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根据调查显示,2014年民营企业对国民GDP的贡献率超过60%。民营经济吸纳就业稳步提高,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19亿人,持续、高效、大量地吸纳就业,依然是民营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之一。然而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等一系列原因冲击了民营企业的扩大发展,而财务风险便是其中最值得重视的一点原因,所以,研究和分析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对我国经济发展将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的研究,并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民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具体对策。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风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目 录
0 引言 1
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述 1
1.1 财务风险的定义 1
1.2 民营企业的界定 2
1.3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2
1.4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4
1.5 民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意义 5
2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5
2.1 规模不断壮大 5
2.2 地域分布不均匀 6
2.3 行业分布不均匀 7
3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7
3.1 外部原因 7
3.2 内部原因 9
4 民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手段 12
4.1 外部宏观手段 12
4.2 企业自身手段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0 引言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我国经历了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的教授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了风险决策和分析的方法。而此后,由学者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这个角度诠释了其所认知的财务风险[1]。而近几年,有例如冯浩与玄立平发表的《论民营企业财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柱之一,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我国经历了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的教授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了风险决策和分析的方法。而此后,由学者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这个角度诠释了其所认知的财务风险[1]。而近几年,有例如冯浩与玄立平发表的《论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中,从宏观环境和民营企业自身两个方面阐述了现阶段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针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主要有: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和财务报表分析法。这些研究奠定了我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给予了实践方面的指导。本文根据前人经验的总结,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和控制做出详细的论述。
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述
民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它们一般从家庭式小作坊开始起步,逐渐发展壮大,由于国家政策和自身管理局限,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正规的风险防范管理系统,也没有政策扶持,它们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概率更大。而财务风险贯穿于民营企业从采购、生产到销售、核算等一系列环节,如果无法控制好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将举步维艰。
1.1 财务风险的定义
众所周知,风险存在于各行各业中,这是被企业家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判别在理论界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标准的共识。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财务风险内涵广泛,例如:财务危机、财务风险、财务失败还有破产等概念都可以一并纳入财务风险这一定义中。而通俗来说,财务风险就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融资不当,令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并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在企业进行商品经营活动时,企业财务人员凭借现在和过去的财务信息,编制财务报表并制定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财务策略。而事实上,这些策略会因为外界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实际情况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是负面影响。我们无法否认财务风险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同样我们不能消除它,只能通过人为操作其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
1.2 民营企业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经济学家们看法不一,也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但普遍得到认同的有以下三种观点:①从所有制形式不同上分类,民营企业就是非公有制企业。也就是说,除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其他均属民营企业。②从企业经营控制权进行分类,民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中国公民,即经营主体不是国家。从这个角度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可以将民营企业分为国有民营企业和私有民营企业。③从对民营企业广义和狭义的界定上来说,广义的民营企业就是指非国有独资企业。而从狭义的界定上说,民营企业仅仅是指私营和以私营为主体的联营企业[2]。而绝大多数学者偏向于对民营企业狭义的界定的说法。
1.3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可以按照其产生环节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利润分配风险。可以用图1来阐明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中的活动。
债务筹资 到期还本付息
筹资风险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分配阶段
货币 生产要素 商品 货币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 利润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
股权筹资 发放股利,增加股本
图1 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中的活动
1.3.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又可称为融资风险,通常指企业在因融入资金而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起点便是筹资活动,企业的运作发展壮大需要资金扶持,在筹集资金时,必须要对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考量并选出最佳筹资方案,获得最大收益。
筹资风险在企业运作中产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⑴负债过高。企业负债越多,相应的利息支出就越多,企业利润减少,破产可能性增加,从而财务风险增加。
⑵筹资规模不当。筹资规模的大小要与企业所要投资项目资金的大小相匹配适应,筹资规模小于所投项目资金,则项目无法得到足够资金支持进而不能完成,企业利益受损;筹资规模大于所投项目资金,则将有部分资金余留下来,使公司闲置成本增加。无论以上哪种筹资方式都会使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⑶筹资方式选择不当。企业筹资分为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债务筹资的优点是成本低,但企业若过多使用债务筹资,便会导致企业在经营出现问题时有可能面临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状况。而股权筹资恰恰没有这样的问题,但大面积使用股权筹资会导致向股东发放过多的股利,使财务成本大幅度提高
0 引言 1
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述 1
1.1 财务风险的定义 1
1.2 民营企业的界定 2
1.3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2
1.4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4
1.5 民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意义 5
2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5
2.1 规模不断壮大 5
2.2 地域分布不均匀 6
2.3 行业分布不均匀 7
3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7
3.1 外部原因 7
3.2 内部原因 9
4 民营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手段 12
4.1 外部宏观手段 12
4.2 企业自身手段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管理
0 引言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我国经历了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的教授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了风险决策和分析的方法。而此后,由学者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这个角度诠释了其所认知的财务风险[1]。而近几年,有例如冯浩与玄立平发表的《论民营企业财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柱之一,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我国经历了集体经济、计划经济等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的教授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较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了风险决策和分析的方法。而此后,由学者王继华在《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一文中,从内部控制这个角度诠释了其所认知的财务风险[1]。而近几年,有例如冯浩与玄立平发表的《论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对策》中,从宏观环境和民营企业自身两个方面阐述了现阶段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针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主要有: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和财务报表分析法。这些研究奠定了我国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给予了实践方面的指导。本文根据前人经验的总结,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和控制做出详细的论述。
1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概述
民营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它们一般从家庭式小作坊开始起步,逐渐发展壮大,由于国家政策和自身管理局限,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正规的风险防范管理系统,也没有政策扶持,它们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概率更大。而财务风险贯穿于民营企业从采购、生产到销售、核算等一系列环节,如果无法控制好财务风险,民营企业在生存发展中将举步维艰。
1.1 财务风险的定义
众所周知,风险存在于各行各业中,这是被企业家们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对于财务风险的定义,判别在理论界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标准的共识。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发现,财务风险内涵广泛,例如:财务危机、财务风险、财务失败还有破产等概念都可以一并纳入财务风险这一定义中。而通俗来说,财务风险就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融资不当,令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并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在企业进行商品经营活动时,企业财务人员凭借现在和过去的财务信息,编制财务报表并制定以企业收益最大化为目的的财务策略。而事实上,这些策略会因为外界很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实际情况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是负面影响。我们无法否认财务风险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同样我们不能消除它,只能通过人为操作其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
1.2 民营企业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民营企业,经济学家们看法不一,也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但普遍得到认同的有以下三种观点:①从所有制形式不同上分类,民营企业就是非公有制企业。也就是说,除了国有控股的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其他均属民营企业。②从企业经营控制权进行分类,民营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中国公民,即经营主体不是国家。从这个角度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可以将民营企业分为国有民营企业和私有民营企业。③从对民营企业广义和狭义的界定上来说,广义的民营企业就是指非国有独资企业。而从狭义的界定上说,民营企业仅仅是指私营和以私营为主体的联营企业[2]。而绝大多数学者偏向于对民营企业狭义的界定的说法。
1.3 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财务风险可以按照其产生环节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利润分配风险。可以用图1来阐明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中的活动。
债务筹资 到期还本付息
筹资风险
购买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分配阶段
货币 生产要素 商品 货币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 利润分配风险
筹资风险
股权筹资 发放股利,增加股本
图1 财务风险在企业财务中的活动
1.3.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又可称为融资风险,通常指企业在因融入资金而形成的风险。企业财务经营活动的起点便是筹资活动,企业的运作发展壮大需要资金扶持,在筹集资金时,必须要对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考量并选出最佳筹资方案,获得最大收益。
筹资风险在企业运作中产生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
⑴负债过高。企业负债越多,相应的利息支出就越多,企业利润减少,破产可能性增加,从而财务风险增加。
⑵筹资规模不当。筹资规模的大小要与企业所要投资项目资金的大小相匹配适应,筹资规模小于所投项目资金,则项目无法得到足够资金支持进而不能完成,企业利益受损;筹资规模大于所投项目资金,则将有部分资金余留下来,使公司闲置成本增加。无论以上哪种筹资方式都会使企业财务风险增加。
⑶筹资方式选择不当。企业筹资分为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债务筹资的优点是成本低,但企业若过多使用债务筹资,便会导致企业在经营出现问题时有可能面临到期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状况。而股权筹资恰恰没有这样的问题,但大面积使用股权筹资会导致向股东发放过多的股利,使财务成本大幅度提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