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为例
摘要:研究目的:研究甘肃省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城市化推进中提高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集约利用。研究方法: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线性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研究结果:2003-2014年甘肃省经济增长“阻力”值为5.976%,结果远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土地资源对甘肃省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并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其增长阻力值每年都在递增。研究结论:要想降低这一阻力值,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强土地集约利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建设水平,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可持续增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阻力相关概念及内涵 2
(一)城市化 2
(二)经济增长阻力 3
二、区域概况及方法模型 3
(一)研究区域概况 3
(二)增长“阻力”模型构建及公式测算 3
1、增长“阻力”模型构建 3
2、经济增长“阻力”公式测算 4
(三)因子分析方法 4
三、甘肃省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阻力”研究 4
(一)甘肃省经济增长“阻力”测算 4
1、变量与数据来源 4
2、经济增长“阻力”值测算 4
(二)结果分析 4
四、影响“阻力”的相关因素指标分析 4
(一)因子指标的选取 4
(二)数据来源 4
(三) 因子分析步骤 4
(四)经济增长阻力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4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
(一)研究结论 4
(二)政策建议 4
1、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土地集约利用 4
2、提高资本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 4
3、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4
致谢 4
参考文献 4
西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
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由于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扩大,加之土地的有限性,越来越紧缺的土地供给和迅速增长的社会经济需求两者之间失衡发展的态势日益显化。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大的增加了各地区土地资源的饱和度。有限的土地资源对我国今后的城市建设会有较大的制约。西部地区尤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会使得其城市资源的利用率和城市发展之间产生矛盾。所以,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都集中在对两者关系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其中部分学者还研究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13]在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关系的研究中,学者就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土地结构、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利用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46]国内外学者关于增长阻力的研究集中于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研究。从自然资源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能源、水资源及土地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土地资源这一部分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及影响程度。[79]在研究增长“阻力”的模型上,专家学者们也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研究。综合来看,增长模型的采用主要以 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CES 生产函数模型及内生增长模型这三种模型的应用与变形为主。 [1011]
本文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为主要指导,通过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阻力”的理论模型,再对影响增长“阻力”的因素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对甘肃省土地资源的利用对城市化推进中的约束进行实证分析,综合甘肃省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以后提高甘肃省今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阻力相关概念及内涵
(一)城市化
城市化即城镇化,是乡村演化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其理解也各不相同。
人口学家将城镇人口的数量定义为城市化,即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多表明城市化发展的加快。经济学专家则认为城市化是指随着国家或地区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地理学家眼中的城市化则是地域上农村逐步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地理位置的变化过程。 [1215]
根据对城市化定义的不同理解,城市化水平指标的表示也不同。在本文中,主要选用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某区域人口)表示城市化水平。
(二)经济增长阻力
增长“阻力”,也称作增长“尾效”和增长阻尼等。Romer对增长阻力的定义是指在没有资源与土地限制状况下的经济增长和在资源与土地限制状况下经济增长的差额, 即在资源的制约下,经济增长降低的程度叫做增长“阻力”。[1619]
本文将增长阻力定义为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以及人口数量的上升使得人均可利用土地数量降低,致使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可利用土地不变情况下的增长速度低。其阻力为两者增长速度的差值。阻力值越大,表示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越大,经济增长速度越缓慢。反之阻力值越小,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二、区域概况及方法模型
(一)研究区域概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全省从东到西长1655公里,地形狭长。
全省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约占45.44万平方公里,折合6.8亿亩。人均占有土地1.93公顷,与全国相比高出一倍多。甘肃省山地较多,平地较少。全省的土地利用率是57.14%,还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总共有1948.41万公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2.86%。
甘肃省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因其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紧缺。传统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经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有着不错的工业基础,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投入较高、消耗较高、但效率偏低的现状还没有获得彻底的改变。甘肃省整体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加之投资环境不好,经济基础相对较差。
该省由于受到其自然区域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的约束,不仅和东部差距逐渐拉大,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名中也不断落后。在西部大开发中,这种状况也尚未获得很好的解决办法。
(二)增长“阻力”模型构建及公式测算
1、增长“阻力”模型构建
本文使用索洛模型作为基础原理。主要包括四个变量,分别是:产出(Y)、劳动(L)、资本(K)以及“劳动的有效性”(A)。该模型中的函数为: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阻力相关概念及内涵 2
(一)城市化 2
(二)经济增长阻力 3
二、区域概况及方法模型 3
(一)研究区域概况 3
(二)增长“阻力”模型构建及公式测算 3
1、增长“阻力”模型构建 3
2、经济增长“阻力”公式测算 4
(三)因子分析方法 4
三、甘肃省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阻力”研究 4
(一)甘肃省经济增长“阻力”测算 4
1、变量与数据来源 4
2、经济增长“阻力”值测算 4
(二)结果分析 4
四、影响“阻力”的相关因素指标分析 4
(一)因子指标的选取 4
(二)数据来源 4
(三) 因子分析步骤 4
(四)经济增长阻力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4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
(一)研究结论 4
(二)政策建议 4
1、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大土地集约利用 4
2、提高资本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 4
3、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建设水平 4
致谢 4
参考文献 4
西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
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引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由于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扩大,加之土地的有限性,越来越紧缺的土地供给和迅速增长的社会经济需求两者之间失衡发展的态势日益显化。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大的增加了各地区土地资源的饱和度。有限的土地资源对我国今后的城市建设会有较大的制约。西部地区尤为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会使得其城市资源的利用率和城市发展之间产生矛盾。所以,研究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都集中在对两者关系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其中部分学者还研究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13]在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关系的研究中,学者就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土地结构、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利用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46]国内外学者关于增长阻力的研究集中于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力研究。从自然资源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能源、水资源及土地资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土地资源这一部分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及影响程度。[79]在研究增长“阻力”的模型上,专家学者们也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研究。综合来看,增长模型的采用主要以 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CES 生产函数模型及内生增长模型这三种模型的应用与变形为主。 [1011]
本文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作为主要指导,通过CD(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阻力”的理论模型,再对影响增长“阻力”的因素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对甘肃省土地资源的利用对城市化推进中的约束进行实证分析,综合甘肃省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为以后提高甘肃省今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增长阻力相关概念及内涵
(一)城市化
城市化即城镇化,是乡村演化为城市的一种复杂过程。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其理解也各不相同。
人口学家将城镇人口的数量定义为城市化,即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多表明城市化发展的加快。经济学专家则认为城市化是指随着国家或地区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地理学家眼中的城市化则是地域上农村逐步转变为城市的一种地理位置的变化过程。 [1215]
根据对城市化定义的不同理解,城市化水平指标的表示也不同。在本文中,主要选用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某区域人口)表示城市化水平。
(二)经济增长阻力
增长“阻力”,也称作增长“尾效”和增长阻尼等。Romer对增长阻力的定义是指在没有资源与土地限制状况下的经济增长和在资源与土地限制状况下经济增长的差额, 即在资源的制约下,经济增长降低的程度叫做增长“阻力”。[1619]
本文将增长阻力定义为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以及人口数量的上升使得人均可利用土地数量降低,致使实际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可利用土地不变情况下的增长速度低。其阻力为两者增长速度的差值。阻力值越大,表示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影响越大,经济增长速度越缓慢。反之阻力值越小,经济增长速度越快。
二、区域概况及方法模型
(一)研究区域概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全省从东到西长1655公里,地形狭长。
全省总土地面积居全国第7位,约占45.44万平方公里,折合6.8亿亩。人均占有土地1.93公顷,与全国相比高出一倍多。甘肃省山地较多,平地较少。全省的土地利用率是57.14%,还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总共有1948.41万公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2.86%。
甘肃省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因其地处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紧缺。传统的农业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经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有着不错的工业基础,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投入较高、消耗较高、但效率偏低的现状还没有获得彻底的改变。甘肃省整体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加之投资环境不好,经济基础相对较差。
该省由于受到其自然区域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的约束,不仅和东部差距逐渐拉大,在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名中也不断落后。在西部大开发中,这种状况也尚未获得很好的解决办法。
(二)增长“阻力”模型构建及公式测算
1、增长“阻力”模型构建
本文使用索洛模型作为基础原理。主要包括四个变量,分别是:产出(Y)、劳动(L)、资本(K)以及“劳动的有效性”(A)。该模型中的函数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