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论基础1
2.1 相关概念的定义1
2.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2
2.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3
2.4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3
2.5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5
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势在必行6
3.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必要性?7
3.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可行性7
3.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企业化坚持的原则8
4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9
4.1 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9
4.2 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9
4.3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恰当 9
4.4 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方面,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和严肃性10
4.5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10
4.6 固定资产核算不合理10
4.7 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制度有待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制不畅11
5 事业单位企业化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11
5.1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1
5.2 积极完善财务制度12
5.3 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12
5.4 细化部门预算,提高财务管理的计划与预测能力12
5.5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3
5.6 构建具有特色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方法13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14
结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1 引言
事业单位,一般是指以提升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求,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必须能够适应新环境,新形势。面对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的市场经济发展,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和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事业单位在行政体制、组织结构、行为方式、运行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处于被动地位,不足以迎接迅速变化的现代信息社会的挑战。在现代化建设中,事业单位自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效果并不明显,机构冗杂、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诟病仍难以清除。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和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学习企业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念,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管理,已成为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的定义
2.1.1事业单位的定义
事业单位,是指以公益为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机构利用国有资产,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一般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要有组织或是机构的表现形式,要成为法人实体。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是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也有一部分由民间建立。
 ?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划分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企业单位是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核算成本,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和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
事业单位是以公共服务,政府职能为宗旨的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它履行服务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等活动。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其行为依据是相关法律,所做的决定具有强制性,其人员工资来源主要为财政拔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
2.1.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方针政策组织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处理与各部门,各方面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活动。它要有计划地进行筹集、运用和分配资金,对财务活动进行预算、控制、分析、考核,并处理好与各方面,各部门的财务关系,以达到有效利用事业单位资金的目的,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顺利完成,是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事业单位属于非生产性部门,它提供所需的开展各种活动的物质,主要是依靠国家提供各项事业财务活动,大部分反映了财政领域的分配关系,是财政范畴的一部分。事业单位要处理好各种经济关系,又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执行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因此,事业财务虽属部门或单位的财务,但又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2.1政策性强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要体现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反映各项事业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它的一收一支,都直接关系到事业计划能否顺利实现,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如果不遵守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统一的规章制度、准则规范,自行其事,那就会对财务平衡造成破坏,没有统一地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甚至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2.2类型复杂
事业单位既有生产性的事业单位,又有为生产建设和为广大人民生活服务的非生产性的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类型不同,对它们的财务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预算、资金安排使用、财务成果的分配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根据单位类型,因单位制宜,采取不同的科学方法来管理。
2.2.3涉及面广
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事业活动涉及各个行业、千家万户,它们是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如事业支出中,有用于工业、交通、商业部门的,也有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为生产部门发展经济提供服务。因此,事业财务必须适应这个特点,深入细致的工作,以确保事业任务在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落实。
2.2.4经费拨款无偿
事业单位的经费,总体说,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由于财政分配的无偿性,决定事业单位经费使用的无偿性。事业单位,多数都是非生产性单位,所需经费大多不能自足,为了完成任务,实现事业计划,这就需要国家在财政上无偿地拨付一定数量的经费。
2.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非营利”是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市场对公共事业的持续参与,使人们慢慢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不一定与“非营利”相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使两者具有了等同性。因此,“非营利”并非是事业单位的内在规定性,而是经济规律赋予它的一种性质。根据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特点,其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应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和分配管理四个方面:事业单位的筹资管理目标是:以较低的筹资风险和较少的筹资成本获取较多的资金。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目标是:以较小的投资成本和较低的投资风险,获得较多的投资收益。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较低的成本,取得较大的绩效。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的目标是:以较低的分配成本,极大地调动各部门、各成员的积极性。这四个目标,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目标,指导着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9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