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以(六合区)为例(附件)
摘要:绩效评价是一项使绩效得到改善并且作为决策的制定基础的工具。土地整治项目是我国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至今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相关项目已经接收到国家发放的3000 多亿元的财政资金。虽然,从每年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土地整治项目在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等方面展现着不同的意义上产出,但是,这些数据只是绩效中“绩”所代表的部分,也就是这些数据提供的只是表示项目数量的产出,而与项目有利益关系的主体更加迫切想要并且需要看到的是其中“效”所表示的项目的质量。[1] 构建了绩效评价体系,最后一南京市六合区2014年度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积极地建议及对策。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引言 3
一、制作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和原则 4
(一)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求 4
1、准确性 4
2、及时性 4
3、客观性 4
4、可接受性 4
5、可理解性 4
(二)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4
1、信息沟通原则 5
2、激励性原则 5
3、客观性原则 5
4、对比性原则 5
二、构建指标体系 5
三、确定权重 6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7
五、实证研究 9
(一)项目概况 9
(二)数据来源 9
(三)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9
六、结论与讨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A:调查问卷 13
附录B:招投标检查表 15
附录C:内控制度检查表 15
附录D:资产盘点表 16
土地整治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引言
引言: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战略举措的实施、国家大力建设“效能型”政府以及我国农业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成果极其缺乏的背景下,本文希望实现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建设“效能型”政府、为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水平、为指导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评价实践、以及为更加进一步地完善我国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理论成果提供参考。首先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此时绩效评价价值导向已经被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再使适合于土地整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然后再检测该指标体系的相关程度、效度和信度,达到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水平。在所构建的指标基础上,把所构建的指标与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选择出对土地整治项目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2]因为绩效评价结论必须是科学的和客观的,所以除了以上的研究,还会进行控制绩效评价的质量和调整评价结果误差的工作。为了使以上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得到验证,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评价中予以实证检验。
一、制作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和原则
(一)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求
评价体系的设计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由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特征决定,并与项目管理的布局相适应,因而有利于开展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和制约。农业组织一点一点的变化发展和研究目标的丰富进步,促使农业组织的内部架构和外部环境变得原来越复杂,这一现象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评价控制系统才能科学、准确、完善地评价其绩效。[7]一个具有科学性并且能够获得成效的绩效评价控制体系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准确性。若要确定实际绩效是否与预期绩效相一致,那么与绩效有关联的信息就必须是确切且无误的。因此,在一个能够获得成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计量的对象和计量的方式方法,必须是非常确切且清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十分准确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同的主体对“准确”这个词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8]
2、及时性。信息什么起作用?毫无疑问是研究中及时收到的时候。延误的信息可能产生失当的反应或不产生任何反应。因此,在什么时候计量及用何种速度把计量结果进行报告是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控制系统的最重要的问题。
3、客观性。人是搜集绩效评价信息的主体,但前提是必须确保收集到客观的信息,这些搜集到的信息不可以代表信息收集主体个人观点或理解。究其原因就是个人意见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想确保个人意见的客观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即使表面上展现出来是客观的业绩计量也很可能会受个人见解中偏见因素的影响。[8]
4、可接受性。一个评价体系的作用只有在其被使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若体系中的人员不认同一个评价体系。那他们就不会正视这个体系,或者在遵守这个体系的规则时往往很不愿意。因此,用于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信息不能保证其及时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尽可能地按照使用人员的需要去设计。[8]
5、可理解性。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必须是有用的信息,而只有当使用人员理解这些信息并且用户能够准确地解释这些信息时,信息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不能被使用人员理解或者理解起来很困难的信息经常会使决策和行动产生错误,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及可理解性是设计有效的评价控制体系不能够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现代项目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有效的科学管理,能够获得成效的管理目标是使项目取得其最大的价值。以当期绩效衡量的结果为基础可以评估项目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倘若假定项目设定、目标、绩效有很大的相关性,项目的目标、绩效主要的方面有能够存在、取得效益、进步、创新技术与生产力增加、市场份额、工作人员满意度。[4]从现在政府组织的具体结构中,可以看出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是十分显著的。所以,项目的绩效评价必须与一定的原理相一致,才能是其激励作用得到明显的发挥,使得绩效评价公平性、合理性、客观性的特点显现出来。
1、信息沟通原则。绩效考核由被考核者按照事先确定好的方法和准则,第一步进行自我评价,第二步与考核者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考核者正确认识被考核者的所做出的贡献,而且还能提醒考核者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另一方面被考核者也能够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去做,从而在知道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方法进行改变。这种沟通方式因为是双向的所以表达更完善,才能使得绩效考核更加准确和细致。
2、激励性原则。通常情况下,绩效与报酬存在一种函数关系。报酬是一种激励方式,是当代管理中不能够缺少的强效管理工具。所以,在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中,最重要的是使这个制度具有激励作用。假如绩效考核中显现的激励效果非常明显,那么被考核者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之能够充分发挥他的管理才能,最后实现项目效益的全面提升。
4、对比性原则。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绩效的评估,一个好的量度工具就是数字,但如果没有与之相比的参考基础数字资料,那这个工具就起不到任何作用。项目获利高低或亏损的数目,一定要和它之前的资料记载、预算的目标及相同行业的水平等进行对比,才可以展现出绩效的好坏。
二、构建指标体系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项目规划执行或者一种项目监管评价的管理方法。该种方法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对项目的计划形成与项目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逻辑框架法是以一个项目的投入、目的、成果等因素分析为基础,做出对其将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目的的全面评估。[1]因此,逻辑框架法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事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根据这个原理,假如要确立项目结构来对目标层级之间的关系,就要综合比较项目影响的各个方面以及这种影响能够维持多长时间。到现今为止,该种方法在绩效评价的实践中大多用于国际支援项目的绩效评价和政策绩效评价方面等。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引言 3
一、制作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和原则 4
(一)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求 4
1、准确性 4
2、及时性 4
3、客观性 4
4、可接受性 4
5、可理解性 4
(二)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4
1、信息沟通原则 5
2、激励性原则 5
3、客观性原则 5
4、对比性原则 5
二、构建指标体系 5
三、确定权重 6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7
五、实证研究 9
(一)项目概况 9
(二)数据来源 9
(三)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9
六、结论与讨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附录A:调查问卷 13
附录B:招投标检查表 15
附录C:内控制度检查表 15
附录D:资产盘点表 16
土地整治项目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
——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引言
引言: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战略举措的实施、国家大力建设“效能型”政府以及我国农业项目绩效评价研究成果极其缺乏的背景下,本文希望实现的最终目的是为我国建设“效能型”政府、为提升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水平、为指导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评价实践、以及为更加进一步地完善我国的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理论成果提供参考。首先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价值导向。此时绩效评价价值导向已经被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再使适合于土地整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建立,然后再检测该指标体系的相关程度、效度和信度,达到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水平。在所构建的指标基础上,把所构建的指标与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选择出对土地整治项目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2]因为绩效评价结论必须是科学的和客观的,所以除了以上的研究,还会进行控制绩效评价的质量和调整评价结果误差的工作。为了使以上研究内容的科学性得到验证,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结论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土地整治项目的绩效评价中予以实证检验。
一、制作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和原则
(一)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要求
评价体系的设计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由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特征决定,并与项目管理的布局相适应,因而有利于开展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和制约。农业组织一点一点的变化发展和研究目标的丰富进步,促使农业组织的内部架构和外部环境变得原来越复杂,这一现象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评价控制系统才能科学、准确、完善地评价其绩效。[7]一个具有科学性并且能够获得成效的绩效评价控制体系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准确性。若要确定实际绩效是否与预期绩效相一致,那么与绩效有关联的信息就必须是确切且无误的。因此,在一个能够获得成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计量的对象和计量的方式方法,必须是非常确切且清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十分准确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同的主体对“准确”这个词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8]
2、及时性。信息什么起作用?毫无疑问是研究中及时收到的时候。延误的信息可能产生失当的反应或不产生任何反应。因此,在什么时候计量及用何种速度把计量结果进行报告是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控制系统的最重要的问题。
3、客观性。人是搜集绩效评价信息的主体,但前提是必须确保收集到客观的信息,这些搜集到的信息不可以代表信息收集主体个人观点或理解。究其原因就是个人意见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想确保个人意见的客观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即使表面上展现出来是客观的业绩计量也很可能会受个人见解中偏见因素的影响。[8]
4、可接受性。一个评价体系的作用只有在其被使用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若体系中的人员不认同一个评价体系。那他们就不会正视这个体系,或者在遵守这个体系的规则时往往很不愿意。因此,用于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信息不能保证其及时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一个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尽可能地按照使用人员的需要去设计。[8]
5、可理解性。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必须是有用的信息,而只有当使用人员理解这些信息并且用户能够准确地解释这些信息时,信息的作用才会体现出来。不能被使用人员理解或者理解起来很困难的信息经常会使决策和行动产生错误,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清晰性以及可理解性是设计有效的评价控制体系不能够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现代项目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有效的科学管理,能够获得成效的管理目标是使项目取得其最大的价值。以当期绩效衡量的结果为基础可以评估项目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倘若假定项目设定、目标、绩效有很大的相关性,项目的目标、绩效主要的方面有能够存在、取得效益、进步、创新技术与生产力增加、市场份额、工作人员满意度。[4]从现在政府组织的具体结构中,可以看出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绩效评价的必要性是十分显著的。所以,项目的绩效评价必须与一定的原理相一致,才能是其激励作用得到明显的发挥,使得绩效评价公平性、合理性、客观性的特点显现出来。
1、信息沟通原则。绩效考核由被考核者按照事先确定好的方法和准则,第一步进行自我评价,第二步与考核者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考核者正确认识被考核者的所做出的贡献,而且还能提醒考核者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另一方面被考核者也能够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去做,从而在知道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对原先的方法进行改变。这种沟通方式因为是双向的所以表达更完善,才能使得绩效考核更加准确和细致。
2、激励性原则。通常情况下,绩效与报酬存在一种函数关系。报酬是一种激励方式,是当代管理中不能够缺少的强效管理工具。所以,在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中,最重要的是使这个制度具有激励作用。假如绩效考核中显现的激励效果非常明显,那么被考核者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之能够充分发挥他的管理才能,最后实现项目效益的全面提升。
4、对比性原则。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绩效的评估,一个好的量度工具就是数字,但如果没有与之相比的参考基础数字资料,那这个工具就起不到任何作用。项目获利高低或亏损的数目,一定要和它之前的资料记载、预算的目标及相同行业的水平等进行对比,才可以展现出绩效的好坏。
二、构建指标体系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项目规划执行或者一种项目监管评价的管理方法。该种方法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对项目的计划形成与项目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逻辑框架法是以一个项目的投入、目的、成果等因素分析为基础,做出对其将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目的的全面评估。[1]因此,逻辑框架法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事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根据这个原理,假如要确立项目结构来对目标层级之间的关系,就要综合比较项目影响的各个方面以及这种影响能够维持多长时间。到现今为止,该种方法在绩效评价的实践中大多用于国际支援项目的绩效评价和政策绩效评价方面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