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模型的耕地动态平衡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研究区域经济引力分析,寻找经济优化发展区与主农产品生产区的最佳配对形式,为国家耕地动态平衡提供政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描述性统计法。研究结果:我国目前耕地赤字情况普遍,在研究区内的8个经济优化发展区就有7个存在耕地赤字,比例高达87.5%。借助经济引力模型的计算能实现省市间的配对发展,对国家耕地动态平衡和整体性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我国耕地赤字现象严重,但目前国内还不允许省际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论文尝试将经济引力模型应用到这一研究领域,通过建立经济引力模型的方法,对确定的研究区域内各省市间的耕地赤字状况和相互间经济引力分析比较,从而结合实际状况进行省际间的配对发展,未解决我国耕地占补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方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 言 1
一、耕地动态平衡相关概念及内涵 2
(一)耕地数量平衡 2
(二)耕地质量平衡 2
(三)耕地需求平衡 3
二、研究区确定、数据来源及耕地现状 3
(一)研究区的确定及原因 3
(二)研究数据来源 3
(三)各省市耕地供需情况 4
1.耕地赤字/盈余计算公式 4
2.国家优化开发区域耕地赤字/盈余计算 4
3.国家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赤字/盈余计算 4
三、耕地动态平衡的经济引力分析及测算 5
(一)引力模型的引入 5
1.引力模型的介绍 5
2.引力模型的延伸 5
(二)经济引力模型的建立及测算 5
1.经济引力模型量的确定 5
2.经济引力模型的建立 5
3.经济引力的计算 6
四、基于引力模型对耕地动态平衡的分析 7
(一)确定配对原则 7
(二)最佳配对结果 8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
(一)研究结论 10
1.我国耕地赤字情况十分普遍 10
2.省际间相互经济引力存在明显差异 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0
3.利用经济引力配对,有利于国家全面发展 11
(二)政策建议 11
1.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机制 11
2.建立完善的资源产权制度 11
3.促进经济的整体化发展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2
基于引力模型的耕地动态平衡研究
引言
引言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耕地资源方面,我国面临着人均少、质量差和储备不足的严峻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粮食供给,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为了有效的保障国粮食安全,国家提出并实施“耕地动态平衡”战略。该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近年来,耕地面积下降迅速,粮食减产惊人,粮食单产也是大不如前。如何更好地解决耕地需求和经济发展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基于多年的科学探究和充分的实际数据,有学者提出了耕地在省际间实现总量动态平衡,从而来填充我国在一领域的空白状态[14]。
目前在我国省际的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是不被允许的。但考虑到我国土地资源在地理区域范围内分布不均,全面发展中不均衡的经济发展,如若片面的强调耕地区域性平衡,既难以实现耕地的平衡,又会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如果想要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就不能仅仅局限于部分,而应将这一问题在全国的整体范围内进行配置,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区与农产品生产区的耕地动态平衡研究对于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来讲是必然趋势。我国日益完善和健全的土地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机制,使得国家通过运用统筹和宏观管理的手段来实现省际间占补平衡成为了可能,这一举措也成为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与整体化经济发展的新动力[56]。
因此本文尝试将经济引力模型应用到省际间耕地动态平衡的研究领域,采用描述系统及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建立经济引力模型的方法,对确定的研究区域内各省市耕地赤字状况和各省市相互间的经济引力分析比较,从而结合实际状况进行省际间的配对发展,为解决我国耕地占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方案。
一、耕地动态平衡相关概念及内涵
耕地利用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状况有着直接关系。只片面的从耕地的数量单方面来解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不明智的,我们应从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实现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全全面理解。就一般而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是耕地在数量、质量、需求和生态等综合指标的平衡的大集合[78]。
(一)耕地数量平衡
耕地数量平衡就是保持现状存有的耕地面积使其在发展建设进程中不再减少[9]。这是耕地占补平衡中最为直观的表面现象,也是初期实践中人们的普遍看法。想要实现耕地的数量平衡,一方面要在区域发展过程中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保证耕地数量,使这一变量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保持在最低限度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人为方式实现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在耕地数量不变的基础上甚至适当增加耕地面积。但我们必须承认耕地的自然潜力是有限的,人为的增强其自然潜力也是受限制的。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口的增多,想要一味地保证耕地数量是不现实的。因此耕地数量平衡是存在期限性的,在不同区域内,由于耕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快慢、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的规模,共同影响着这一期限维持的长短。
(二)耕地质量平衡
在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耕地总量就是耕地数量与质量的结合,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是保持相对质量的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10]。
我们都知道在城市中土地价值往往取决于其位置的优越性,同理,在耕地价值中耕地价值也更多的在其质量中得以体现。城市大都分布在平原,而城市建设用地往往需要占用比邻的耕地来得以发展与扩大。现实中往往被占用的都是土壤肥沃、自然潜力高、高产稳产的农田,而政府为了自身发展的利益更是愿意选择偏远的山区或者是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低的耕地或荒地等。在这一占补过程中,固然是保证了数量上的平衡,而国家耕地质量却是在置换过程中大打折扣。因此,仅仅片面的追求耕地数量上的平衡是不全面也不理智的。我们必须要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努力提高耕地的质量,使得耕地产量不减甚至不断增长。其实,也就是通过经济、人力投入的方式,展开对低产能耕地的改造,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使得耕地产量得以提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6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