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的评价研究以地铁二号线为例
摘要:交通方式一直都是城市用地一定形态形成的关键因素,同时,城市轨道交通也需要相应土地利用结构的支持。城市交通建设长久以来的经验显示,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站点地区来体现,轨道交通不仅改善了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也增加了站点地区的可达性,而土地利用状况又会给轨道交通提供充足的客源。本文以南京市地铁二号线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3个站点作为评估的单元,研究区的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均衡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地铁二号线沿线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跟各板块内部社会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 ..2
一、 绪论 2
(一)研究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3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发展综述 4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4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4
(二)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综述 5
三、基于信息熵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评价 6
(一)研究方法 6
1.信息熵 6
2.土地利用均衡度 6
(二)数据来源 6
四、实证分析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一)研究区概况 7
(二)评价结果分析 8
1、马群站 8
2、莫愁湖站 9
3、雨润大街站 9
五、 结论与建议 9
(一)研究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9
致谢 .................................................................... 11
参考文献.................................................................11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的评价研究
——以南京地铁二号线为例
引言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可分为城市铁路、城郊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独轨交通、磁悬浮线路、机场联络铁路、新交通系统等。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基础性建设,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狂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南京市城市交通需求规模急剧扩大,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2014年公共交通发展的数据调查,2013年南京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完成客运总量18.79亿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2013年净增0.64亿人次,增长3.5%。2014,南京人均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次数逐年增加,按年度南京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乘坐城市公共交通229次,比2013年人均净增加7次,与五年前的2009年相比,人均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净增加43次。调查表明,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中,乘坐有轨交通出行5.03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11.3%。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已经逐渐确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导,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形式相互依赖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一步。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时间准、运量大、能耗低、安全平稳的特点,既方便人们出行,又有利于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化,带动居住、就业的合理扩散。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不仅在解决城市地上交通拥堵问题有着很好的效果,对于土地资源集约以及节能减排也能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促进其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土地开发又会带来客流量的变化,从而促使交通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得交通可达性提高,这会带来区域土地的价值增值,土地增值会引起土地利用朝着更高的容积率与投资回报率变化,各房产投资商也会更多选择在轨道交通沿线进行土地开发。反过来,地块在开发后会聚集大量人气,客流量增加,此时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又会诱发大运量轨道交通的产生,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几乎包括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各种类型,已有30多座城市建成了或正在新建、或拟就了建设规划。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城市轨道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沿线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因此,探究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城市规划中的一大课题。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分析了在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加和城市结构的重新调整的情况下,基于信息熵的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评价比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相互协调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这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规律,可为政府制定与城市轨道交通有关的城市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可利用信息熵模型对之进行研究。虽然之前已经有较多学者将信息熵模型运用于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但大多是基于整个城市做出的一个大数据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着手,根据轨道交通周边地块土地利用情况,运用信息熵模型,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状况,为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处于较热时期,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本研究运用信息熵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结构进行评价,加深拓宽人们对土地利用问题的理解,为各地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规划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 ..2
一、 绪论 2
(一)研究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3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一)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影响研究发展综述 4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4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4
(二)土地利用结构评价研究综述 5
三、基于信息熵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评价 6
(一)研究方法 6
1.信息熵 6
2.土地利用均衡度 6
(二)数据来源 6
四、实证分析 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一)研究区概况 7
(二)评价结果分析 8
1、马群站 8
2、莫愁湖站 9
3、雨润大街站 9
五、 结论与建议 9
(一)研究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9
致谢 .................................................................... 11
参考文献.................................................................11
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的评价研究
——以南京地铁二号线为例
引言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按照用途可分为城市铁路、城郊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独轨交通、磁悬浮线路、机场联络铁路、新交通系统等。我国轨道交通行业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基础性建设,也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狂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南京市城市交通需求规模急剧扩大,根据南京市统计局发布2014年公共交通发展的数据调查,2013年南京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完成客运总量18.79亿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2013年净增0.64亿人次,增长3.5%。2014,南京人均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次数逐年增加,按年度南京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乘坐城市公共交通229次,比2013年人均净增加7次,与五年前的2009年相比,人均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净增加43次。调查表明,在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市民中,乘坐有轨交通出行5.03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11.3%。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大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已经逐渐确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导,公共交通为主体,多种交通形式相互依赖的综合交通体系成为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一步。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时间准、运量大、能耗低、安全平稳的特点,既方便人们出行,又有利于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化,带动居住、就业的合理扩散。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不仅在解决城市地上交通拥堵问题有着很好的效果,对于土地资源集约以及节能减排也能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促进其沿线土地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土地开发又会带来客流量的变化,从而促使交通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得交通可达性提高,这会带来区域土地的价值增值,土地增值会引起土地利用朝着更高的容积率与投资回报率变化,各房产投资商也会更多选择在轨道交通沿线进行土地开发。反过来,地块在开发后会聚集大量人气,客流量增加,此时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又会诱发大运量轨道交通的产生,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飞速发展的阶段,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几乎包括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各种类型,已有30多座城市建成了或正在新建、或拟就了建设规划。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在城市轨道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沿线土地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因此,探究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城市规划中的一大课题。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分析了在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加和城市结构的重新调整的情况下,基于信息熵的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评价比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相互协调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这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城市轨道交通对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规律,可为政府制定与城市轨道交通有关的城市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可利用信息熵模型对之进行研究。虽然之前已经有较多学者将信息熵模型运用于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但大多是基于整个城市做出的一个大数据的分析。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着手,根据轨道交通周边地块土地利用情况,运用信息熵模型,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结构状况,为土地利用结构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处于较热时期,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本研究运用信息熵模型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结构进行评价,加深拓宽人们对土地利用问题的理解,为各地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规划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