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预算松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

现有的众多研究表明,预算松弛现象在现代公司运营中非常普遍。而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实践中预算松弛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大量学者在国外研究基础上开始探讨预算松弛的成因,以提供一些解决预算松弛问题的思路。本文拟就选取沪深300成分股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其披露的公开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建立回归模型,从公司治理层面探讨预算松弛的成因。通过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高管平均年龄和薪酬对预算松弛现象有着显著的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预算松弛文献综述2
1.国外文献综述2
(1)预算松弛概念2
(2)预算松弛成因2
(3)预算松弛经济后果2
2.国内文献综述2
(1)预算松弛成因2
(2)预算松弛经济后果3
(二)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3
1.公司治理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3
2.公司治理定义3
(三)公司治理对预算松弛影响的文献综述 3
1.股东会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3
2.董事会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3
3.高管特征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3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4
(一)预算松弛研究的理论基础4
(二)公司治理和预算管理关系的理论基础4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4
四、研究设计5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5
(二)变量说明与研究模型5
五、实证分析7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7
(二)股权类因素回归分析7
(三)董事会和高管类因素回归分析8
六、研究结论及局限性10
(一)研究结论及建议10
(二)研究局限性10
七、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公司治理对预算松弛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沪深300成分股为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最常用的管理控制手段之一,近百年来以来,得到广泛的运用,实务界人士积累了丰富的预算管理经验,学术界人士收获丰硕的研究成果,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及教训比比皆是。
然而,近年来预算工具开始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批判,其原因在于预算控制产生了较多的负面作用,而预算松弛就是预算副作用的主要产物之一。
我国的预算管理实践和研究自80年代开展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南京大学会计学系曾于两次开展中国企业预算管理控制系统普遍调查与透视活动,可以看出预算管理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成效研究也越加深入。
我国学者以往一般较多研究预算管理的正面成效,国外更多的则是从预算管理的负面作用展开科学研究,预算松弛现象便是其一。近年来,我国也有学者开始从此角度对预算管理效果进行研究,从预算本身的技术层面或行为理论来研究其影响因素。本文试图从公司制度角度比较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对预算程度的影响,来分析比较不同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不同预算松弛程度,从而达到间接度量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意义有以下三点:
(1)我国国企改革进程如火如荼,主管部门对预算的作用越发重视。研究预算过程产生的松弛等负面影响,考查产生预算松弛的因素,并针对性采取相关控制措施,从而弱化预算的负面作用,对于推进与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以往学者大多从委托代理理论、权变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探讨预算松弛的产生因素,本文将具体化,直接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预算松弛的制度性成因,推进其成因理论的发展,对预算松弛的行为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3)公司治理是预算管理的基础,了解公司治理对预算松弛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探讨公司治理模式对预算管理的反面成效的影响路径,不仅能够指导公司进行更为全面、有效的预算管理,还能够在公司治理的设计结构上进行优化,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 文献综述
(一)预算松弛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1)预算松弛概念
预算松弛概念的提出是由于学者对企业的实地调研,Cyert (1963)第一次通过调查表明,预算松弛是由于公司管理人员针对预算目标协商而产生的结果。Young(1985)研究表明预算松弛是由于绩效考核产生的,当员工自主选择其绩效考核标准时,一般情况下会低估其产能,这被称为松弛。Mann(1988)提出,预算松弛是指为了更容易实现预算目标而低估收入、高估成本的行为。Dunk和Nouri(1998)综合了以上的定义,认为当预算成本、收入、数量这几项指标,是对未来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判断估计下计划出来的,但执行时更容易完成,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预算松弛。
(2)预算松弛成因
国外研究表明预算松弛的成因主要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组织方面的因素,其次是环境方面的因素,最后是员工个体方面的因素。
第一类组织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战略、信息不对称等。
战略是影响预算松弛的重要因素之一。Vander Stede(2001)认为,多元化战略程度越高,预算松弛越严重。
由于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的博弈点,管理层掌握更多的实际信息,往往会产生信息不对称,他们可以借此影响预算的制定,产生松弛。
第二类是环境方面的因素。如果企业面临的外部不确定性大,那么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便会产生更大的预算松弛,形成缓冲。
第三类主要是员工个体方面的因素。Onsi(1973)从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预算松弛,他提出的行为因素是基于权变理论,他的研究表明,这些行为因素对预算松弛有较大的影响。
(3)预算松弛的经济后果
关于预算松弛带来的经济后果有两种论断:有害论和有益论。由于预算松弛是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低估产能或高估消耗的行为,所以会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率和业绩。然而,也有学者的研究表明,预算松弛能帮助经理应对经营环境中的不确定性,Dunk(1998)也发现预算松弛可以缓解困难任务中追求业绩带来的一些负面效果。
2.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预算管理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其理论成果亦可谓硕果累累。但对于预算松弛问题的研究却相对滞后,主要有张朝宓、潘飞、程明等著名学者。
(1)预算松弛成因
张朝宓(2004)研究表明真实、丰厚的薪酬水平对预算松弛有抑制作用,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能够降低预算松弛,而信息不对称的强度和预算松弛现象正相关;同时他还认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修养有利于抑制预算松弛。潘飞(2008)研究认为股权性质、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企业规模是影响预算松弛的因素。邓德强(2014)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差异调查能够抑制预算松弛,特定生产情境下的“情境性道德认知” 抑制预算松弛,而一般情境下的“普适性道德认知”并不能明显抑制预算松弛。
(2)预算松弛的经济后果
王桂平(2005)研究表明,预算松弛会造成员工工作效率低下,资源消耗增多,影响业绩评价的客观性。潘飞,程明(2007)认为,由于预算松弛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于代理问题而非战略因素,因此预算松弛虽可以作为一种战略弹性,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但同时会产生大量代理问题,致使公司运营效率低下。董霁璇(2013)通过实证分析说明,国企管理层会利用其控制权,通过编制松弛的预算增加公司运营费用,增加其隐形薪酬。另一方面,预算松弛现象为员工提供了掩盖失误的弹性空间,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客观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13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