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问题研究

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问题研究[20191230190122]
毕业论文中文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问题及对策
目 录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1.3 研究回顾2
2 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的现状2
2.1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基本概念2
2.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现状3
3 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3
3.1 未能尽到应有的职业关注3
3.2 未能执行有针对性的程序5
3.3 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5
4 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风险的防范7
4.1 重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7
4.2 执行针对性的审计程序9
4.3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持有至到期投资指的是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着可以确定,并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债券作为一种非衍生金融资产,债券的购买者如有明确意图并且有能力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那么在购买日应将该金融资产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普遍增多,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已成企业经营管理中日益重要的课题。在企业资产中,其持有至到期投资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企业的资金需要也与之相关。与以前的准则相比,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成本的计量以及确认、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摊余成本的计量、具体账务处理等均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实际操作均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新准则的内容相比旧准则来说更加完善,复杂。并且对企业的核算、利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产生深远影响。
1.2 研究意义
在很多企业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多占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与一般投资项目不同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风险较大,笔者认为由于它受到更多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国家政策、经济周期、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的变动都会增加其风险,如果企业不能从投资中获得预期的回报,将产生持续经营的风险。因此它的不确定性更强。同时,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活动具有如下特征:交易数量较多,而且每笔交易的金额通常较大,当会计人员漏记或不正当地对一笔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导致重大错误,从而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反映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项目进行审计时,应重点把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经济背景,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要件,以及账务处理的时点,严防利用职务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舞弄的手段,人为的调节利润。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可以减少对财务报表舞弊的风险、从性质角度考虑审计重要性,以减少人为的审计风险。持有至到期投资是经济活动中较活跃的因素,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难以估计的影响。持有至到期资产投资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搞好
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审计,有利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综合国力增长,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1.3 研究回顾
一些学者从新准则对核算的影响角度研究。张梅,丁家兴(2007),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投资部分进行了大量调整,通过新准则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减值和终止确认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全面简要的阐释,旨在为快速发展的资本市场提供相关、可靠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这一金融资产会计信息提供可能。刘儒(2008)实际利率法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涉税问题探讨中提到: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新会计准则规定只允许采用实际利率法下的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及摊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审计市场对整个审计的全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王晓峰(2009)我国证券审计市场现状。从马歇尔有效竞争理论出发,结合可竞争理论和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SCP分析框架对我国证券审计市场进行研究。所以,研究市场的结构对于探讨我国怎样进行审计市场的监管、如何营造审计产业和谐的竞争环境以及事务所怎样提高自己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对审计活动有重要意义。刘为民(2009)投资审计的风险与控制对策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并将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瞿桂华(2010)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意识与防范。本文就投资审计风险,归纳了风险的种类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剖析,重点针对审计部门、审计人员风险如何防范,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王敏(2011)中国审计市场结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几年掀起了事务所合并的热潮,但比起国外成熟的审计市场结构而言,我国的审计市场集中度仍偏低,竞争过于激烈,影响了审计服务质量。
2 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的现状
2.1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念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将其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此类投资中的大部分就是债权投资。在刚开始确认时就被认定为交易性的投资,以及持有的时间和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化、流动性需要发生变化等特状况时,企业将会出售该金融资产,而不应将该金融资产列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2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新兴的投资也在快速发展,但是审计人员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存在不重视审计质量不高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计划不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对其审计时不安排专门的人员,另外对审计报告的填写存在弄虚作假现象。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本身就很复杂,层面涉及的比较多,另外是新的会计准则颁布后,在制度上,与以前的核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阶段,持有至到期投资主要以债券的形式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涉及初始成本计量的问题,还有后续变化计量的核算,还有核算方式的区别,和公允价值的考虑。审计人员不重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审计,容易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本身要掌握会计知识的更新,还要从审计的层面上找出审计的新对策。
2013年4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审计风暴,震荡了整个国内的债券市场。在此期间,十多位债市是上有名望的人因为涉嫌违规,被相关责任部门调查取证。笼罩债券一级半市场、代持、内幕交易和银行类等的问题露出了马尾,对业内巨头和监管层以及整个中国债券市场造成巨大轰动。伴随着监管力度的升级,很多机构调整内部结构,增加内外部控制。使得整个中国的证券市场有点萎靡不正,进入相对低迷的时期。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监管过于混乱、监管标准也不统一执行、部分政策法规仍然存在着制度漏洞、导致违法违规案件层出不穷,对债券市场的功能的发挥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随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不断发展,持有至到期投资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审计问题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国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或是企业内审人员,在对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实施审计时,都有可能碰到诸如审计力量不足和审计时间限制等原因无法对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实施全面审计、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内部控制评价不足、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证据取证不足的实际问题,让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其认定,存在着相当高的固有风险,重大计量的失误引发的错报漏报的风险性加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2623.html

好棒文