,而对商业银行的研究颇少。这主要是由该问题研究的兴起时间较晚和银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并且各学者的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和选择样本不相一致,所以所得结论并不一致。本人通过研读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理解,以期得到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帮助。
(一)国外研究概况
  1.股权性质与经营绩效
Jensen和Macklin(1976)首先对此展开正式研究,研究表明所有者和管理者角色分离的公司经营绩效水平低于其他公司。因为在前者的经营过程中,股东们看似可以对管理者决策进行监督以实现经营的相对合理化,但是内、外部股东权利的不对等会造成监督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实则对公司绩效的提高具有负面效应。
Caprio(2003)基于股东性质的差异对众多银行进行重新分类,研究显示股权性质方面的差异的确会导致经营绩效水平的相对差异化。
  2.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
伴随对商业银行现状认识的不断加深和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Stulz在内的国外学者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他提出随着内部股东持股比例的逐渐增加,公司价值先增长后降低,在一定区间内可以达到公司价值的最佳状态。但是Gorton Gary、Shmid Frank(1999)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反而认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他们只选择一个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发现股权集中度减小致使银行绩效水平逐步降低。然而研究对象过少,结果偶然性太大,不能保证结论的充分性。
(二)国内研究概况
  1.股权性质与经营绩效
吴栋、周建平(2007)以SFA法估计的绩效作为评价指标,研究表明国有股制约经营绩效提升。李莉、朱向宇等(2009)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国有股比例的增加,绩效水平逐步降低。刘荣茂、王蓉(2009)同样支持此负相关理论。
  2.股权集中度与经营绩效
佘晓明(2003)经过一系列论证研究得出结论,绩效水平会因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表明股东不宜绝对控股或者持股比例过小,相对集中控股最益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与此同时,叶陈凤(2006)研究所得结果显示,随着股权集中度增加,经营绩效先增长后降低,由此可知,股权适度集中能够促使绩效达到相对优化状态,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对银行经营有重大意义。李芬萍(2011)也认为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为提高经营效率,应建立相对集中型的股权结构。杨帆、张智英(2012)研究发现股权过分集中对银行盈利能力造成负面效应,会制约绩效的增长。邓婕(2012)选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绩效指标,认为适度集中股权结构能够达到促进经营绩效水平提升的目的。
研究设计
本文以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14年五年的相关指标为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绩效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用以衡量经营绩效,展开描述性分析,并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得出科学合理的研究结论。
(一)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银行业经历着为融入国际化环境做出的重大变革,面临着伴随市场新格局形成而产生的机遇与挑战。外资银行进军中国银行业,以独资银行的形式进入近乎全部的银行服务领域,对中国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银行纷纷进行改革,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但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而言,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而且考虑到银行业的特殊性,上市难度较大,所以目前国内上市商业银行数量相对较少。本文选取当前国内全部16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样本。
本文样本财务数据通过查询国泰安、万德等数据库获得。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定义
使用单一指标来评价银行绩效是过于片面且不可取的,此类衡量指标忽略了该行业经营的特殊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此避免这类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带来的弊端。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考虑到既要能够涵盖这四个方面,又要在财务报表中易于取得,本文选取了9个指标作为构造综合绩效指标的基础。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3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