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研究
摘要: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表质量的重要指标,它会引起多种经济后果,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造成某种程度上的影响,其中就包括了对债务融资行为的作用,与此相关的探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选择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公司2013-2015三年的财务报告数据和相关资料,并将其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运用非经营性应计项目法估计出会计稳健性水平,并用利息支出占负债的比重来计量债务融资成本,对它们间的关联开展了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分析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的时候,会计稳健性水平与债务融资成本两者呈现出了负向的相关关联,也就是说会计稳健性程度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债务融资的成本水平,但这种作用不够明显,说明会计稳健性未能在公司的债务融资活动中有效地运作。此外,研究还证实了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所产生的作用比对非国有企业的作用要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文献综述 2
(二)国内文献综述 2
三、研究设计 4
(一)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4
1.会计稳健性水平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4
2.企业性质对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差异... 5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三)变量的选择与计量 5
1.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5
2.债务融资成本的计量 6
3.控制变量 6
(四)研究模型 7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相关性分析 8
(三)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
1.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整体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
2.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9
3.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10
4.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回归结果对比分析 10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10
(一)研究结论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二)对策建议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研究
会计121 潘凝盼
引言
引言
会计稳健性是指公司在对自身的业务交易和事项展开认定、度量和报告的时候理应维持一定的谨慎性,不可高估资产和收入,也不可低估债务和费用。会计稳健性对于公司的成长和抵御风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最主要的指标之一。虽然稳健性早已在实务中被广泛运用,但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有外国学者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国内则起步更晚。不过,有关考察从未间断过,考察重心也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起源研究逐步向衡量方式、影响因子和经济后果转移。这几年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对会计稳健性所持的消极姿态更是使其备受争议,引起了研究者对会计稳健性带来的影响的考察浪潮。本文在前辈的原理研究和实证考察的经验下,以2013年到2015年沪深股市A股非金融保险上市公司作为对象,运用修正后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实证检验会计稳健性程度和债务融资成本二者间的关联,并研究了所有权性质对于该关联所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提高财务报告水准、减少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贡献一定的根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Ahmed,Billings,Morton,Stanford Harris (2002)将代理问题和会计稳健性相结合进行了研究。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之间存在着代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企业如何进行盈余分配存在着矛盾。在现实情况中,企业有可能通过向股东分配过多的股利来转移企业的资产,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威胁。Ahmed初次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稳健性水平较高的美国上市公司能得到较高的信用评价等级,从而取得较低的债务融资成本,由此认为会计稳健性能够缓和所有者和债权人在盈余分配上的摩擦,同时起到减少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及时有效地确认可能的收益和损失,计算各个经营时期的利润,使得企业各期可供分配的留存收益减少,企业很难再向股东过度支付股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因此债权人愿意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来作为风险减小的回报。此外,考察还证实债权人和所有者在盈余分配政策上的矛盾越大,企业就越具有稳健性,此研究初次证实较高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减少了债务融资成本。
在Ahmed等人的基础上,Zhang(2008)通过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从信号传递的角度对研究进行了拓展和创新。首先,他运用了不同的方式全面地测量了会计稳健性。其次,用利息率来代表债务资本成本,比以前惯用的信用等级评级更加准确直接,便于测算。最后,他们从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出发,不仅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和借款利率之间的关联,还研究了会计稳健性能否使债权人更及时地获取违约的信号。证实了会计稳健性对借贷双方均具有正效应,较高的稳健性有效地减弱了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债权人更容易估计和预测公司的违约风险,因此债权人更愿意以较低的利率向稳健性水平较高的债务人提供借款,验证了稳健性可以提升债务融资契约的效率。
Li(2010)对全球范围内会计稳健性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关联展开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排除国家间的法制体系和证券监管等制度性差别的影响以后,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采取高稳健性水平的国家中的企业,不论是采用举债还是发行股票的方式获得资本,都能得到比较低的成本。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于1992年在准则中首次提出稳健性的要求,与国外研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卢文彬和李增泉(2003)初次量化了会计稳健性,认为我国企业对于“坏的信息”的回应比对于“好的信息”的回应要灵敏,说明了我国的企业广泛具备会计稳健性。赵春光(2004)的考察指出,中国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在九八年以前普遍偏低,此后情况有所好转,中国企业在整体上表现出了会计稳健性,且其水平也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黄登仕和陈旭东(2005)的分析也表明了这一点,结果指出我国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自九八年开始渐渐提高,从2001年开始,我国企业开始广泛在财务报告信息中反映出会计稳健性。朱茶芬(2006)进一步探究表明,2001年的会计改革提高了利润质量,因此会计稳健性在这一年发生了构造性的改变,从那之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稳健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刘凤委、汪辉(2006)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结合所有权性质探讨了财务报告质量对债务融资契约有效性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财务报告信息会明显地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并且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债务契约有用性要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这种差别具体是由于国有上市公司享受着更多的政治照顾。这些是较早对于会计稳健性方面的考察。我国对会计稳健性进行大量考察是出现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钟岳松(2009)探究了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间的关联,认为会计稳健性、债务契约以及债务融资成本这三者紧密相关,采用谨慎的准则的公司更容易得到较低的借款利息为抵偿。毛新述(2009)则通过研究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作用的大小,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可以明显地减小债务融资成本。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国外文献综述 2
(二)国内文献综述 2
三、研究设计 4
(一)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4
1.会计稳健性水平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 4
2.企业性质对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差异... 5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
(三)变量的选择与计量 5
1.会计稳健性的计量 5
2.债务融资成本的计量 6
3.控制变量 6
(四)研究模型 7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相关性分析 8
(三)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
1.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整体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8
2.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9
3.非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10
4.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回归结果对比分析 10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10
(一)研究结论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二)对策建议 11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影响研究
会计121 潘凝盼
引言
引言
会计稳健性是指公司在对自身的业务交易和事项展开认定、度量和报告的时候理应维持一定的谨慎性,不可高估资产和收入,也不可低估债务和费用。会计稳健性对于公司的成长和抵御风险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最主要的指标之一。虽然稳健性早已在实务中被广泛运用,但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有外国学者对其进行系统性研究,国内则起步更晚。不过,有关考察从未间断过,考察重心也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起源研究逐步向衡量方式、影响因子和经济后果转移。这几年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等权威机构对会计稳健性所持的消极姿态更是使其备受争议,引起了研究者对会计稳健性带来的影响的考察浪潮。本文在前辈的原理研究和实证考察的经验下,以2013年到2015年沪深股市A股非金融保险上市公司作为对象,运用修正后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实证检验会计稳健性程度和债务融资成本二者间的关联,并研究了所有权性质对于该关联所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够为提高财务报告水准、减少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贡献一定的根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Ahmed,Billings,Morton,Stanford Harris (2002)将代理问题和会计稳健性相结合进行了研究。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之间存在着代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于企业如何进行盈余分配存在着矛盾。在现实情况中,企业有可能通过向股东分配过多的股利来转移企业的资产,使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威胁。Ahmed初次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稳健性水平较高的美国上市公司能得到较高的信用评价等级,从而取得较低的债务融资成本,由此认为会计稳健性能够缓和所有者和债权人在盈余分配上的摩擦,同时起到减少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及时有效地确认可能的收益和损失,计算各个经营时期的利润,使得企业各期可供分配的留存收益减少,企业很难再向股东过度支付股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因此债权人愿意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来作为风险减小的回报。此外,考察还证实债权人和所有者在盈余分配政策上的矛盾越大,企业就越具有稳健性,此研究初次证实较高的会计稳健性水平减少了债务融资成本。
在Ahmed等人的基础上,Zhang(2008)通过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从信号传递的角度对研究进行了拓展和创新。首先,他运用了不同的方式全面地测量了会计稳健性。其次,用利息率来代表债务资本成本,比以前惯用的信用等级评级更加准确直接,便于测算。最后,他们从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出发,不仅研究了会计稳健性和借款利率之间的关联,还研究了会计稳健性能否使债权人更及时地获取违约的信号。证实了会计稳健性对借贷双方均具有正效应,较高的稳健性有效地减弱了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债权人更容易估计和预测公司的违约风险,因此债权人更愿意以较低的利率向稳健性水平较高的债务人提供借款,验证了稳健性可以提升债务融资契约的效率。
Li(2010)对全球范围内会计稳健性和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关联展开了考察。考察结果表明,排除国家间的法制体系和证券监管等制度性差别的影响以后,在财务会计报告中采取高稳健性水平的国家中的企业,不论是采用举债还是发行股票的方式获得资本,都能得到比较低的成本。
(二)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于1992年在准则中首次提出稳健性的要求,与国外研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卢文彬和李增泉(2003)初次量化了会计稳健性,认为我国企业对于“坏的信息”的回应比对于“好的信息”的回应要灵敏,说明了我国的企业广泛具备会计稳健性。赵春光(2004)的考察指出,中国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在九八年以前普遍偏低,此后情况有所好转,中国企业在整体上表现出了会计稳健性,且其水平也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黄登仕和陈旭东(2005)的分析也表明了这一点,结果指出我国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水平自九八年开始渐渐提高,从2001年开始,我国企业开始广泛在财务报告信息中反映出会计稳健性。朱茶芬(2006)进一步探究表明,2001年的会计改革提高了利润质量,因此会计稳健性在这一年发生了构造性的改变,从那之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稳健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刘凤委、汪辉(2006)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并结合所有权性质探讨了财务报告质量对债务融资契约有效性的作用。研究结论表明,财务报告信息会明显地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并且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债务契约有用性要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这种差别具体是由于国有上市公司享受着更多的政治照顾。这些是较早对于会计稳健性方面的考察。我国对会计稳健性进行大量考察是出现在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钟岳松(2009)探究了会计稳健性与债务融资成本间的关联,认为会计稳健性、债务契约以及债务融资成本这三者紧密相关,采用谨慎的准则的公司更容易得到较低的借款利息为抵偿。毛新述(2009)则通过研究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债务融资成本作用的大小,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可以明显地减小债务融资成本。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