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中土地纠纷原因研究

摘要:基于确权中土地纠纷频发这一背景,采用感知价值理论和Logistic模型来研究和验证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探索减少土地纠纷发生的长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升值是造成土地纠纷的根本原因,它所包含的社会保障和经济效益均对引发土地纠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政策和土地管理规范程度两个层面对土地纠纷的产生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以及农户的基本素质对造成土地纠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减少土地纠纷,维持农业稳定发展,应该着重从土地价值的界定和分配、土地政策和管理的制定与实施以及提高农户认知等方面进行控制和调整。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一、理论分析: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假说 2
(一)土地纠纷原因分析 2
1.土地价值 2
2.土地政策 2
3.土地管理规范程度 2
4.农户基本情况 3
(二)感知价值理论及其在土地纠纷分析中的应用 3
(三)研究假说 3
二、数据来源与实证检验 4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4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描述 5
(三)数据T检验 6
(四)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7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讨论 8
(一)主要结论 8
(二)政策讨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中土地纠纷原因研究
引言
引言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作为一项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任务,对推进土地有序流转,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融资,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1]。2010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此,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备受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要在5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任务。全国各地纷纷顺应中央政策,如火如荼地开展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权工作进程中,很多地区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其中承包地纠纷问题显得尤为普遍和严重。由于纠纷问题具有突发、隐蔽以及新旧问题交织等特点,一直无法得到很有效的解决,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确权工作的实施进程,使得确权工作的优势性无法显现。
随着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不断推进,土地确权中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学者们主要围绕土地确权成果及问题展开研究,诸如确权中的历史遗留、政策矛盾、土地纠纷等问题[24]。其中,确权中的土地纠纷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对确权中土地纠纷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土地纠纷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访谈阐述纠纷情况解释纠纷产生的原因[5];另一方面主要研究试点区域产生的土地纠纷,并将其分为权属纠纷、流转纠纷、合同纠纷以及增值收益分配纠纷等,进而针对每一类纠纷梳理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68]。总结当前的研究成果发现,学者对土地纠纷的研究仍是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总结层面,对确权中土地纠纷背后产生的原因分析尚显不足。因此,研究土地纠纷产生的机理对确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都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土地纠纷主体为农户,农户的价值认知与判断直接决定了土地纠纷的发生,因此借助感知价值理论,针对确权中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因素构建分析框架。从土地价值、土地政策、土地管理规范程度和农户基本情况这4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感知价值理论的理论支持下提出5条假说。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调研所获取的数据,从而验证5条假说的正确性,以期得出造成确权中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总结,为确权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一、理论分析: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假说
(一)土地纠纷原因分析
土地纠纷事件自古以来常有发生,但如今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对土地的利益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土地纠纷数量激增且类别繁多。米勒(Miller)和萨瑞特(Sarat)从纠纷的发生学来阐释纠纷,他们认为“当基于不满而产生的要求被部分或者全部拒绝时,纠纷就产生了”[910]。通过总结概括各类土地纠纷案例可以发现,农户利益受损是造成土地纠纷的根本原因。结合学者研究,农户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价值、土地管理、政策实施、农户自身素质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11]。据此,本文将造成土地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点。
1.土地价值。土地价值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土地经济收益,主要表现为粮食产量、农产品价格、土地流转价格以及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另一方面是土地的保障功能,其主要包含了土地给农民的就业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等,更多是一种情感上的保障。目前,惠农政策不断深入推行,大幅提升的土地效益有目共睹。农产品价格稳定上升、农业税减免、征地补偿优厚以及土地资源趋于稀缺,整体表现为农地的使用价值迅速提升[1213]。土地价值愈加受到重视,农户之间土地利益增长的不平衡愈加明显,使得承包地纠纷难以避免[14]。
2.土地政策。国家利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农民“寸土必争”的现象不断发生。特别是,基层政府在确权过程中隐瞒大量实际土地并暗中投资,其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均,造成农户利益受到损失,从而引发纠纷[15]。另外,土地政策的不连贯在农民之间引发争论,继而牵扯土地利益的分配问题。例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是否从30年不变转变为长久不变,就此农户各持己见以期维护自身的利益,难免引发土地纠纷。可以发现,农户在惠农政策中应获取的利益未达到预期甚至利益损失是引发土地纠纷的重要原因。
3.土地管理规范程度。查阅文献和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因土地管理不当造成的土地纠纷数量占多数。土地管理的缺失不仅由于基层政府管理不力也由于农户缺少土地管理意识。村集体整理土地台账不完善、界址确定不实、登记和实测面积不符,再加上基层政府监管指导不到位,集体经济组织自律不严、职能弱化,因而损害农民利益,导致纠纷产生。另一方面,农户对承包地权源资料保管不善现象非常普遍,其土地管理意识尤为欠缺。两个方面的土地管理不力使得一些隐形纠纷在确权过程中暴露出来[1617],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确权的顺利开展。
4.农户基本情况。一般地,农户在土地纠纷事件中通常处于利益受损一方,土地纠纷的发生与农户自身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比如农户的非农就业情况、法律意识、相关权利和政策的认识程度都会对土地纠纷的产生造成影响。当前农户外出打工现象愈加普遍,因无暇种地,土地私自流转、撂荒的现象更为严重,加上流转合同签订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权利认知模糊等状况使得农户土地利益受损,为土地纠纷埋下隐患。
(二)感知价值理论及其在土地纠纷分析中的应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0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