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变更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是一切投资决策的基础,其中盈余信息无疑是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中最综合的信息之一,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及可信度成为广泛会计信息使用者关注的焦点,盈余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热点话题。高管为树立自己良好声誉等因素会使用盈余管理等一系列隐蔽的手段来达到财务操控的目的,在公司发生重大经营变故及新任高管上任时,动机更加强烈。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发生高管变更公司存在负向盈余管理;外部继任者相比内部继任者会采取更为显著的负向盈余管理。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2
(一)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2
1.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2
2.盈余管理动机 3
3.盈余管理方式 3
(二)高管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5
1.国外研究综述 5
2.国内研究综述 5
(三)文献评述 5
三、研究设计 6
(一)研究假设 6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三)变量定义 7
(四)模型设定 8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8
(一)描述性统计 8
(二)变量间相关性检验 9
(三)多元回归分析 9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高管变更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会计141:李美琪
引言
引言
高管是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对公司的经营结果负有重要责任。且现如今更多的高管已成为企业的代名词,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宏彦、格力集团的董明珠等,其职位变更意味着企业经营方式、管理结构、发展战略的重大变动,会对公司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影响。高层管理人员的变更是上市公司重大披露事项,在高管变更过程中,影响会计信息的高管可能为了薪酬和地位基于机会主义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随着公司治理结构、内控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管有足够权利选择使用何种公司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会计政策、会计信息,控制着公司经营业绩的发展走向。
作为盈余信息的知情者和操纵者,上市公司高管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拥有巨大的发挥空间,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且操纵难度相对较低的盈余便是重点关注事项。由此可见,上市公司高管具有充分动机及能力主导公司的盈余管理。高管的稳定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而高管变更过程中向外界传达的信号受到各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高管变更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为人们正确看待该项披露事项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 盈余管理研究综述
1.盈余管理概念界定
Healy、Wahlen(1999)指出,盈余管理是管理者运用敏锐的工作经验以及通过规划交易编制财务报告的一种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影响以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为基础,对会计报告、会计综合信息使用的公司利益相关者。Ibrahim、Lloyd(2011)认为,现如今高管的报酬基本以股份激励等与公司经营成果相关的方式进行发放,为达到更高的薪酬水平,会通过调节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在会计处理方式不同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明显的表现为操纵研发支出中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分配问题 (Cazavan等,2011)。此外,上市公司为了达到监管所需要求也会对通过改善盈余信息调控企业会计报告信息(Rogers、Andrew,2009)。
在国内学术界,盈余管理的研究分析也是热点话题。陆建桥(2002)认为,为达到自身价值需求、完成委托人的任务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作出的会计选择。宁亚平(2004)认为管理者会以企业发展为己任,认为盈余管理是准则允许情形下通过各类与日常经营不相关的或关联交易操纵盈余,但这些操纵手段不影响公司本身价值。张祥建和徐晋(2006)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在法律法规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类隐秘手段对财务报告披露信息进行管理控制的一种常用方式,在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财务数据时结论向企业管理者预期方向靠拢,保障企业发展。杜兴强,周泽将(2010)认为,上市公司会在会计准则界定范围外进行盈余管理,达到其管理目标。
2.盈余管理的动机
根据我国的会计准则,为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有效发展,证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与机构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但监管漏洞的存在、企业经营方式多元化、企业规模不断增大等因素使得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依旧充足。在高管自身利益、企业价值等因素推动下,会综合各类盈余管理手段达到自身目的。总结相关学者的结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可分为以下几类:
1)首次公开募股(IPO)筹划上市的盈余管理动机
根据我国公司上市规则制定,公司经营期大于3个年度、最近3个年度均实现盈利且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才有申请上市资格或首次公开募股。为了能够获取充足的资金流,扩大企业经营发展规模,逐渐增强企业能力与行业地位,对于自身条件尚且不足的企业,为达到其上市的目标,会通过各类方式提高经营成绩达到上市所需条件,盈余管理作为可操纵性强、使用方便的一类方式很有可能被使用(程书强,杨娜,2010)。
2)上市公司防止被进行特别处理的盈余管理动机
除上市公司发生重大监管问题,会被作为其他特别处理以外,当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会被市场监管机构以经营不善、需要特别关注为由标识为ST公司,对市场广大投资人来说是投资风险加大,决策时更加谨慎。因此,当上市公司在上一年度出现亏损,若本年度经营预期也未见利好态势,,很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改善公司的财务业绩避免实现本年度亏损,防止被特别处理影响市场投资者积极正向决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50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