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下唐山城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研究
摘要:土地资源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但土地扩张过快、利用粗放等土地浪费现象非常普遍,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一个高效、集约化的社会,如何使用土地的使用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唐山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并挖掘土地潜力进行探讨。首先分析国内外的相关土地利用的理论和成果,然后着手于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利用强度分析唐山市城市土地的利用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城市土地潜力评价模型,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从提高容积率入手,测算土地利用潜力,最后提出挖掘土地潜力的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4
引言4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4
二、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程度分析5
(一)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程度分析5
1.地理经济概况5
2.研究区域界定5
(二)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5
1.土地利用结构5
(1)中心区土地利用结构5
(2)分区土地利用结构6
2.土地利用强度6
3.土地利用状况7
三、唐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评价7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定义7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单元7
(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评价模型7
(四)潜力评价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8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8
(1)综合性原则8
(2)独立性原则8
(3)主导因素原则8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8
(5)可操作性原则8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8
3.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9
(1)层次分析法9
(2)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10
(3)综合确定指标权重10
4.评价因子标准化11
5.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类别划分11
6.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评价结果分析12
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12
四、唐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对策建议13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对策经验13
(二)唐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对策建议14
1.提高土地利用强度14
2.因地制宜,内部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14
3.结合新型城镇化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4
4.完善创新现有政策体系14
五、结论与不足15
(一)研究结论 15
(二)问题与不足15
致谢15
参考文献15
新型城镇化下唐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研究
引言
引言本世纪前二十年是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与环境约束矛盾的激化期。未来唐山市将重点打造全国产业化基地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京津冀国际港口城市,加快建设作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支点,是城市和首都经济圈的窗口,土地利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1]。然而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问题,拉低了土地利用整体效率,造成了可利用土地不足,城市用地紧张,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更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理念。那么,如何减少土地浪费,挖掘土地潜力迫在眉睫。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威廉在地租理论中指出,地租是指销售的土地农产品的剩余收益,并进一步研究指出,由于土地自然因素、耕地生产力和土地农产品市场结构的情况,将导致地租差异[2]。
19 世纪初,戴维李嘉图,在地租理论研究中,提出土地集约经营思想。他认为,土地的产量和收益随着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增多而增加[2]。
德国经济学家屠能结合土地集约利用和空间分布的相关理论概念,提出农业区位论,并运用此理论和土地利用集约经营理念,对位置极差地租进行了解释[3],虽然其研究对象是农业用地,但它为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伊利和莫尔豪斯指出:在现有土地上投入更多的人类劳动和资本,被称为土地集约利用[4]。
著名经济学家韦伯在德国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工业区位理论。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区位因素在产业选择生产地点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产业将被吸引到最节省生产成本的地点,此时土地集约利用处于最高的水平[5]。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报酬递减规律可以应用于各生产部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6]。实际上,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应用核心是如何科学的对土地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本质是探讨何种土地利用程度能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7]。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土地评价纲要》,标志着土地评估研究进入一个成熟时期[8]。
国外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对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推动我国相关研究的发展。
在国内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中,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概念上,有些学者认为,要想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就必须从土地利用强度入手,并保证土地利用的环境合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是动态的,而非静态不变的终极目标[9]。
曹建海认为,土地利用的核心是不断完善价格机制调节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的价格在土地规划和土地市场调节作用。土地利用的本质是保持和增强土地创造财富的能力[10]。
毕保德认为土地集约化的目的是使单位土地面积获益最高,他认为,与土地粗放利用不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对土地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以获取更多的土地效益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11]。
吴郁玲、曲福田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分为两个层次,相对密集和绝对密集。绝对集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绝对差异,即土地利用的最佳程度,相对集约是指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12]。
二、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一)唐山市概况
1.地理经济概况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唐山市地貌复杂多样,地形多样,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唐山市包括7个市区,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润区、丰南区、曹妃甸区;5个县,滦县、滦南县、乐亭县、玉田县、迁西县;2个县级市,遵化市和迁安市。
2.研究区域界定
研究区域为唐山市中心区,以路北区、路南区、高新区和开平区的建成区。四至范围是南至南湖,北至陡河、贾庵道,东至开平区半壁店村,西至北京铁路局唐山站。该区域大部分土地为城市土地,并有详细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可供使用。中心区总面积为13153.19公顷,总人口 96.80万人。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4
引言4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4
二、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程度分析5
(一)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程度分析5
1.地理经济概况5
2.研究区域界定5
(二)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5
1.土地利用结构5
(1)中心区土地利用结构5
(2)分区土地利用结构6
2.土地利用强度6
3.土地利用状况7
三、唐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评价7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定义7
(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单元7
(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评价模型7
(四)潜力评价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8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8
(1)综合性原则8
(2)独立性原则8
(3)主导因素原则8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8
(5)可操作性原则8
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8
3.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9
(1)层次分析法9
(2)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10
(3)综合确定指标权重10
4.评价因子标准化11
5.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类别划分11
6.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评价结果分析12
7.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12
四、唐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对策建议13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对策经验13
(二)唐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对策建议14
1.提高土地利用强度14
2.因地制宜,内部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14
3.结合新型城镇化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4
4.完善创新现有政策体系14
五、结论与不足15
(一)研究结论 15
(二)问题与不足15
致谢15
参考文献15
新型城镇化下唐山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研究
引言
引言本世纪前二十年是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与环境约束矛盾的激化期。未来唐山市将重点打造全国产业化基地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京津冀国际港口城市,加快建设作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支点,是城市和首都经济圈的窗口,土地利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1]。然而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问题,拉低了土地利用整体效率,造成了可利用土地不足,城市用地紧张,不仅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更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理念。那么,如何减少土地浪费,挖掘土地潜力迫在眉睫。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威廉在地租理论中指出,地租是指销售的土地农产品的剩余收益,并进一步研究指出,由于土地自然因素、耕地生产力和土地农产品市场结构的情况,将导致地租差异[2]。
19 世纪初,戴维李嘉图,在地租理论研究中,提出土地集约经营思想。他认为,土地的产量和收益随着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增多而增加[2]。
德国经济学家屠能结合土地集约利用和空间分布的相关理论概念,提出农业区位论,并运用此理论和土地利用集约经营理念,对位置极差地租进行了解释[3],虽然其研究对象是农业用地,但它为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伊利和莫尔豪斯指出:在现有土地上投入更多的人类劳动和资本,被称为土地集约利用[4]。
著名经济学家韦伯在德国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工业区位理论。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区位因素在产业选择生产地点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产业将被吸引到最节省生产成本的地点,此时土地集约利用处于最高的水平[5]。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报酬递减规律可以应用于各生产部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6]。实际上,土地收益递减规律应用核心是如何科学的对土地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本质是探讨何种土地利用程度能达到土地集约利用的要求[7]。
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了《土地评价纲要》,标志着土地评估研究进入一个成熟时期[8]。
国外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对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推动我国相关研究的发展。
在国内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中,在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概念上,有些学者认为,要想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就必须从土地利用强度入手,并保证土地利用的环境合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过程是动态的,而非静态不变的终极目标[9]。
曹建海认为,土地利用的核心是不断完善价格机制调节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的价格在土地规划和土地市场调节作用。土地利用的本质是保持和增强土地创造财富的能力[10]。
毕保德认为土地集约化的目的是使单位土地面积获益最高,他认为,与土地粗放利用不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对土地加大资本投入力度以获取更多的土地效益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11]。
吴郁玲、曲福田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分为两个层次,相对密集和绝对密集。绝对集约是土地集约利用的绝对差异,即土地利用的最佳程度,相对集约是指土地集约利用度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12]。
二、唐山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一)唐山市概况
1.地理经济概况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唐山市地貌复杂多样,地形多样,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唐山市包括7个市区,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润区、丰南区、曹妃甸区;5个县,滦县、滦南县、乐亭县、玉田县、迁西县;2个县级市,遵化市和迁安市。
2.研究区域界定
研究区域为唐山市中心区,以路北区、路南区、高新区和开平区的建成区。四至范围是南至南湖,北至陡河、贾庵道,东至开平区半壁店村,西至北京铁路局唐山站。该区域大部分土地为城市土地,并有详细的土地利用数据及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可供使用。中心区总面积为13153.19公顷,总人口 96.80万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