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20191230190119]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股利政策,上市公司,建议
目 录
1 引言 1
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概述 1
2.1 股利政策涵义 1
2.2 股利政策理论 1
2.3 股利分配政策的类型 2
2.4 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 3
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分析 5
3.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现状 5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形成原因 7
4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股利政策应用分析 9
4.1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概况 9
4.2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股利政策应用 9
4.3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10
5 规范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建议 12
5.1 加强经营治理,优化内部环境 12
5.2 加强监督引导,优化外部环境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17
1 引言
公司的核心理财内容之一是股利政策,股利政策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制定有益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股利政策,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同时股利政策的本身也存在很大的争议,很多人对于股利政策有着浓厚的兴趣,学术界的研究热情也一直没有降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与西方成熟市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的股票投资者更重视股价波动带来的收益而忽视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本文介绍我国股利政策的分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际问题对改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提出一定的建议。
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概述
2.1 股利政策涵义
股利政策是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稳定股价为核心,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在平衡企业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对于选择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或者留存以用于再投资两者之间进行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政策。
股利政策的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点:第一是股利支付率的高低,即确定股利是否支付以及股利支付比例的高低,以每股的实际分配盈余与可分配盈余的比率来表示。第二是财产股利,即除去现金以外的其他资产,比如企业的产品、有价证券等发放给股东作为其股利收入。第三是股票股利,即把本企业的股票分配给股东的股利。第四是负债股利,是公司以负债的形式发放的股利,通常以公司的应付票据支付给股东,特殊情况下也有发行公司债抵付股利的[1]。
2.2 股利政策理论
2.2.1 传统理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股利政策理论主要侧重于研究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鸟在手 理论、MM股利无关论 和税差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来源于“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认为股利政策与企业的价值息息相关,支付股利越多,公司价值越大。该理论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M.Gordon 在1959年在《经济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股利、盈利和股票的价格》。
1961年,Miller和Modigliani(以下简称MM),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股利无关的理论,即MM理论。MM股利无关论认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企业的价值是完全受其投资政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所影响的,而非决定于由公司的盈利股利分配政策。
税差理论是在MM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础上,放宽假设引进税赋后形成的理论。1967年,Farrar和Selwyn通过比较不同股东税后现金股利所得和税后资本利得,提出如果股利 的税率 比资本利得 税率高,投资 者会提高股利收益率 股票 要求较高的必要报酬率 。按照税差理论,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采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2.2 现代理论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古典经济学 产生了重大的突破。因此财务理论学者们改变了研究方向,侧重于研究股利引起股票价格变动的原因,并形成了信号传递理论 和股利代理成本理论 这两个现代股利政策的主流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是从放松MM理论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拥有相同的信息假定出发,认为管理当局与企业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因此,股利能够传递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股利对股票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股利代理成本理论 是由Jensen 和 Meckling在1976年提出的。代理理论 认为,股利政策 有助于减缓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
2.2.3 行为理论
到了20世纪90年代,财务理论学者们发现美国上市公司 中支付现金股利 的公司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作“正在消失的股利”,随后时期在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蔓延范围之广,堪称具有国际普遍性。
在这种背景情况下,Malcolm Baker和Jeffrey Wurgler在2003年提出了迎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司之所以支付股利,其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者必须理性地满足股东对股利不断变化的需求[2]。当投资者愿意花较高的价格购买那些发放现金股利的股票时,经理 就会迎合这种需求而发放现金股利;相反,当投资者愿意花较高的价格购买那些不发放现金股利的股票时,经理就会迎合投资者的需求而不发放现金股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71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