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投融资问题及其创新的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建设的滞后越来越阻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取向,改革并完善水利投资制度, 建立灵活有效的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投资渠道,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水利行业发展滞后,水利投融资面临着投资主体单一,投资效益低下,融资渠道不宽泛等等上述问题,形式颇为严峻。针对上述问题,我提出一些建议。HM000153
4.1 加大对水利建设投资力度 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主要要加大政府财政的投入,但仅仅如此还远远不足,还要鼓励引导社会民间投资和引进外资投入水利建设。
4.1.1加大财政对水利建设投资力度
尽管政府财政投入占水利建设投资比重很大,但总投资额还很短缺。多种方式筹措资金,争取在今后10年中全社会水利投资年平均比2010年翻一番[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十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继续发挥中央在水利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把水利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国家、省级、市县级各财政对水利投入要有明显的增加。继续提高水利投入资金占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水利专项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规定,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加速改善农田水利的薄弱环节,现就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责任和水资源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4.1.2 吸引鼓励社会民间投资
经过多年的积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民间资本的力量不容小觑。目前,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了60%左右[ 国家统计局显示2011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3%,比 2007年提高7.8个百分点。],然而其对于水利行业的投资比例却非常少。建议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水利建设投资中,将水利建设工程的经营权转移到民间投资者手中,加快水利建设的市场化。当下,农田水利已经广泛采用社会民间融资的办法。另外,要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向民间财团拍卖水利工程冠名权,经营权甚至一些土地资源等等为我国水利建设融资。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根据行业准入的相关规定, 将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水库、输水管道等水利项目的建设与运营通过BOT、TOT、PPP等特许权协议的方式交由本国企业或外国公司等社会投资者进行建设和运营, 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 由社会投资者组建的项目公司安排融资、负责建设、运营、获取商业利润和承担风险。
4.1.3 引进外资,优化外资结构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各地政府积极踊跃地吸引外资进入,为此,水利建设也可以吸引一些外资。对于一些水利系统开展的综合经营性项目可以由外商直接投资或采取股份制等等;而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水利项目完全可以走走市场化道路,通过招商和发行债券等金融融资方式建设;另外,一些公共基础类项目工程可通过外资捐赠等方式进行融资。
4.2 完善水利投融资环境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我国水利投融资环境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水利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缺少成本补偿机制,水利规费问题,没有规范的水利市场主体,水利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水利投融资法制化等问题。
4.2.1 健全水利投融资机制
设立水利建设准入制度, 通过政府投资、加大回报保障、出台优惠政策、放宽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的限制条件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要划分水利项目的类属,明确社会市场与政府的出资比例。要调整水利融资政策,改善融资环境,规范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继续调整优化水利投资结构,继续加大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治理的投资,因为水污染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比直接经济损失大得多,二者都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面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水污染问题,要继续优化水利投资,增加水利投资效益。
4.2.2 建立成本补偿机制
不一样的水利工程它们的性质不同、面对的用户群也不一样,根据水利工程类别和受益群体的性质,颁布合理的稳定的水利成本补偿政策,保证水利工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水利建设事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建国后,水利建设一直在进行,但就是因为没有合理的水利成本补偿政策,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不到位,造成大量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和许多水库成为病险工程的局面,造成了许多人力财力的浪费。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段长期的过程,而水利工程的使用则是更为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成投入使用后它的维护显得及其重要。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于战国时代,到现在已经历几千年,依然造福当地百姓。如果没有定期维修养护,都江堰难以维持到今日。因此,在强调加大水利投入的同时,建立稳定的水利工程成本补偿政策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不一样类属的水利工程来说,它的维护管理费用不同,需要区别开来对待。像防洪抗涝类公益性工程的维护管理可以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实行财政拨款,由政府全额出资;而水电、供水类收益性水利工程则应由管理企业从电费、水费中提取,自负盈亏,适当情况可以采取财政适量补助;农田灌溉关系到粮食生产,则应该由财政拨款或者采用其他融资途径解决,于此同时采取各种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水利建设中。
4.2.3 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西方经济学中讲到,市场调节是最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我国水价低于成本,这样的意识也早已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按照市场机制提高供水价格,老百姓一定无法接受。当下要做的是逐渐调高水价,宣传水资源的商品性,最终实现水价机制的改革。对于工业用水应该尽快实行超定额加价方式,对于居民生活用水则施行阶梯水价方式,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现“以水养水”,水费与水利工程管理费用持平。
4.2.4 加强水利投融资法制建设
各级政府和投资主体之间的投资分摊、权责利的保障要通过立法予以明确。水利工程的立项、审批程序,水利价格政策,节约用水政策,水污染防治政策等,要通过立法予以明确。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许多方面仅靠政策规定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尤其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由于部门和地区间存在利益冲突,所以不能有效协调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来,各地区各部门之间与政策规定发生不配合博弈,违背相关政策又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使水利投融资政策的实施缺乏效力。因此,把水利投融资上升到法律高度给予明确十分必要。
4.3 创新水利融资方式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鼓励和支持政府投融资机构创新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信托产品、转让经营权、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速水利企业资产重组,争取通过成功上市获得资金。鼓励合规的的水利行业企业发行债券,积极发展大型水利设备及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渠道融资[2011中央1号文件:(十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现下最为热门的水利融资方式是由政府搭建平台成立水利投融资公司向银行融资。商业银行贷款、国债转贷等是其主要方式。全国多个省市采取了这样的方式。以河北省为例,为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需求,河北省出台了《水利项目建设资金筹集管理办法》,利用提高省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水利规费收益权形成的现金流,以河北省国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河北水务集团为主要省级水利项目建设投融资平台,向银行融资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全省大部分地区都建立了这样的平台,为水利的发展提供所需资金。
4.3.1 积极发挥水利融资平台的作用 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以国家财政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水利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水利建设发展的需求。构建以政府信用为基础,财政专项基金为引擎,大型水利企业为载体的水利投融资平台是扩大水利投融资有效办法。水利投资公司应该端正自己作为市场主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问题提出    1
1.2研究意义    1
第二章 我国水利投融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    1
2.1 我国水利投融资发展历程    2
2.1.1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2
2.1.2 改革开放以后至90年代初    2
2.1.3上世纪90年代至今    3
2.2我国水利投融资经验成果    3
第三章 我国水利投融资困境及分析    5
3.1我国水利投融资困境    5
3.1.1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停滞    5
3.1.2我国水利投资困境    7
3.1.3我国水利融资困境    8
3.2 对我国水利投融资现状的分析    8
3.2.1我国水利事业发展滞后的分析    8
3.2.2 我国水利投融资困境的分析    9
第四章 对我国水利投融资的建议    10
4.1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    10
4.1.1加大财政对水利的投资力度    10
4.1.2吸引社会民间投资    10
4.1.3引进外资优化外资结构    11
4.2 改善水利投融资环境    11
4.2.1健全水利投融资机制    11
4.2.2 建立成本补偿机制    12
4.2.3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12
4.2.4 加强水利投融资法制建设    12
4.3创新水利融资方式    13
4.3.1积极发挥水利平台作用    13
4.3.2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    14
结束语    15查看完整请+Q:351916072获取
参考文献    1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1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