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制造业的数据分析
上市公司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筹集所需要的资金,这些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融资结构, 进而引发融资结构的选择问题,而融资结构的选择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因此,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备受瞩目的问题,许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就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且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试图找出显著影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融资结构相关变量,从而为更好的优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提供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2
(三)研究方法2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 3
(二)国内文献综述 4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5
三、研究设计 5
(一)研究假设和变量选取 6
(二)模型设计 6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描述性分析 8
(二)模型回归分析9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研究的局限性 11
(三)建议 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制造业的数据分析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1998年国企改革进入的“国退民进”阶段后,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者们开始关注企业的良性发展,许多学者也开始学习和研究国外的相关资本结构理论,有一些学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合我国的股市情况对国内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结论给管理者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除采掘业、公用业(电、煤气、自来水)外的所有实体产品生产性行业。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颁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该指引规定了分类原则和方法: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等财务数据为主要分类标准和依据,所采用财务数据为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已公开披露的合并报表数据;当上市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行业;当上市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但某类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均在所有业务中最高,而且均占到公司总收入和总利润的30%以上(包含本数),则该公司归属该业务对应的行业类别;不能按照上述分类方法确定行业归属的,由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专家委员会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判断公司行业归属;归属不明确的,划为综合类。可见,当某一上市公司制造类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则将该公司划入制造业上市公司;当上市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制造类业务收入和利润比重比其他业务比重均高出30%,则将该公司也划入制造业上市公司。
从以往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关的数据库信息来看,我国的上市公司以制造业公司为主,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关系到了我国国民经济能否稳定发展。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将尝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和企业绩效的现实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和客观的理解;意图通过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对其企业经营绩效影响,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选择更适宜自身发展的融资结构,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降到最低,不断提升企业绩效等方面,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意义
融资结构的选择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起步较晚,西方的融资结构理论相对成熟,本课题致力于将国外的经典理论和一些主流的观点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实证分析,检验适用性如何,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以及管理者进行融资结构的最优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由于行业性质、发展能力、政策环境方面的差异,其融资结构都有自身的特点,融资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在研究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时,选择某一行业来进行研究比较好。制造业是一个高度关联的产业,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对国民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扩大。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有助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方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最优决策。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互结合,主要运用财务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1)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回顾国内外有关融资结构理论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情况,借鉴国内外许多其他研究学者在此类课题上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提出研究思路并选择相关指标和计算模型。
(2)实证研究的方法。先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再从我国沪深两市 A 股制造业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择样本公司,然后建立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设性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1.早期融资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杜兰德Durand,在 1952 年发表的《企业负债及权益资金的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1]一文中,阐述了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率理论和传统折中理论,被称为的早期融资结构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债务资本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该理论忽视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过大,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净经营收益理论认为债务资本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公司的净经营收益的确会影响公司的绩效。传统折中理论认为适中的债务资本规模可以实现更好的绩效,该理论只是初级认识,还不是系统的理论,有其片面性和缺陷。
2. MM资本结构理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2
(三)研究方法2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文献综述 3
(二)国内文献综述 4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5
三、研究设计 5
(一)研究假设和变量选取 6
(二)模型设计 6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6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7
(一)描述性分析 8
(二)模型回归分析9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 11
(一)研究结论 11
(二)研究的局限性 11
(三)建议 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制造业的数据分析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1998年国企改革进入的“国退民进”阶段后,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者们开始关注企业的良性发展,许多学者也开始学习和研究国外的相关资本结构理论,有一些学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合我国的股市情况对国内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结论给管理者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除采掘业、公用业(电、煤气、自来水)外的所有实体产品生产性行业。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颁布了《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该指引规定了分类原则和方法:以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等财务数据为主要分类标准和依据,所采用财务数据为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已公开披露的合并报表数据;当上市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行业;当上市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但某类业务的收入和利润均在所有业务中最高,而且均占到公司总收入和总利润的30%以上(包含本数),则该公司归属该业务对应的行业类别;不能按照上述分类方法确定行业归属的,由上市公司行业分类专家委员会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判断公司行业归属;归属不明确的,划为综合类。可见,当某一上市公司制造类业务带来的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则将该公司划入制造业上市公司;当上市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制造类业务收入和利润比重比其他业务比重均高出30%,则将该公司也划入制造业上市公司。
从以往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关的数据库信息来看,我国的上市公司以制造业公司为主,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关系到了我国国民经济能否稳定发展。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本文将尝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和企业绩效的现实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和客观的理解;意图通过研究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对其企业经营绩效影响,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选择更适宜自身发展的融资结构,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降到最低,不断提升企业绩效等方面,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建议
(二)研究意义
融资结构的选择将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影响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起步较晚,西方的融资结构理论相对成熟,本课题致力于将国外的经典理论和一些主流的观点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实证分析,检验适用性如何,对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以及管理者进行融资结构的最优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由于行业性质、发展能力、政策环境方面的差异,其融资结构都有自身的特点,融资结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在研究融资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时,选择某一行业来进行研究比较好。制造业是一个高度关联的产业,能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对国民经济、社会进步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扩大。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有助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方调整自己的行为做出最优决策。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互结合,主要运用财务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1)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回顾国内外有关融资结构理论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情况,借鉴国内外许多其他研究学者在此类课题上的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提出研究思路并选择相关指标和计算模型。
(2)实证研究的方法。先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再从我国沪深两市 A 股制造业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择样本公司,然后建立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设性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1.早期融资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杜兰德Durand,在 1952 年发表的《企业负债及权益资金的成本:趋势和计量问题》[1]一文中,阐述了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率理论和传统折中理论,被称为的早期融资结构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债务资本比例越高,公司绩效越好,该理论忽视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过大,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净经营收益理论认为债务资本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公司的净经营收益的确会影响公司的绩效。传统折中理论认为适中的债务资本规模可以实现更好的绩效,该理论只是初级认识,还不是系统的理论,有其片面性和缺陷。
2. MM资本结构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