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建的财政风险
目 录
1 引言 1
2 财政风险概述 1
2.1 财政风险的概念 1
2.2 财政风险的基本特点 2
2.3 财政风险的类型 3
2.4 地方财政风险概论 5
2.5 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分析 5
3 武汉城建的财政风险的现状 7
3.1 武汉城建规划 7
3.2 武汉城建引发的财政风险 7
3.3 武汉政府性债务攀升的主要成因 9
4 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财政风险 10
4.1 样本数据来源 10
4.2 方程构建与计量回归 10
4.3 模型的检验 11
4.4 模型的分析结论 12
5 有效控制财政风险 12
5.1 稳步推进城市建设进程 12
5.2 合理把握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 12
5.3 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引导住宅理性消费 13
5.4 尽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13
5.5 合理控制财政支出 13
5.6 适度举债及建立财政风险的动态监测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表一: 2004年至2013年模型数据分析 10
表二: 模型回归结果 111 引言
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推进了武汉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城市的发展,武汉有关部门表示:开发两江四岸地区,开展三镇三城工程;实施公交提速,新增5条公交专用道;5年建成微循环道路;2016年建成地铁超过160公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等。国外有关媒体报道称,武汉将在五年内的建设计划花费2万亿元。而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一份《对湖北武汉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报告中获得的信息,武汉债务余额达2037.05亿元,到2012年6月30日截止,负债率是国际标准的1.36倍,如果政府每天偿还1亿元,那么将要在两年内完成,被指“中国负债最高的城市”。在巨大债务压力下,武汉不得不推迟部分重点工程的建设。2014年是武汉第三年推出了五年的城市规划建设攻坚克难的计划。在当地政治和经济观察人士看来,在“补课”和“赶超”双轮驱动,在未来几年武汉城市建设将硬制动减速。在高负债的情况下,财政风险也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背离了发展城市建设的初衷。因此,对武汉城建和财政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财政风险概述
政府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为财政风险。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等风险相比,财政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近年来,国内研究财政风险的逐步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1 财政风险的概念
财政风险是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导致难以履行其应当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于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1]。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首先可能是由于不可持续的赤字引起的,即无法再通过扩大赤字的方法来扩大支出,这主要是来自政治压力或社会压力。其次是不可持续的债务,也就是维持或扩大支出不可能再通过借债来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来源于资本市场的约束和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再次是不可持续的财政。当以上办法失效后,政府只能是使用征税权来扩大自己的资源使用权,如果这条路也行不通,那么,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最后,风险或危机反过来渗透到政治、经济领域,就会导致政治的不稳定与经济的衰退[1]。
在探讨风险问题上,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上。本文认为,管理、制度、政策等导致财政风险,致使财政收支不平衡,从而破坏其稳定性。集中,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债务的增加、财政支出的增加或财政收入的短缺。从本质上来说,政府债务的增加或减少最后会导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因此,财政风险就是政府没有能力支付各种到期债务。
财政在运行上产生赤字,通常来讲,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来填补空缺,而地方各级政府也可以通过举债、延期支付各种法定支出等方式来实现财政预算账面上的平衡。短时间内,种种弥补赤字的方式不会影响财政的运行,政府在履行职能上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多年的债务得不到化解,那么以后财政年度的财政运行一定会受到影响[2]。
2.2 财政风险的基本特点
2.2.1 财政风险具有公共福利再分配效应
对政府人员来说,财政风险,如果发生他们所得到的福利,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损失,最多对他们的活动形成进一步的外部约束。更重要的是,在一些情况下,财政风险由政府不恰当的财政活动造成的,不仅把本应该让公共福利由绝大多数国民享有转移给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少数利益集团,而且绝大多数国民还要承担财政风险造成的福利损失。
2.2.2 财政风险在经济生活中属于客观存在
同人们在其经济领域中面对的风险一样,从本质上来看,政府与国民面临的财政风险存在客观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在经济生活中由于大量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然而,财政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风险并不一定要发生;相反,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最初用有效措施来解决,那么所有风险都不是问题,或者可以防范和规避。假如政府在财政活动中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并且长期对风险不闻不问,那么当财政风险发生时给社会、政府和国民带来灾难就难以计算了。
内生性财政风险本身主要来自政府,导致内生性风险形成原因有:(1)政府职能界限模糊使得政府与市场关系失衡。(2)不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与规章。(3)必要以及科学合理的公共决策过程不全面。(4)事前、事后财政监督不力。(5)缺乏完善的财政立法体系。(6)政府官员缺乏良好的道德和专业素质[3]。从以上来看,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得出财政风险的本质,即是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矛盾都集中表现在在政府财政上。
2.3 财政风险的类型
财政风险的多样性是由于财政在运行中特别复杂。因此,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财政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
2.3.1 按财政风险的显露程度,财政风险分为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
显性风险是指政府财政预算中能够明确显示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政府预算收支总量和结构不合理、国债发行规模失当、财政资金配置低效率等,导致财政预算赤字不断扩大。隐性风险是指未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明确列示却极具传导性的财政风险,主要包括政府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应付账款、应付工资以及应付政策补贴等形成的或有负债、转嫁性财政风险等[4];显性风险是指政府债务所带来的风险是要有专门的法律或合同认定的。隐性风险是指政府在道德上是要负责的,集中表现在公众对政府的期望以及要获得利益的集团施加的压力。
2.4 地方财政风险概论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可能会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地方财政风险最显著的特点是有限的地方财政收入和无限的支出需求之间的矛盾。地方财政风险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将会演变成地方财政危机,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不利的。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引言 1
2 财政风险概述 1
2.1 财政风险的概念 1
2.2 财政风险的基本特点 2
2.3 财政风险的类型 3
2.4 地方财政风险概论 5
2.5 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分析 5
3 武汉城建的财政风险的现状 7
3.1 武汉城建规划 7
3.2 武汉城建引发的财政风险 7
3.3 武汉政府性债务攀升的主要成因 9
4 构建回归模型分析财政风险 10
4.1 样本数据来源 10
4.2 方程构建与计量回归 10
4.3 模型的检验 11
4.4 模型的分析结论 12
5 有效控制财政风险 12
5.1 稳步推进城市建设进程 12
5.2 合理把握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关系 12
5.3 规范房地产交易行为引导住宅理性消费 13
5.4 尽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13
5.5 合理控制财政支出 13
5.6 适度举债及建立财政风险的动态监测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表一: 2004年至2013年模型数据分析 10
表二: 模型回归结果 111 引言
近年来,武汉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推进了武汉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了城市的发展,武汉有关部门表示:开发两江四岸地区,开展三镇三城工程;实施公交提速,新增5条公交专用道;5年建成微循环道路;2016年建成地铁超过160公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等。国外有关媒体报道称,武汉将在五年内的建设计划花费2万亿元。而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一份《对湖北武汉市本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调查与思考》报告中获得的信息,武汉债务余额达2037.05亿元,到2012年6月30日截止,负债率是国际标准的1.36倍,如果政府每天偿还1亿元,那么将要在两年内完成,被指“中国负债最高的城市”。在巨大债务压力下,武汉不得不推迟部分重点工程的建设。2014年是武汉第三年推出了五年的城市规划建设攻坚克难的计划。在当地政治和经济观察人士看来,在“补课”和“赶超”双轮驱动,在未来几年武汉城市建设将硬制动减速。在高负债的情况下,财政风险也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背离了发展城市建设的初衷。因此,对武汉城建和财政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财政风险概述
政府面临的一种重要风险为财政风险。与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等风险相比,财政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近年来,国内研究财政风险的逐步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由此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1 财政风险的概念
财政风险是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导致难以履行其应当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于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1]。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首先可能是由于不可持续的赤字引起的,即无法再通过扩大赤字的方法来扩大支出,这主要是来自政治压力或社会压力。其次是不可持续的债务,也就是维持或扩大支出不可能再通过借债来完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来源于资本市场的约束和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再次是不可持续的财政。当以上办法失效后,政府只能是使用征税权来扩大自己的资源使用权,如果这条路也行不通,那么,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财政危机。最后,风险或危机反过来渗透到政治、经济领域,就会导致政治的不稳定与经济的衰退[1]。
在探讨风险问题上,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上。本文认为,管理、制度、政策等导致财政风险,致使财政收支不平衡,从而破坏其稳定性。集中,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债务的增加、财政支出的增加或财政收入的短缺。从本质上来说,政府债务的增加或减少最后会导致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因此,财政风险就是政府没有能力支付各种到期债务。
财政在运行上产生赤字,通常来讲,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公债等方式来填补空缺,而地方各级政府也可以通过举债、延期支付各种法定支出等方式来实现财政预算账面上的平衡。短时间内,种种弥补赤字的方式不会影响财政的运行,政府在履行职能上也不会因此而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多年的债务得不到化解,那么以后财政年度的财政运行一定会受到影响[2]。
2.2 财政风险的基本特点
2.2.1 财政风险具有公共福利再分配效应
对政府人员来说,财政风险,如果发生他们所得到的福利,也不会带来真正的损失,最多对他们的活动形成进一步的外部约束。更重要的是,在一些情况下,财政风险由政府不恰当的财政活动造成的,不仅把本应该让公共福利由绝大多数国民享有转移给包括政府官员在内的少数利益集团,而且绝大多数国民还要承担财政风险造成的福利损失。
2.2.2 财政风险在经济生活中属于客观存在
同人们在其经济领域中面对的风险一样,从本质上来看,政府与国民面临的财政风险存在客观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在经济生活中由于大量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然而,财政风险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类风险并不一定要发生;相反,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最初用有效措施来解决,那么所有风险都不是问题,或者可以防范和规避。假如政府在财政活动中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并且长期对风险不闻不问,那么当财政风险发生时给社会、政府和国民带来灾难就难以计算了。
内生性财政风险本身主要来自政府,导致内生性风险形成原因有:(1)政府职能界限模糊使得政府与市场关系失衡。(2)不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与规章。(3)必要以及科学合理的公共决策过程不全面。(4)事前、事后财政监督不力。(5)缺乏完善的财政立法体系。(6)政府官员缺乏良好的道德和专业素质[3]。从以上来看,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得出财政风险的本质,即是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矛盾都集中表现在在政府财政上。
2.3 财政风险的类型
财政风险的多样性是由于财政在运行中特别复杂。因此,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财政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
2.3.1 按财政风险的显露程度,财政风险分为显性风险和隐性风险
显性风险是指政府财政预算中能够明确显示的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政府预算收支总量和结构不合理、国债发行规模失当、财政资金配置低效率等,导致财政预算赤字不断扩大。隐性风险是指未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明确列示却极具传导性的财政风险,主要包括政府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应付账款、应付工资以及应付政策补贴等形成的或有负债、转嫁性财政风险等[4];显性风险是指政府债务所带来的风险是要有专门的法律或合同认定的。隐性风险是指政府在道德上是要负责的,集中表现在公众对政府的期望以及要获得利益的集团施加的压力。
2.4 地方财政风险概论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可能会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地方财政风险最显著的特点是有限的地方财政收入和无限的支出需求之间的矛盾。地方财政风险到达一定的程度后,将会演变成地方财政危机,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不利的。我国的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