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改革中。会计准则是一种政策和规则,其选择由政府决策,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各国经济、法律、产权体制等息息相关。会计准则的完善,有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完善,规范社会各界的经济行为,以维持整个经济市场的秩序。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仍在发展和完善当中,因此在实际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采用了比较研究法和文献资料分析法进行研究,对政府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相关比较,并根据两项准则的异同分析其差异原因,最后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前景提出自己的构想。关键词 政府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原因
目 录
1 引言 1
2 会计准则 1
2.1 会计准则含义 1
2.2 会计准则内容 2
2.3 会计准则作用 3
3 政府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4
3.1 基本会计准则比较 4
3.2 具体会计准则比较 5
3.3 差异原因分析 11
4 我国会计准则前景展望 13
4.1 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 13
4.2 实现会计国际化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会计准则在经济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会计准则从研究制定至今,在理论和实务层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始终紧跟国际会计准则的步伐,保持与国际形势趋同。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并在2014年进行了修订。准则对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准则体系包括了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作为主导,对企业会计的主要方面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提供了依据。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为了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所制定的规范。应用指南则对具体准则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细化,用于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财务报表部分和会计科目等[1]。
在政府会计准则方面,政府会计改革是实现服务大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高效政府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会计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的改革和大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满足政府财务制度全面改革的要求,财政部根据基本准则制定并公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五项具体准则,前四项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项准则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具体准则的订立与实施,是对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加强了资产管理在我国政府会计活动中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针对政府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若干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此来增进对我国会计体系的了解,以期引起广大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关注,使政府和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活动环境。
2 会计准则
2.1 会计准则含义
会计准则中,“会计”是指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方法对企业、政府等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准则”是进行某种行为的依据和准绳,对此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2]。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文件,目的在于公正合理地进行会计处理,以比较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2]。
2.2 会计准则内容
2.2.1 政府会计准则内容
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约束的,准则的主体是政府,主要是对政府的一系列财务概念做出说明。政府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基本概念的描述,比如会计基础、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3]。基本准则的概括性强、理论性强,也是制定具体准则的指南和参考模版。具体准则包含的内容有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通用业务准则等。具体会计准则之所以具体,是因为它有具体的针对事项与情形,对具体的政府经济业务加以规范,具有科学性。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总则、定义、确认及计量方法、披露事项和附则等部分。政府会计准则目前只发布了固定资产的应用指南,指南中主要针对折旧年限和折旧时点进行了规定。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四项具体准则的订立基础,企业中如果有相似的经济事项,具体准则在充分考虑政府会计主体特点及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并非照搬照抄,以资产处置和研发无形资产阶段各项资产、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为例,二者在企业实际的核算中,操作规程及核算方法等往往与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
具体准则的参考依据并不单单是《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条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召开相应大会,讨论是否变更或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适应现今的社会发展,存在滞后性。所以,具体准则还要将现行的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务规则制度等规章制度纳入参考标准之内[4]。此外,准则结合了政府会计的现状,鉴于现在还有很多的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很好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各种适应条件的情况,准则对某些会计处理进行了适当简化,同时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作出调整,力求准则切实可用、简便易行。
2.2.2 企业会计准则内容
根据我国财政部的要求及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有: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基本会计准则相当于是金字塔的底座,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架构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准则的准则”。它对其他准则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其他准则的制定不能违反基本会计准则中的各项要求。基本准则主要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等作出规范[5]。
目 录
1 引言 1
2 会计准则 1
2.1 会计准则含义 1
2.2 会计准则内容 2
2.3 会计准则作用 3
3 政府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 4
3.1 基本会计准则比较 4
3.2 具体会计准则比较 5
3.3 差异原因分析 11
4 我国会计准则前景展望 13
4.1 满足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 13
4.2 实现会计国际化 13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会计准则在经济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会计准则从研究制定至今,在理论和实务层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始终紧跟国际会计准则的步伐,保持与国际形势趋同。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并在2014年进行了修订。准则对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准则体系包括了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作为主导,对企业会计的主要方面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提供了依据。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为了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所制定的规范。应用指南则对具体准则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细化,用于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财务报表部分和会计科目等[1]。
在政府会计准则方面,政府会计改革是实现服务大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高效政府的必然选择。我国政府会计目前正处于关键时期的改革和大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满足政府财务制度全面改革的要求,财政部根据基本准则制定并公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政府会计准则第2号——投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五项具体准则,前四项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项准则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具体准则的订立与实施,是对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加强了资产管理在我国政府会计活动中的有效性。
本文主要针对政府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若干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以此来增进对我国会计体系的了解,以期引起广大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关注,使政府和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活动环境。
2 会计准则
2.1 会计准则含义
会计准则中,“会计”是指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的方法对企业、政府等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准则”是进行某种行为的依据和准绳,对此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2]。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文件,目的在于公正合理地进行会计处理,以比较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2]。
2.2 会计准则内容
2.2.1 政府会计准则内容
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点: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约束的,准则的主体是政府,主要是对政府的一系列财务概念做出说明。政府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会计基本概念的描述,比如会计基础、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3]。基本准则的概括性强、理论性强,也是制定具体准则的指南和参考模版。具体准则包含的内容有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通用业务准则等。具体会计准则之所以具体,是因为它有具体的针对事项与情形,对具体的政府经济业务加以规范,具有科学性。每一具体会计准则一般包括总则、定义、确认及计量方法、披露事项和附则等部分。政府会计准则目前只发布了固定资产的应用指南,指南中主要针对折旧年限和折旧时点进行了规定。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四项具体准则的订立基础,企业中如果有相似的经济事项,具体准则在充分考虑政府会计主体特点及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并非照搬照抄,以资产处置和研发无形资产阶段各项资产、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为例,二者在企业实际的核算中,操作规程及核算方法等往往与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内容有着较大的差异。
具体准则的参考依据并不单单是《会计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条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召开相应大会,讨论是否变更或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适应现今的社会发展,存在滞后性。所以,具体准则还要将现行的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务规则制度等规章制度纳入参考标准之内[4]。此外,准则结合了政府会计的现状,鉴于现在还有很多的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很好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各种适应条件的情况,准则对某些会计处理进行了适当简化,同时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作出调整,力求准则切实可用、简便易行。
2.2.2 企业会计准则内容
根据我国财政部的要求及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有: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基本会计准则相当于是金字塔的底座,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架构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准则的准则”。它对其他准则的制定起到指导作用,其他准则的制定不能违反基本会计准则中的各项要求。基本准则主要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等作出规范[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