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及防范研究
会计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会计报告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层对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决定。因此,会计报告质量是对会计工作效果的直接评判,会计工作必须编制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通过这些数据,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很明晰的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对于公司如此重要的财务行为,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遭到了粉饰的严重问题。企业或者相关的人员为了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标,利用虚假交易的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修改,让财务报表按照人为的意愿展示出企业相应的财务状况,严重的违反了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原则,丧失了会计工作的实际意义,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到一个公司的发展方向。相关的调查显示,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因各种外在问题的需要,均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本文在分析财务报表粉饰的分类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识别手段,给予相关的预防措施,通过研究财务报表粉饰的方式方法,探究会计信息的意义。关键词 财务报表粉饰,会计信息质量,识别,防范
目 录
1 引言 1
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 1
2.1 满足业绩考核的需要 1
2.2 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的需要 1
2.3 减少税收,获取利润的需要 2
2.4 发行股票,实现融资的需要 2
3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常见手段 2
3.1 利用资产重组 3
3.2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 3
3.3 利用关联方交易 4
3.4 利用其他应收付款5
3.5 利用虚构经济交易 5
4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及防范5
4.1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6
4.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7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标准,向所有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公众公布的关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经营状况评价的有效依据。财务报表可以清楚明确地反映企业当前经营与财务状况,企业可以凭借其更彻底的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因此,财务报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必须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持良好的企业信用,同时达到企业融资的目的,粉饰财务报表是最常见的行为。财务报表粉饰是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的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改变,使得报表可以按操作者的意思反映公司的发展状况。粉饰后的财务报表在可靠性和完整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和漏洞,当公司管理者以其为标准进行决策制定时,必然会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与可实施性,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首先分析财务报表粉饰形成的原因及手段,随后提出相关的识别方法以及可行性的建议。
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
2.1 满足业绩考核的需要
财务报表可以明确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涉及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一般依据财务指标,例如投入产出比、产值等指标等[1],这些评价的内容和数据都是来源于财务报表。评价不仅仅只是内部评价,还包括外部评价,外部环境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销售收入、总资产、总利润确定的经营业绩评价。为了获得更好的外部评价从而利于自身的发展,企业便会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进行报表粉饰。
不仅如此,财务报表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关系到管理层人员的绩效奖金和晋升资格,管理者为了突出更良好的经营业绩,便会粉饰财务报表,隐藏不利于自己披露的财务信息,只留下展现自己优势的有利信息,进而提高他们的经营业绩,获得企业管理者更好的评价。因此,为了获得外界更好的业绩评价成为了企业报表粉饰的最根本原因。
2.2 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金融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外部资金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企业在商业信用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银行以及外界的贷款,利于企业的资金的周转。在金融行业,信用即代表着企业的融资能力,通常通过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指标反映公司的信用和损失。目前,资金短缺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资金短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就需要向银行进行借贷。然而,银行为了避免风险自我保护,会严格地评估业务、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等内容,不愿意给表现不佳、缺乏信誉的企业贷款[5]。与此同时,这样的企业也得不到供应商的信任,所以他们不能获得商业信用。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公司便利用财务报表向银行显示他们强大的盈利能力,从而获得商业信用和信贷资金。
2.3 减少税收,获取利润的需要
企业按自身的利润标准来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企业的所得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企业所得税为纳税总额与税率的乘积[3],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会计准备与税法是相关联的,当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案时会影响到公司的最终税收及信用贷款问题。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将根据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一系列手段粉饰财务报表。因此,为了减少或延迟纳税,公司往往粉饰会计报表,调整账面利润,甚至对编制多个版本的财务报表,将低利润甚至亏损的财务报表交给税务部门来减少或推迟缴纳税款。
2.4 发行股票,实现融资的需要
为了募集更多的可调配资金,建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上市公司在股改上往往会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在首次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企业在外界的良好品牌形象,必须使用有限的资源优化上市公司的业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4],公司上市过程中如果想要得到审批,必须连续3年内都保持优秀的经营业绩,保证连续的盈利的势头。对于企业来说,很可能在某一年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市场环境问题而导致无法满足已设定门槛,为了获得股份发行的权利,不得不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才能取得资质。同时,上市公司为了在短时间按内筹措到更多的资金,提高自身股票的发行价格,便需要尽最大可能提高外界对企业的信心,而这些信心的来源即为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的企业业绩状况。此外,盈利能力也影响股价,为了塑造企业的优异业绩,较多地筹集资金,经常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包装。
3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常见手段
3.1 利用资产重组
世纪游轮在2011年上市,是“长江航运IPO第一股”,成为A股炙手可热的股票,当时的发行市盈率高达81倍。但在上市之后,世纪游轮的发展并不顺利。公司先是遭遇了限制“三公消费”,加之长江内河游的竞争加剧,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公司在转型房地产后又遭遇楼市下滑。反映在业绩上,世纪游轮2012年、2013年、2014年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4019.05万元、310.89万元和1058.15万元,整体下滑之势明显。2015年10月21日,世纪游轮发布公告称,先以6.27亿元价格向原实际控制人彭建虎及其关联方出售全部资产及负债,剥离旧有资产,再作价131亿元购买巨人网络100%股权,向巨人网络的全体股东发行股票;并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总金额不超过50亿元。公司自复牌后,11月11日至12月8日,连续20个交易日涨停。
目 录
1 引言 1
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 1
2.1 满足业绩考核的需要 1
2.2 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的需要 1
2.3 减少税收,获取利润的需要 2
2.4 发行股票,实现融资的需要 2
3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常见手段 2
3.1 利用资产重组 3
3.2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 3
3.3 利用关联方交易 4
3.4 利用其他应收付款5
3.5 利用虚构经济交易 5
4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及防范5
4.1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6
4.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防范7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1 引言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为标准,向所有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公众公布的关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企业经营状况评价的有效依据。财务报表可以清楚明确地反映企业当前经营与财务状况,企业可以凭借其更彻底的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因此,财务报表是十分重要的,我们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必须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持良好的企业信用,同时达到企业融资的目的,粉饰财务报表是最常见的行为。财务报表粉饰是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的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改变,使得报表可以按操作者的意思反映公司的发展状况。粉饰后的财务报表在可靠性和完整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和漏洞,当公司管理者以其为标准进行决策制定时,必然会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与可实施性,不仅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严重的话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将首先分析财务报表粉饰形成的原因及手段,随后提出相关的识别方法以及可行性的建议。
2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动因
2.1 满足业绩考核的需要
财务报表可以明确的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涉及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一般依据财务指标,例如投入产出比、产值等指标等[1],这些评价的内容和数据都是来源于财务报表。评价不仅仅只是内部评价,还包括外部评价,外部环境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基于销售收入、总资产、总利润确定的经营业绩评价。为了获得更好的外部评价从而利于自身的发展,企业便会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进行报表粉饰。
不仅如此,财务报表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关系到管理层人员的绩效奖金和晋升资格,管理者为了突出更良好的经营业绩,便会粉饰财务报表,隐藏不利于自己披露的财务信息,只留下展现自己优势的有利信息,进而提高他们的经营业绩,获得企业管理者更好的评价。因此,为了获得外界更好的业绩评价成为了企业报表粉饰的最根本原因。
2.2 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金融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外部资金越来越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企业在商业信用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银行以及外界的贷款,利于企业的资金的周转。在金融行业,信用即代表着企业的融资能力,通常通过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指标反映公司的信用和损失。目前,资金短缺是我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资金短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为了生存发展就需要向银行进行借贷。然而,银行为了避免风险自我保护,会严格地评估业务、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等内容,不愿意给表现不佳、缺乏信誉的企业贷款[5]。与此同时,这样的企业也得不到供应商的信任,所以他们不能获得商业信用。为了获得更多的贷款,公司便利用财务报表向银行显示他们强大的盈利能力,从而获得商业信用和信贷资金。
2.3 减少税收,获取利润的需要
企业按自身的利润标准来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企业的所得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企业所得税为纳税总额与税率的乘积[3],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会计准备与税法是相关联的,当企业在选择会计方案时会影响到公司的最终税收及信用贷款问题。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他们将根据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等一系列手段粉饰财务报表。因此,为了减少或延迟纳税,公司往往粉饰会计报表,调整账面利润,甚至对编制多个版本的财务报表,将低利润甚至亏损的财务报表交给税务部门来减少或推迟缴纳税款。
2.4 发行股票,实现融资的需要
为了募集更多的可调配资金,建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上市公司在股改上往往会进行财务报表的粉饰。在首次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企业在外界的良好品牌形象,必须使用有限的资源优化上市公司的业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4],公司上市过程中如果想要得到审批,必须连续3年内都保持优秀的经营业绩,保证连续的盈利的势头。对于企业来说,很可能在某一年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市场环境问题而导致无法满足已设定门槛,为了获得股份发行的权利,不得不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才能取得资质。同时,上市公司为了在短时间按内筹措到更多的资金,提高自身股票的发行价格,便需要尽最大可能提高外界对企业的信心,而这些信心的来源即为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的企业业绩状况。此外,盈利能力也影响股价,为了塑造企业的优异业绩,较多地筹集资金,经常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包装。
3 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常见手段
3.1 利用资产重组
世纪游轮在2011年上市,是“长江航运IPO第一股”,成为A股炙手可热的股票,当时的发行市盈率高达81倍。但在上市之后,世纪游轮的发展并不顺利。公司先是遭遇了限制“三公消费”,加之长江内河游的竞争加剧,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公司在转型房地产后又遭遇楼市下滑。反映在业绩上,世纪游轮2012年、2013年、2014年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4019.05万元、310.89万元和1058.15万元,整体下滑之势明显。2015年10月21日,世纪游轮发布公告称,先以6.27亿元价格向原实际控制人彭建虎及其关联方出售全部资产及负债,剥离旧有资产,再作价131亿元购买巨人网络100%股权,向巨人网络的全体股东发行股票;并向不超过10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总金额不超过50亿元。公司自复牌后,11月11日至12月8日,连续20个交易日涨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