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研究(附件)【字数:8785】

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是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崭新的制度,采取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缴费方式是新农保与老农保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这种模式大大的减轻了老年人口和年轻一代的压力,有利于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但在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和发展现状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立法滞后、缺乏法律强制力、农民参保意识弱、基金管理不够规范等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安徽省的农村的新型养老保险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安徽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新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在生活中的实施以及问题的处理上有所帮助。
目录
引言 5
一、 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 5
(一)相关概念 5
1.新型城镇化 5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5
(二) 相关理论 6
1. 城乡一体化理论 6
2. 家庭养老支持理论 6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 6
(一)老年农民经济来源单一且不稳定 6
(二) 保障水平偏低 7
(三)参保意识低 7
三、安徽省新型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 7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7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 8
四、安徽省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9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 9
(二)普及率低,范围狭窄 10
(三)管理平台不规范,基金短缺 10
五、农村养老保险的解决对策 11
(一)完善法律制度 11
(二)加强宣传,大力推广 11
(三)强化政府责任 12
致谢 13
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12年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位于全国第二,而且每年以高速度增长,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3.858万亿元,而2018年达到了90.0309万亿元,是2012年的1.67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城乡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发展而得到改善,反而城乡收入差距在波动中不断加大。城市和农村的收入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生活水平和收入上,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保障上,城市老人基本上都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但是,农村仍然有许多以种地为生、没有稳定收入的老人,养老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同样都是中国对公民,但在养老待遇水平上差距明显。
安徽省的农村经济依然比较落后,农民的保障水平较低,农民对关于养老保险的一系列政策了解还不够,因此本文结合了安徽农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现状,在制度的完善、筹资机制和基金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徽农民养老保险该如何发展。发展农民养老保险,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有利于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均等化的目标,有利于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
一、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
1.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同时强调城乡工业一体化、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党早在2012年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但是我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第一,以人为本。党和政府要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全方面提高,重视社会福利、医疗水平、公共设施、教育水平的全方位发展。第二,城乡统筹发展。传统的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往往加深了城乡矛盾,而新型城镇化却重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城带乡的方式,让务农人口也能享受和城镇人口一样的福利。第三,可持续发展。传统城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的比较欠缺,而新型城镇化注重集约发展和节约资源。第四,注重生态保护。尊重人与自然,将低碳环保、保护环境的思想贯穿于生活各个方面。
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在老农保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过去农村养老保险的融资渠道单一,简单的说就是农民自己支付,自我储蓄的方式来养老,而新农保是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为辅的筹资渠道组成,这也是新农保与老农保最大的不同之处。新农保要求地方农村从实际出发,从低水平起步,努力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和待遇标准,个人、集体、政府应当合理分担责任,政府还需要引导农民自愿参保。
相关理论
城乡一体化理论
城乡一体化概述是中国劳动者在劳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其研究内容又来源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96年,北京对城乡一体化进行专门正式的研究,上海市是全国最早将城乡一体化作为发展战略的城市。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如今的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农业、城市、农村、居民和村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研究、共同发展,通过对城乡一体化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改革,努力实现城乡政策平等,发展一体化,产业发展互补、在国民待遇上一致的目标,让农民也可以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待遇和优惠,总体上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2.家庭养老支持理论
在中国城乡,家庭养老是老年人养老最常见、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传统的家庭养老其实给许多家庭和子女带来了超额的负担,就目前而言,家庭结构小型化、流动性加大,加上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等等因素,使得我国城乡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而家庭养老支持是指社会和政府对贫困的老人家庭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提供家庭津贴补助、安排就业岗位等。加大家庭养老支持的力度,可以有效的舒缓和减轻贫困家庭的养老压力,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养老保险面临的挑战
(一)老年农民经济来源单一且不稳定
表一 农村老年人经济来源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