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分析

目 录
1 引言 2
2 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概述 2
3 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
3.1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3
3.2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的可行性 4
4 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分析 5
4.1 人力资源会计在国的应用现状 5
4.2 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案例--深圳华为股份有限公司 5
5 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6
5.1 人力资源会计的资产难以确认 6
5.2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存在局限性 7
5.3 人力资源会计在披露方面存在问题 8
6 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对策与建议 8
6.1 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 8
6.2 建立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核算模式 9
6.3 完善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披露 9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正逐步发展成为会计学科的新分支,收到众多学者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人力资源会计就是把人力资源作为资产,把人作为有价值的经济资源,从而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及价值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是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需求被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所需求的一种价值管理方式。现今,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是否具有较其他企业而言,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实力,产业革命经济时代下企业的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规模的大小、财产物资的多少等已不单单影响其发展的决定因素,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持续地对其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投资,从而达到对其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众所周知,知识的载体是人,必那么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首要资本必然是人,因而人力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重中之重,必将成为现代会计的主流趋势。但发展建设好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前我国贯彻“以人为本”的政策存在很大的障碍。由于大部分企业依旧缺乏人力资源意识,未能全面实施人力资源会计,正因如此,作者认为研究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既是理论热点又是现实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概述
20 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美国,是西方现代会计理论的重要分支之一人力资源会计概念的溯源。要剖析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之前,必须明确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会计资产来进行核算,这是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成立的理论前提。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赫曼森首次在《人力资源会计》一文中提出人力资源会计这个概念,人力资源会计是指对组织的人力资源成本与价值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一种会计程序和方法。人力资源会计的概念从广义上讲, 包括社会和企业人力资源会计两大方面[1]。立足社会大范围对人力资本展开的确认、记录、报告和管理等属于社会会计的概念内涵,也被称作人力资本会计。 后者从企业内部出发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管理,即人力资源会计。 在业内前者主要从人力资源使用价值所耗费的投资成本出发, 进行相关信息的记录和报告, 而另一方面预测和记录的则是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因此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概念又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
人力资源会计目的是为了便于企业内外部变化的人力资源信息的流畅作为,以满足会计使用者和信息的需要,因此人力资源会计是作为甄别和考量人力资源数据的一种会计方法。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投资视作资产,因而人力资源具有鲜明的产权特征,使得人力资源能够实现货币计量。企业可以通过货币计量的方式计算在人力资源获取、开发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支出和企业所获得的价值。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必须采用人力资源这一重要的手段。现今许多企业已经将拥有和控制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进步发展的特殊人力资源。
3 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3.1.1财务会计核算准则的需要
现行会计中,对人力资源的核算方式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入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而在现行会计核算中,企业将人力资源投资的全部支出直接费用化,计人当期费用,这种会计处理方式严重违背了权责发生制这一原则。事实上,企业投入人力资源的支出,其收益期往往在一个会计年度甚至在一个营业年度以上的,属于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应先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分期摊销,而不是全部作为当期费用计入报表。再者,随着不断增大的人力资源投资,如果不予人力资源投资资本化的实施,必然会造成企业各期盈亏报表不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影响企业的决策。并且当企业现行报告不健全,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的当期损益,不利于企业领导的经营决策。例如企业面临大量裁员的风险时,尚未摊销的投资支[2]。因此,实施人力资源会计是财务会计核算原则的需要。
3.1.2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给人力资源带来了更多的经济特征,这要求确认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对人力资源经济效益的开发进行探索和分析[4]。国家急需有关各企业人力资源的维护和开发现状的人力资源会计报告,从而进行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人力资源开发方向的确定、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引导、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以及人力资源的供求平衡的促进,进而发展人力资源的优势,推动人力资源合理布局,变人口压力为人口动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本大国。
3.1.3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效益的需要
企业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还是社会责任的承担着。而人才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企业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的占有、使用情况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若企业在谋求投资者权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这样能够创造和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本企业的支持。对人力资源安排方面的贡献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劳动者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载体,企业应当为其提供就业岗位。由此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是由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3]。
3.2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在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还存在许多困难,如人力资源会计在社会和企业中的需求呼声还不是很高,不够迫切,而且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还在不断的尝试之中。有些理论问题还有待探讨,加上我国目前的实际国情,国家资金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阻碍着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推行。困难虽多,但是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发展人力资源会计具有一定基础,这些基本条件的存在给人力资源会计在中国的实施带来可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高科技和掌握专门技术的高级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为人们所共识,这就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7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